第四章宋代文学 (2/2)
醋溜中文网 www.clzw.net,中国历代文学精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的方便。例如汉代一些优秀民歌如《陌上桑》《东门行》等见于《宋书。乐志》,《孔雀东南飞》见于《玉台新咏》,还有一些则散见于《艺类聚》等类书及其他典籍中,经编者收集加以著录。特别是古代一些民间谣谚,大抵散见于各种史书和某些学术著作,杂歌谣辞一类所收,多为前所忽视者。
李清照(08年),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山东)人。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是大家庭,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朝为官,官至礼部员外郎,又是苏东坡的学生。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很有文学修养。这样的出身,加上父亲的影响,少年时代的李清照便工诗善词。
18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赵父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官至丞相。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但无奈赵明诚在外做官,夫妻二人只好以书信诗词表情达意。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做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据《嫏环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问是哪三句,陆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他们夫妻俩志同道合,除了都能诗善文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收藏金石(古代在铜器和石碑上镌刻的文字书画)。这些文物既是我国古代的精湛艺术,又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材料。
7年,女真族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多年来搜集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了沉痛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第二年,赵明诚病死于建康(今南京),更给她增添了难以忍受的悲痛。
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李清照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了丈夫的未竟之功。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收复中原的希望化为幻影。李清照在南渡初期,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讽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痛快淋漓,表达对宋王朝的愤恨。最后的李清照无依无靠,贫困忧苦,寂寞地客死江南。
李清照的艺术成就很高,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她的《词论》极重视词的特殊格调和协律性,所以能够独辟门径,在丰富词的表现手法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李清照是抒情的能手,她创作了不少优秀的抒情词,真实地反映了自己的闺中生活和流落异乡的苦恼忧愁。
李清照词的语言更是独具特色,优美精巧却不雕琢求工。她在遣词造句上很有创造性,如她笔下的花树是“宠柳娇花”“绿肥红瘦”;天气是“浓烟暗雨”“风柔日薄”,又以“黄花瘦”比人,都十分新颖清丽。她还常常以“明白如家常”的方言口语入词,如“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信手拈来,便增添了许多新鲜生动的情味。这种语言对于北宋末期华贵典雅的词风无异是一种冲击。李清照的词富有音乐美,她极注意“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还讲究舌齿音的交错和叠字的连续运用,如《声声慢》的开头一连用了个叠字,其独创性为历来评论者所盛赞。
李清照能诗能文,从艺术成就上看,她的词超过了诗和文,并且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从南宋起就不断有人学习和效仿。
陆游(0年),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出色的爱国诗人词人。他的主要著作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放翁词》《南唐书》《老学庵笔记》《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儿》等,皆为后世传诵名篇。
陆游出身世宦之家,幼年时逢金兵南侵,他随家人长期逃难,“儿时万里避胡兵”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陆游为官后一直力主北伐,但随着北伐失败,陆游被罢官还乡,直至岁方复出,远行入蜀任夔州通判。
少年时代的陆游,由于勤奋学习,能写一手出色的文章。9岁那年,他参加两浙地区的考试,被取为第一名。恰巧奸相秦桧的孙子秦埙也参加这次考试,秦桧在考试前就暗示考官,要让秦埙得第一名。考官没买他的账,还是秉公办事,让陆游中了第一名。
这件事使秦桧十分恼火。到了第二年,陆游到京城临安参加考试。主考官发现陆游的文才,又想让他名列前茅。秦桧得知这件事,更是生气,蛮横地命令主考官取消陆游的考试资格,还要追究两浙地区试官的责任。从那以后,秦桧对陆游怀恨在心,不让他参加朝廷工作。直到秦桧死去,他才到临安担任枢密院的编修官。
陆游晚年才情不减,岁闲居老家山阴,7岁时游沈园,回想起早年与前妻唐婉的不幸婚姻,虽然“梦断香消四十年”,但仍悲从中来,写下《沈园》二首。0年,这位8岁的爱国诗人病重。临终的时候,他还念念不忘恢复中原。他把儿孙们叫到床边,念了他最后一首感人肺腑的《示儿》诗:“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将近万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还有词0首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宏丽豪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诗,风格清丽平淡自然。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
陆游的诗题材极为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方法主要是现实主义的,他的绝大多数的篇章都是南宋时代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同时他在创作理论方面也主张写实,要从事社会实践,他说“道向虚中得,文从实处工”,又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但是,正如所有杰出的作家一样,在他的作品中也常常表现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精神两种艺术方法的不同程度的结合。他在揭示现实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时,总是把自己的社会理想强烈的爱憎和明确的褒贬体现在作品之中。在白天,他目睹民族侵略权奸误国的现实,不禁满怀激愤,渴望上马杀敌,报仇雪耻;这样的渴望不能实现,他就假托在夜晚的梦寐中去追求。
陆游一生饱经忧患,对普通人民所处的环境有充分的了解。他的作品在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达到了同代诗人难以企及的高度。陆游丰富的创作实践对他以后的宋代文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更为显著的,还在于他强烈执着的爱国主义精神。
辛弃疾(0年07年),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轩,因此自号“稼轩居士”。辛弃疾存词00多首,代表作品有《摸鱼儿》《水龙吟》《满江红》《西江月》《丑奴儿》等。
辛弃疾出生在金国建立初期的济南,他的祖父辛赞是金国将领,北方人民的深重苦难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山东有个农民叫耿京,他带领了一支起义军,经常打击金兵。辛弃疾也是山东人,他非常敬佩耿京,就组织了000多人,加入了耿京的队伍。
起义军里面有个叛徒,叫张安国。他乘辛弃疾不在的时候,暗杀了耿京。起义军没有了领袖,就这样散掉了。辛弃疾从南方回来,叛徒张安国已经逃到金国的兵营里去了。辛弃疾就带了0名勇士,一起骑马奔向济州。辛弃疾的队伍到了济州官府,叛徒张安国正在里面设宴请客,一听是辛弃疾来了,有点心虚,但是一时还弄不清他们的来意,就吩咐兵士让他们进来。
他们也不跟张安国说话,就把张安国捆绑起来,拉出衙门。等济州兵士赶来的时候,他当场向兵士们宣布说:“朝廷大军马上就要来了。大家谁愿意抗金的,参加到我们队伍里来吧!”济州的兵士原来大都跟过耿京,听到辛弃疾的号召,有上万人愿意跟他们走。辛弃疾立刻带着义军,押着叛徒,直奔南方。辛弃疾把叛徒押到建康行营,南宋朝廷审清楚了张安国的罪行,立刻把他砍头示众。
南归后,辛弃疾生活在恶劣的政治环境中,他幻想奔赴沙场,收拾残破河山,这类词作,郁积着浓烈的爱国情思,具有鲜明的特色。辛弃疾一向很羡慕笑傲山林的隐逸高人,他常常一面尽情赏玩享受着山水田园风光和其中的恬静之趣,一面心灵深处又不停地涌起波澜,时而为一生的理想所激动,时而因现实的无情而愤怒和灰心,时而又强自宽慰,作旷达之想,在这种感情起伏中度过了后半生。
辛弃疾的代表作品《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他闲居上饶带湖时期的名作。它通过自己夜行黄沙道中的具体感受,描绘出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形象生动逼真,感受亲切细腻,笔触轻快活泼,使人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反映了辛词风格的多样性。
辛弃疾在词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他现存的00多首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可以说,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他都写入词中,范围比苏词还要广泛得多。而随着内容题材的变化和感情基调的变化,辛词的艺术风格也发生了各种变化。
辛弃疾的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的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与辛弃疾以词唱和的陈亮刘过等,或稍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都与他的创作倾向相近,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浩大的爱国词派。后世每当国家民族危急之时,都喜从辛词中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
◆柳永《乐章集》书影
◆柳永纪念馆
知识小百科
奉旨填词
柳永擅作慢词长调,每为教坊乐伎所传唱,当时有“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之谣。他常与歌伎来往,留连于灯红酒绿之间,征歌逐舞。因功名未遂,曾作《鹤冲天》一首解嘲,词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一句。景佑间中进士。宋仁宗却言:“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柳永从此益放浪形骸,逢人即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后因以“奉旨填词”自我嘲讽,将错就错。
婉约词人“晏家父子”
北宋词人晏殊与其子晏几道,以其相映生辉的艺术成就影响了一代词风,被词话家们并称为“二晏”。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父子文学家。
◆《珠玉词》书影
◆。倚柳远思图(明。尤求)
延伸阅读
晏殊与王绮
一日,晏殊邀请王绮到宰相府游玩。阳春三月,柳绿花红,燕语莺歌,令人心旷神怡,到处都能引起诗兴,两人一边饮酒一边赋诗,兴致勃勃,乐而忘返,一直到傍晚时分。
他们步游到水池旁边,只见池中水面漂泊着一片落花。
晏殊心上大有触动,深有悔恨地“唉”了一声。
王绮好生纳闷,忙问:“大人有何难言之隐?”
晏殊诉说着:“三年前我得一句,‘无可奈何花落去’自己很得意,后冥思苦想,绞尽脑汁也续不下去。”
王琪听了,马上就说:“吾今妄续一句‘似曾相识燕归来’,如何?”
“妙!妙!妙!没有您这句,我那句就断了腿行不通了!”晏殊叫好不迭。
◆。晏殊《冬寒帖》
文坛领袖欧阳修
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他的文风,一直影响到元明清各代。
◆欧阳修像
延伸阅读
欧阳修与滁州
如今一说到滁州,人们会想到琅琊山,想到醉翁亭,想到欧阳修。琅琊山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都远近闻名。其中最有名的景点当属醉翁亭,被誉为全国“四大名亭”之首,名扬海内外。与醉翁亭隔山相望的丰乐亭,也是令许多探幽访古之士向往的胜迹,与醉翁亭一起被称为“姊妹亭”。丰乐亭下的“紫薇泉”,则与醉翁亭的酿泉合称为“姊妹泉”。这些,都是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开发建设而遗留下来的。正是这些建筑,加上他亲自撰写的《丰乐亭记》《醉翁亭记》,才使滁州琅琊山名声大震。
◆《欧阳文忠公集》书影
文坛父子兵“三苏”
“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文学成就卓然,对后世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苏洵苏辙苏轼(从左至右)
◆《三苏先生文集》书影
延伸阅读
“心中有佛”的故事
苏轼非常喜欢谈佛论道,和佛印禅师关系很要好。有一天他登门拜访佛印,问道:“你看我是什么?”佛印说:“我看你是一尊佛。”苏轼闻之飘飘然,佛印又问苏轼:“你看我是什么?”苏轼想难为一下佛印,就说道:“我看你是一坨屎。”佛印听后默然不语。于是苏轼很得意的跑回家见到苏小妹,向她吹嘘自己今天如何一句话噎住了佛印禅师。苏小妹听了直摇头,说道:“哥哥你的境界太低,佛印心中有佛,看万物都是佛。你心中有屎,所以看别人也就都是一坨屎。”这次,苏轼哑口无言了。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19年才编纂而成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
◆司马光像
◆司马光《天圣贴》
知识小百科
司马相公
《资治通鉴》写成以后,司马光官升为资政殿学士。他在洛阴居住了15年,天下人都认为他才是真正的宰相,老百姓都尊称他为司马相公。他所到之处,百姓夹道欢迎,老百姓对司马光说:“您不要返回洛阳,留下来辅佐天子,救救百姓吧。”等到哲宗即位太皇太后临政时,司马光已是经历了仁宗英宗神宗的四朝元老,颇具威望。他建议太后广开言路,于是上书奏事的人数以千计。元佑元年(1086年),司马光逝世,终年68岁。
◆《资治通鉴》书影
北宋散文家曾巩
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散文创作成就很高,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与者。他的成就虽然不及韩柳欧苏,但对后世也有很大的影响。
◆曾巩像
◆《南丰先生元丰类稿》书影
延伸阅读
真诚待人的曾巩
曾巩和王安石从年轻的时候起就是好朋友。有一次神宗皇帝召见曾巩,并问他:“你与王安石是布衣之交,王安石这个人到底怎么样呢?”曾巩不因为自己与王安石多年的交情而随意抬高他,而是很客观直率地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和行为确实不在汉代著名文学家扬雄之下,不过,他为人过吝,终比不上扬雄。”宋神宗听了这番话,感到很惊异,又问道:“你和王安石是好朋友,为什么这样说他呢?据我所知,王安石为人轻视富贵,你怎么说是‘吝’呢?”曾巩回答说:“虽然我们是朋友,但朋友并不等于没有毛病。王安石勇于作为,但‘吝’于改过!”宋神宗听后称赞道:“此乃公允之论。”也更钦佩曾巩为人正直,敢于批评。
北宋人杰王安石
王安石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服务社会。
◆《王临川集》书影
◆王安石手迹
延伸阅读
赏花钓鱼宴
宋仁宗期间,王安石是负责草拟诏书的官员,管机要的重臣。有一天,皇帝宋仁宗心情不错,一高兴决定开一场别开生面的家庭派对“赏花钓鱼宴”,其中就邀请了王安石。
“赏花钓鱼宴”,顾名思义就是宴会的娱乐项目有赏花和钓鱼两项,餐前来宾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选择以尽雅兴。王安石对花兴趣不大,于是他选择了钓鱼的项目。早有内侍将备好的鱼饵盛在金盘中放在了茶几上。皇家钓鱼与众不同,鱼饵的配制花了大工夫,掺了不少各种稀奇古怪的香精香料,不要说鱼,就是人也会抵挡不住诱惑。当时王安石的鱼还没钓着,竟鬼使神差地抓起一粒鱼饵放进嘴里细嚼慢咽起来,然后一发不可收,几个回合下来,竟将一盘鱼饵吃了个精光。
诗香雅韵《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是继《诗经》之后,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现存100卷,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乐府诗集》由宋代郭茂倩所编,它搜集广泛,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
◆《乐府诗集》书影
知识小百科
“乐府”与“乐府诗”
乐府是指古代的音乐官署(官员办公的地方)。根据《汉书礼乐志》记载,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名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乐府。到了唐代,这些诗歌的乐谱虽然早已失传,但这种形式却沿袭下来,成为一种没有严格格律近于五七言古体诗的诗歌体裁。
“婉约宗主”李清照
李清照的文词精美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李清照画像
◆《醉花阴》词笺
知识小百科
古代四大才女
古代四大才女是蔡文姬卓文君李清照班昭。班昭,大文豪班彪之女,被召入皇宫,教授皇后及诸贵人诵读经史,宫中尊之为师。续写《汉书》,著有《女诫》。蔡文姬,大儒蔡邕之女。蔡文姬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李清照的传世之作是《漱玉词》,基本属婉约派,由于她一生经历比晏几道秦观等更艰苦曲折,词的成就超过了他们,她后期的词还兼有豪放之长。卓文君,司马相如之妻,是我国西汉时期的一位才女,著有《白头吟》。貌美性毅,善诗妙琴,以其才华情操名传千古。
爱国诗人陆游
在南宋文坛上,陆游的诗与辛弃疾的词一样,取得了最高成就。陆游诗歌以其卓越的思想艺术成就,把我国文学史上的爱国主义传统发扬光大,在同时代和后代诗人中都有极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放翁词》书影
◆《放翁词》书影
延伸阅读
陆游与美食
人们都知道陆游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位精通烹饪的专家,在他的诗词中,咏叹佳肴的足足有上百首,还记述了当时吴中(今苏州)和四川等地的佳肴美馔,其中有不少是对于饮食的独到见解。陆游的烹饪技艺很高,常常亲自下厨掌勺,他对自己做的葱油面也很自负,认为味道可同神仙享用的“苏陀”(油酥)媲美。他还用白菜萝卜山芋芋艿等家常蔬菜做甜羹,江浙一带居民争相仿效。
“一代词圣”辛弃疾
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生于金宋乱世,他一生留世600余首词,他的词雄奇豪放,苍凉沉郁,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词风。辛弃疾是屹立在词史上的一块丰碑,被后人誉为“词中之龙”“一代词圣”。
◆《稼轩长短句》书影
◆辛弃疾《去国帖》
延伸阅读
嗜酒如命的辛弃疾
和大多数文人一样,辛弃疾也非常喜欢喝酒,经常喝得醉醺醺的。有一次,他醉倒在松树旁边,还问松树:“我醉得怎么样?”松树当然不能回答。醉眼朦胧中,辛弃疾误以为松树要来扶他,于是用手推着松树说:“去!”酒醒以后,他就挥笔写成《西江月遣兴》,把这件逗人发笑的事写了进去。
喝醉了酒,不仅会浪费时间,而且还会损害健康。因此,辛弃疾就下定决心戒酒,还特地写了一首《沁园春》词。在词中,他以古人为例,讲了喝酒如何如何地有害。可是有一天,他在山上游玩,见朋友拿了酒来,又急不可待地喝了起来,直至酩酊大醉。事后,他按照《沁园春》的韵脚,又写了一首词,说饮酒如何如何地好。
的方便。例如汉代一些优秀民歌如《陌上桑》《东门行》等见于《宋书。乐志》,《孔雀东南飞》见于《玉台新咏》,还有一些则散见于《艺类聚》等类书及其他典籍中,经编者收集加以著录。特别是古代一些民间谣谚,大抵散见于各种史书和某些学术著作,杂歌谣辞一类所收,多为前所忽视者。
李清照(08年),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山东)人。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是大家庭,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朝为官,官至礼部员外郎,又是苏东坡的学生。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很有文学修养。这样的出身,加上父亲的影响,少年时代的李清照便工诗善词。
18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赵父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官至丞相。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但无奈赵明诚在外做官,夫妻二人只好以书信诗词表情达意。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做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据《嫏环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问是哪三句,陆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他们夫妻俩志同道合,除了都能诗善文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收藏金石(古代在铜器和石碑上镌刻的文字书画)。这些文物既是我国古代的精湛艺术,又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材料。
7年,女真族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多年来搜集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了沉痛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第二年,赵明诚病死于建康(今南京),更给她增添了难以忍受的悲痛。
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李清照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了丈夫的未竟之功。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收复中原的希望化为幻影。李清照在南渡初期,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讽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痛快淋漓,表达对宋王朝的愤恨。最后的李清照无依无靠,贫困忧苦,寂寞地客死江南。
李清照的艺术成就很高,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她的《词论》极重视词的特殊格调和协律性,所以能够独辟门径,在丰富词的表现手法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李清照是抒情的能手,她创作了不少优秀的抒情词,真实地反映了自己的闺中生活和流落异乡的苦恼忧愁。
李清照词的语言更是独具特色,优美精巧却不雕琢求工。她在遣词造句上很有创造性,如她笔下的花树是“宠柳娇花”“绿肥红瘦”;天气是“浓烟暗雨”“风柔日薄”,又以“黄花瘦”比人,都十分新颖清丽。她还常常以“明白如家常”的方言口语入词,如“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信手拈来,便增添了许多新鲜生动的情味。这种语言对于北宋末期华贵典雅的词风无异是一种冲击。李清照的词富有音乐美,她极注意“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还讲究舌齿音的交错和叠字的连续运用,如《声声慢》的开头一连用了个叠字,其独创性为历来评论者所盛赞。
李清照能诗能文,从艺术成就上看,她的词超过了诗和文,并且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从南宋起就不断有人学习和效仿。
陆游(0年),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出色的爱国诗人词人。他的主要著作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放翁词》《南唐书》《老学庵笔记》《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儿》等,皆为后世传诵名篇。
陆游出身世宦之家,幼年时逢金兵南侵,他随家人长期逃难,“儿时万里避胡兵”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陆游为官后一直力主北伐,但随着北伐失败,陆游被罢官还乡,直至岁方复出,远行入蜀任夔州通判。
少年时代的陆游,由于勤奋学习,能写一手出色的文章。9岁那年,他参加两浙地区的考试,被取为第一名。恰巧奸相秦桧的孙子秦埙也参加这次考试,秦桧在考试前就暗示考官,要让秦埙得第一名。考官没买他的账,还是秉公办事,让陆游中了第一名。
这件事使秦桧十分恼火。到了第二年,陆游到京城临安参加考试。主考官发现陆游的文才,又想让他名列前茅。秦桧得知这件事,更是生气,蛮横地命令主考官取消陆游的考试资格,还要追究两浙地区试官的责任。从那以后,秦桧对陆游怀恨在心,不让他参加朝廷工作。直到秦桧死去,他才到临安担任枢密院的编修官。
陆游晚年才情不减,岁闲居老家山阴,7岁时游沈园,回想起早年与前妻唐婉的不幸婚姻,虽然“梦断香消四十年”,但仍悲从中来,写下《沈园》二首。0年,这位8岁的爱国诗人病重。临终的时候,他还念念不忘恢复中原。他把儿孙们叫到床边,念了他最后一首感人肺腑的《示儿》诗:“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将近万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还有词0首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宏丽豪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诗,风格清丽平淡自然。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
陆游的诗题材极为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方法主要是现实主义的,他的绝大多数的篇章都是南宋时代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同时他在创作理论方面也主张写实,要从事社会实践,他说“道向虚中得,文从实处工”,又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但是,正如所有杰出的作家一样,在他的作品中也常常表现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精神两种艺术方法的不同程度的结合。他在揭示现实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时,总是把自己的社会理想强烈的爱憎和明确的褒贬体现在作品之中。在白天,他目睹民族侵略权奸误国的现实,不禁满怀激愤,渴望上马杀敌,报仇雪耻;这样的渴望不能实现,他就假托在夜晚的梦寐中去追求。
陆游一生饱经忧患,对普通人民所处的环境有充分的了解。他的作品在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达到了同代诗人难以企及的高度。陆游丰富的创作实践对他以后的宋代文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更为显著的,还在于他强烈执着的爱国主义精神。
辛弃疾(0年07年),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轩,因此自号“稼轩居士”。辛弃疾存词00多首,代表作品有《摸鱼儿》《水龙吟》《满江红》《西江月》《丑奴儿》等。
辛弃疾出生在金国建立初期的济南,他的祖父辛赞是金国将领,北方人民的深重苦难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山东有个农民叫耿京,他带领了一支起义军,经常打击金兵。辛弃疾也是山东人,他非常敬佩耿京,就组织了000多人,加入了耿京的队伍。
起义军里面有个叛徒,叫张安国。他乘辛弃疾不在的时候,暗杀了耿京。起义军没有了领袖,就这样散掉了。辛弃疾从南方回来,叛徒张安国已经逃到金国的兵营里去了。辛弃疾就带了0名勇士,一起骑马奔向济州。辛弃疾的队伍到了济州官府,叛徒张安国正在里面设宴请客,一听是辛弃疾来了,有点心虚,但是一时还弄不清他们的来意,就吩咐兵士让他们进来。
他们也不跟张安国说话,就把张安国捆绑起来,拉出衙门。等济州兵士赶来的时候,他当场向兵士们宣布说:“朝廷大军马上就要来了。大家谁愿意抗金的,参加到我们队伍里来吧!”济州的兵士原来大都跟过耿京,听到辛弃疾的号召,有上万人愿意跟他们走。辛弃疾立刻带着义军,押着叛徒,直奔南方。辛弃疾把叛徒押到建康行营,南宋朝廷审清楚了张安国的罪行,立刻把他砍头示众。
南归后,辛弃疾生活在恶劣的政治环境中,他幻想奔赴沙场,收拾残破河山,这类词作,郁积着浓烈的爱国情思,具有鲜明的特色。辛弃疾一向很羡慕笑傲山林的隐逸高人,他常常一面尽情赏玩享受着山水田园风光和其中的恬静之趣,一面心灵深处又不停地涌起波澜,时而为一生的理想所激动,时而因现实的无情而愤怒和灰心,时而又强自宽慰,作旷达之想,在这种感情起伏中度过了后半生。
辛弃疾的代表作品《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他闲居上饶带湖时期的名作。它通过自己夜行黄沙道中的具体感受,描绘出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形象生动逼真,感受亲切细腻,笔触轻快活泼,使人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反映了辛词风格的多样性。
辛弃疾在词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他现存的00多首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可以说,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他都写入词中,范围比苏词还要广泛得多。而随着内容题材的变化和感情基调的变化,辛词的艺术风格也发生了各种变化。
辛弃疾的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的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与辛弃疾以词唱和的陈亮刘过等,或稍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都与他的创作倾向相近,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浩大的爱国词派。后世每当国家民族危急之时,都喜从辛词中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
◆柳永《乐章集》书影
◆柳永纪念馆
知识小百科
奉旨填词
柳永擅作慢词长调,每为教坊乐伎所传唱,当时有“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之谣。他常与歌伎来往,留连于灯红酒绿之间,征歌逐舞。因功名未遂,曾作《鹤冲天》一首解嘲,词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一句。景佑间中进士。宋仁宗却言:“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柳永从此益放浪形骸,逢人即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后因以“奉旨填词”自我嘲讽,将错就错。
婉约词人“晏家父子”
北宋词人晏殊与其子晏几道,以其相映生辉的艺术成就影响了一代词风,被词话家们并称为“二晏”。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父子文学家。
◆《珠玉词》书影
◆。倚柳远思图(明。尤求)
延伸阅读
晏殊与王绮
一日,晏殊邀请王绮到宰相府游玩。阳春三月,柳绿花红,燕语莺歌,令人心旷神怡,到处都能引起诗兴,两人一边饮酒一边赋诗,兴致勃勃,乐而忘返,一直到傍晚时分。
他们步游到水池旁边,只见池中水面漂泊着一片落花。
晏殊心上大有触动,深有悔恨地“唉”了一声。
王绮好生纳闷,忙问:“大人有何难言之隐?”
晏殊诉说着:“三年前我得一句,‘无可奈何花落去’自己很得意,后冥思苦想,绞尽脑汁也续不下去。”
王琪听了,马上就说:“吾今妄续一句‘似曾相识燕归来’,如何?”
“妙!妙!妙!没有您这句,我那句就断了腿行不通了!”晏殊叫好不迭。
◆。晏殊《冬寒帖》
文坛领袖欧阳修
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他的文风,一直影响到元明清各代。
◆欧阳修像
延伸阅读
欧阳修与滁州
如今一说到滁州,人们会想到琅琊山,想到醉翁亭,想到欧阳修。琅琊山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都远近闻名。其中最有名的景点当属醉翁亭,被誉为全国“四大名亭”之首,名扬海内外。与醉翁亭隔山相望的丰乐亭,也是令许多探幽访古之士向往的胜迹,与醉翁亭一起被称为“姊妹亭”。丰乐亭下的“紫薇泉”,则与醉翁亭的酿泉合称为“姊妹泉”。这些,都是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开发建设而遗留下来的。正是这些建筑,加上他亲自撰写的《丰乐亭记》《醉翁亭记》,才使滁州琅琊山名声大震。
◆《欧阳文忠公集》书影
文坛父子兵“三苏”
“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文学成就卓然,对后世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苏洵苏辙苏轼(从左至右)
◆《三苏先生文集》书影
延伸阅读
“心中有佛”的故事
苏轼非常喜欢谈佛论道,和佛印禅师关系很要好。有一天他登门拜访佛印,问道:“你看我是什么?”佛印说:“我看你是一尊佛。”苏轼闻之飘飘然,佛印又问苏轼:“你看我是什么?”苏轼想难为一下佛印,就说道:“我看你是一坨屎。”佛印听后默然不语。于是苏轼很得意的跑回家见到苏小妹,向她吹嘘自己今天如何一句话噎住了佛印禅师。苏小妹听了直摇头,说道:“哥哥你的境界太低,佛印心中有佛,看万物都是佛。你心中有屎,所以看别人也就都是一坨屎。”这次,苏轼哑口无言了。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19年才编纂而成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
◆司马光像
◆司马光《天圣贴》
知识小百科
司马相公
《资治通鉴》写成以后,司马光官升为资政殿学士。他在洛阴居住了15年,天下人都认为他才是真正的宰相,老百姓都尊称他为司马相公。他所到之处,百姓夹道欢迎,老百姓对司马光说:“您不要返回洛阳,留下来辅佐天子,救救百姓吧。”等到哲宗即位太皇太后临政时,司马光已是经历了仁宗英宗神宗的四朝元老,颇具威望。他建议太后广开言路,于是上书奏事的人数以千计。元佑元年(1086年),司马光逝世,终年68岁。
◆《资治通鉴》书影
北宋散文家曾巩
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散文创作成就很高,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与者。他的成就虽然不及韩柳欧苏,但对后世也有很大的影响。
◆曾巩像
◆《南丰先生元丰类稿》书影
延伸阅读
真诚待人的曾巩
曾巩和王安石从年轻的时候起就是好朋友。有一次神宗皇帝召见曾巩,并问他:“你与王安石是布衣之交,王安石这个人到底怎么样呢?”曾巩不因为自己与王安石多年的交情而随意抬高他,而是很客观直率地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和行为确实不在汉代著名文学家扬雄之下,不过,他为人过吝,终比不上扬雄。”宋神宗听了这番话,感到很惊异,又问道:“你和王安石是好朋友,为什么这样说他呢?据我所知,王安石为人轻视富贵,你怎么说是‘吝’呢?”曾巩回答说:“虽然我们是朋友,但朋友并不等于没有毛病。王安石勇于作为,但‘吝’于改过!”宋神宗听后称赞道:“此乃公允之论。”也更钦佩曾巩为人正直,敢于批评。
北宋人杰王安石
王安石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服务社会。
◆《王临川集》书影
◆王安石手迹
延伸阅读
赏花钓鱼宴
宋仁宗期间,王安石是负责草拟诏书的官员,管机要的重臣。有一天,皇帝宋仁宗心情不错,一高兴决定开一场别开生面的家庭派对“赏花钓鱼宴”,其中就邀请了王安石。
“赏花钓鱼宴”,顾名思义就是宴会的娱乐项目有赏花和钓鱼两项,餐前来宾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选择以尽雅兴。王安石对花兴趣不大,于是他选择了钓鱼的项目。早有内侍将备好的鱼饵盛在金盘中放在了茶几上。皇家钓鱼与众不同,鱼饵的配制花了大工夫,掺了不少各种稀奇古怪的香精香料,不要说鱼,就是人也会抵挡不住诱惑。当时王安石的鱼还没钓着,竟鬼使神差地抓起一粒鱼饵放进嘴里细嚼慢咽起来,然后一发不可收,几个回合下来,竟将一盘鱼饵吃了个精光。
诗香雅韵《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是继《诗经》之后,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现存100卷,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乐府诗集》由宋代郭茂倩所编,它搜集广泛,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
◆《乐府诗集》书影
知识小百科
“乐府”与“乐府诗”
乐府是指古代的音乐官署(官员办公的地方)。根据《汉书礼乐志》记载,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名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乐府。到了唐代,这些诗歌的乐谱虽然早已失传,但这种形式却沿袭下来,成为一种没有严格格律近于五七言古体诗的诗歌体裁。
“婉约宗主”李清照
李清照的文词精美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李清照画像
◆《醉花阴》词笺
知识小百科
古代四大才女
古代四大才女是蔡文姬卓文君李清照班昭。班昭,大文豪班彪之女,被召入皇宫,教授皇后及诸贵人诵读经史,宫中尊之为师。续写《汉书》,著有《女诫》。蔡文姬,大儒蔡邕之女。蔡文姬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李清照的传世之作是《漱玉词》,基本属婉约派,由于她一生经历比晏几道秦观等更艰苦曲折,词的成就超过了他们,她后期的词还兼有豪放之长。卓文君,司马相如之妻,是我国西汉时期的一位才女,著有《白头吟》。貌美性毅,善诗妙琴,以其才华情操名传千古。
爱国诗人陆游
在南宋文坛上,陆游的诗与辛弃疾的词一样,取得了最高成就。陆游诗歌以其卓越的思想艺术成就,把我国文学史上的爱国主义传统发扬光大,在同时代和后代诗人中都有极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放翁词》书影
◆《放翁词》书影
延伸阅读
陆游与美食
人们都知道陆游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位精通烹饪的专家,在他的诗词中,咏叹佳肴的足足有上百首,还记述了当时吴中(今苏州)和四川等地的佳肴美馔,其中有不少是对于饮食的独到见解。陆游的烹饪技艺很高,常常亲自下厨掌勺,他对自己做的葱油面也很自负,认为味道可同神仙享用的“苏陀”(油酥)媲美。他还用白菜萝卜山芋芋艿等家常蔬菜做甜羹,江浙一带居民争相仿效。
“一代词圣”辛弃疾
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生于金宋乱世,他一生留世600余首词,他的词雄奇豪放,苍凉沉郁,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词风。辛弃疾是屹立在词史上的一块丰碑,被后人誉为“词中之龙”“一代词圣”。
◆《稼轩长短句》书影
◆辛弃疾《去国帖》
延伸阅读
嗜酒如命的辛弃疾
和大多数文人一样,辛弃疾也非常喜欢喝酒,经常喝得醉醺醺的。有一次,他醉倒在松树旁边,还问松树:“我醉得怎么样?”松树当然不能回答。醉眼朦胧中,辛弃疾误以为松树要来扶他,于是用手推着松树说:“去!”酒醒以后,他就挥笔写成《西江月遣兴》,把这件逗人发笑的事写了进去。
喝醉了酒,不仅会浪费时间,而且还会损害健康。因此,辛弃疾就下定决心戒酒,还特地写了一首《沁园春》词。在词中,他以古人为例,讲了喝酒如何如何地有害。可是有一天,他在山上游玩,见朋友拿了酒来,又急不可待地喝了起来,直至酩酊大醉。事后,他按照《沁园春》的韵脚,又写了一首词,说饮酒如何如何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