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溜中文网 www.clzw.net,红旗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旗山肉联厂的工地上很忙,杨少宗一直到了傍晚下班才去畜牧站找杨建林,或许,这能算是他和杨建林在人生中的第一次见面。
因为妻子是畜牧站的会计,杨建林在离开公社之前一直住在公社畜牧站大院里。
杨建林也是一个很特别的人,他是74年由公社推荐的工农大学生,毕业于淮海化工学院,那时候的出身论还是很重要的一项指标,公社考虑他一直表现不错,成绩好,头脑也好,就故意隐瞒了他爷爷在伪军当过兵的事。
结果这事还是被公社某个怀着某种嫉恨心理的人捅了上去,毕业后的杨建林就被分配回公社,在畜牧站干最苦最脏的活……负责挑牛粪。
人生里总是有着很多奇特的安排,特别是姻缘,杨建林的妻子宋玉霞就在畜牧站做出纳,别人都恨不得离杨建林一百公里远,唯独她就喜欢杨建林。
那时候的宋玉霞一个月有27块钱的工资,杨建林是挑牛粪的劳力,每个月干的再累也只有十几块钱,可他们就是在一起了。
用杨建林自己的话说,刚结婚的时候,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三大样都买不起,就是靠宋玉霞的工资攒钱给他买了一块海鸥手表。
这块表,他带了一辈子。
他说自己就是死了也要这块表带到棺材里去。
杨少宗是个很重感情的人,只冲着这句话,他都会很乐意和杨建林这样的人合作。
旗山公社畜牧站在徐家集的最西侧,从公社管委会到畜牧站有一里多路,杨少宗几乎是一路小跑过去。
到了畜牧站一打听,他就找到了杨建林家。
杨建林住在畜牧站大院的最后一排,临着西侧的灌溉小渠和防风林,家里已经建了院子,有一个很漂亮的刷着铁红色油漆的圆铁门。
出了院门就是一条南北纵向的联系着各家各户出行的小石子路,宽两步左右,很窄,小石子和灌溉渠之间是一片片自留地,各家在这里的住户都将这些地经营成菜地,建着猪圈鸡鸭舍,用网子和竹篱笆围的格外分明。
过了灌溉渠的西侧是公社的集体田,嫩绿绿的水稻秧子宛若秋波般的一望无尽。
这就是旗山人的家,每家每户都差不多是这样,每家二三分的菜地,家里养着两三头猪,十几只土鸡,临着沟渠的还能养鸭子。
小孩子们一到夏天就会去钓小龙虾,公社的灌溉渠、河道又多,随便到哪里都能钓出许多来,等到秋冬时节,将灌溉渠的两边一封就能在里面摸鱼。
物资很平困,生活却还是能够持续着,以后几千块一斤的银鱼在此时还是家常菜,只要家里有几天不沾荤,大人们就会和朋友家借一张渔网去湖滩、水库里撒一下,捞个半斤鱼虾回家。
肉是两块钱一斤,一个月的工资也就只够买十几斤肉,基本很少买。自家养的都是土生土长的淮黑猪,不用喂饲料,大人和孩子们经常去割点猪草就行,有时候就是从集体田里拔回来的野巴子藤、山芋藤。
还有人家会养兔子,那东西更好伺候,连毛豆叶子都吃,豆叶子喂的差不多了就能杀掉,换了再用山芋藤来养一季,到了秋冬还能用青菜叶子养。
养鸡是最省事的,小鸡崽子是得**饲料和剁碎的小菜叶,大了就不怎么用喂了,自己能在防风林里找吃的,每天回了鸡圈撒把米就行。
这样的生活真的很不错,虽然没有彩电、冰箱、空调,没有汽车,大家一样过的特别有滋味,对未来也充满了憧憬和美好的希望。
杨少宗走在小石子路上远远的看着这一切,心里真希望时间能够永远定格在这一年。
1987年。
可惜这不是他能说了算的。
杨建林家里的大门是敞开着的,一家三口人聚在院子里的一张刷着黄桐漆的小木桌上吃饭,只是瞄一眼,看到院子里的两辆黑黝黝的大自行车,平滑的水泥地、清洁的环境和花坛,你就能感觉到这个家庭的生活水平在公社算是很不错的。
杨建林现在是供销社的站长,在旗山公社管委会的各个科室、站中就属供销社的日子最红火,公社的高副社长因为高危糖尿病长期住院治疗后,能力出众的杨建林还兼顾副社长的工作,主管农林水利。
此时的杨建林刚三十三岁,身材高瘦,戴着黑框眼镜,看起来是个性格很随和的知识分子,穿着白色的的确凉短袖衬衫和灰色的长裤,正坐在小桌子前喝着稀饭,慢条斯理的和妻子说着话。
看到杨少宗向里面张望,杨建林就看着杨少宗问道:“你找谁吗?”
杨少宗以前是没有见过杨建林,可和潘玉林一样,人都还是那个人。
他就大咧咧的笑呵呵的走了进来说道:“杨站长,我是杨庄的杨少宗,刚调到公社的工交科工作,暂时负责旗山肉联厂的事情!”
杨建林稍微怔了一下,很快又笑眯眯的站了起来和杨少宗招呼着,让杨少宗进来坐,问道:“书记让你来的?”
杨少宗道:“不是,我遇到一些很麻烦的事情就自己来了。”
“哦?”
杨建林眉宇闪过一丝微妙的神情。
这时候,宋玉霞很快就搬了一个小凳子让杨少宗... -->>
旗山肉联厂的工地上很忙,杨少宗一直到了傍晚下班才去畜牧站找杨建林,或许,这能算是他和杨建林在人生中的第一次见面。
因为妻子是畜牧站的会计,杨建林在离开公社之前一直住在公社畜牧站大院里。
杨建林也是一个很特别的人,他是74年由公社推荐的工农大学生,毕业于淮海化工学院,那时候的出身论还是很重要的一项指标,公社考虑他一直表现不错,成绩好,头脑也好,就故意隐瞒了他爷爷在伪军当过兵的事。
结果这事还是被公社某个怀着某种嫉恨心理的人捅了上去,毕业后的杨建林就被分配回公社,在畜牧站干最苦最脏的活……负责挑牛粪。
人生里总是有着很多奇特的安排,特别是姻缘,杨建林的妻子宋玉霞就在畜牧站做出纳,别人都恨不得离杨建林一百公里远,唯独她就喜欢杨建林。
那时候的宋玉霞一个月有27块钱的工资,杨建林是挑牛粪的劳力,每个月干的再累也只有十几块钱,可他们就是在一起了。
用杨建林自己的话说,刚结婚的时候,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三大样都买不起,就是靠宋玉霞的工资攒钱给他买了一块海鸥手表。
这块表,他带了一辈子。
他说自己就是死了也要这块表带到棺材里去。
杨少宗是个很重感情的人,只冲着这句话,他都会很乐意和杨建林这样的人合作。
旗山公社畜牧站在徐家集的最西侧,从公社管委会到畜牧站有一里多路,杨少宗几乎是一路小跑过去。
到了畜牧站一打听,他就找到了杨建林家。
杨建林住在畜牧站大院的最后一排,临着西侧的灌溉小渠和防风林,家里已经建了院子,有一个很漂亮的刷着铁红色油漆的圆铁门。
出了院门就是一条南北纵向的联系着各家各户出行的小石子路,宽两步左右,很窄,小石子和灌溉渠之间是一片片自留地,各家在这里的住户都将这些地经营成菜地,建着猪圈鸡鸭舍,用网子和竹篱笆围的格外分明。
过了灌溉渠的西侧是公社的集体田,嫩绿绿的水稻秧子宛若秋波般的一望无尽。
这就是旗山人的家,每家每户都差不多是这样,每家二三分的菜地,家里养着两三头猪,十几只土鸡,临着沟渠的还能养鸭子。
小孩子们一到夏天就会去钓小龙虾,公社的灌溉渠、河道又多,随便到哪里都能钓出许多来,等到秋冬时节,将灌溉渠的两边一封就能在里面摸鱼。
物资很平困,生活却还是能够持续着,以后几千块一斤的银鱼在此时还是家常菜,只要家里有几天不沾荤,大人们就会和朋友家借一张渔网去湖滩、水库里撒一下,捞个半斤鱼虾回家。
肉是两块钱一斤,一个月的工资也就只够买十几斤肉,基本很少买。自家养的都是土生土长的淮黑猪,不用喂饲料,大人和孩子们经常去割点猪草就行,有时候就是从集体田里拔回来的野巴子藤、山芋藤。
还有人家会养兔子,那东西更好伺候,连毛豆叶子都吃,豆叶子喂的差不多了就能杀掉,换了再用山芋藤来养一季,到了秋冬还能用青菜叶子养。
养鸡是最省事的,小鸡崽子是得**饲料和剁碎的小菜叶,大了就不怎么用喂了,自己能在防风林里找吃的,每天回了鸡圈撒把米就行。
这样的生活真的很不错,虽然没有彩电、冰箱、空调,没有汽车,大家一样过的特别有滋味,对未来也充满了憧憬和美好的希望。
杨少宗走在小石子路上远远的看着这一切,心里真希望时间能够永远定格在这一年。
1987年。
可惜这不是他能说了算的。
杨建林家里的大门是敞开着的,一家三口人聚在院子里的一张刷着黄桐漆的小木桌上吃饭,只是瞄一眼,看到院子里的两辆黑黝黝的大自行车,平滑的水泥地、清洁的环境和花坛,你就能感觉到这个家庭的生活水平在公社算是很不错的。
杨建林现在是供销社的站长,在旗山公社管委会的各个科室、站中就属供销社的日子最红火,公社的高副社长因为高危糖尿病长期住院治疗后,能力出众的杨建林还兼顾副社长的工作,主管农林水利。
此时的杨建林刚三十三岁,身材高瘦,戴着黑框眼镜,看起来是个性格很随和的知识分子,穿着白色的的确凉短袖衬衫和灰色的长裤,正坐在小桌子前喝着稀饭,慢条斯理的和妻子说着话。
看到杨少宗向里面张望,杨建林就看着杨少宗问道:“你找谁吗?”
杨少宗以前是没有见过杨建林,可和潘玉林一样,人都还是那个人。
他就大咧咧的笑呵呵的走了进来说道:“杨站长,我是杨庄的杨少宗,刚调到公社的工交科工作,暂时负责旗山肉联厂的事情!”
杨建林稍微怔了一下,很快又笑眯眯的站了起来和杨少宗招呼着,让杨少宗进来坐,问道:“书记让你来的?”
杨少宗道:“不是,我遇到一些很麻烦的事情就自己来了。”
“哦?”
杨建林眉宇闪过一丝微妙的神情。
这时候,宋玉霞很快就搬了一个小凳子让杨少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