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clzw.net,国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221章 各国心态
日本方面的态度多少有些暧昧,秦时竹不想见,但又不得不见,最后只好派了葛洪义前去办理。双方经过无数云里雾里的话语缠绕和茶道的“切磋”终于谈到了比较实质性的话题――日本对华局势深表关注,希望中国内部的冲突不要影响到日侨正常的生活和生产。当然,这是冠冕堂皇的套话,真正的要害在于,日本方面要求北疆政府尽快履行从前答应日本的各项合作事业,并要秦时竹担保将来一旦他组建新政府,要以缔约的形式,起码也得是政府换文的形式将日本方面获得的权益确定下来,而其中核心权益是修筑三条铁路。
日本领事煞有其事地宣称,日本在此次中国内部冲突中虽然保持“中立”,但在实际上是“偏向”护*的,比如天津的驻屯军为了避免和挺进廊坊的护*“冲突”,特意取消了日常的巡逻。这一消息不知是真是假,但既然日本人这么说了而且东路集团进军的时候确实也没有遇到麻烦,葛洪义就只能顺水推舟地承认,鬼子一好吹牛、二好面子的情结他是知道的,完全没有必要为这些细枝末节和对方较真。当然,日本人提出的权益问题还是要认真对待的,小鬼子的野心一直很大,如同一头饿狼张大了嘴要吞噬食物,你要不给他一点肉骨头,他现在就能和你翻脸。
于是,葛洪义一再请对方放心,凡是北疆方面已经答应的项目,绝不会反悔,一旦条件成熟便可以立即实施,缔约和换文与否都太麻烦,而且目前新政府还八字没有一撇,如果日方坚持这一点的话。还要多等些时日。果不其然,鬼子其实并不是要正式文件作为担保,而是企图以此为压力再额外讹诈一些什么东西,为了使自己的目的看上去更加冠冕堂皇和师出有名,日本方面也提出了支持秦时竹建立中国新政府的建议,但条件是将来中国在经济上要全面和日本合作,美其名曰“共同抵制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听到这里葛洪义已经忍不住要作呕了,好在午饭吃地不多。未消化完毕的食物残渣从胃里反胃到喉咙口后,失去了进一步喷薄而出的动力,这才使得都督府贵宾会客室的地毯得以保存。话说到这一步后,继续交涉已经没有了实际的意义,葛洪义只能推脱自己级别不够,外交也不擅长再加目前局势还不明朗来和对方打太极,但为了避免更多的麻烦,按照秦时竹事先的指示。他表示愿意在将来和日本就“进一步密切合作”进行高层次的会见。落合谦领事大概也明白葛洪义地“难处”,会谈就在这样虚无缥缈的环节下结束了,只是达成了一项有约束力的安排,一旦战事结束,希望秦时竹尽快安排接见日本方面的驻华公使伊集院。
俄国领事的交涉比较特殊。是由秦时竹外事秘书负责接待的,俄国人的表现迥异于前述两国,既没有德国方面的热切期待,也没有日本方面地过高要求。只是提醒北疆方面在此次护国战事中不可损害俄国利益,否则如何如何。这种口吻听上去像是*裸的威胁,难为小伙子涵养好,连哄带骗把俄国领事打发走了,其实俄国佬只不过是来看看虚实。他们一直对在中俄冲突中没有占到便宜而耿耿于怀,虽然聘请俄国顾问的中东铁路巡警队已经担负起日常的巡逻而且没有出现大的治安纰漏,但俄国佬从骨子里认为,这哪有从前为所欲为地日子来得爽?鉴于俄国方面动员兵力、制造摩擦的借口都需要时间。领事只不过来打前站看看护国战争还需要进行多久。袁世凯和秦时竹都不是他们中意的人选,自然是希望打得越久越好。
德、日、俄都这么打发了,他们的心态和想法秦时竹都是知道地,但眼下英国佬的心态他还在思考。从历史角度来看,英国一贯是袁世凯的靠山,朱尔典和袁世凯的关系非同寻常,而且英国又是在华势力最大的国家,对于整个中国局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秦时竹考虑到了这一点。一再要求东路集团迅速进军,迅速结束战斗。避免给英国人以任何口舌,但奇怪的是,英国人同样在天津驻扎有军队,面对护*通过的时候却没有什么多余动作,这在秦时竹眼中是一个非同寻常地信号。
从舆论角度来看,仅仅是今天,英国人主导的报纸已经刊登了护国战争的消息,那位和袁世凯交情不错的《泰晤士报》记者莫理循用的是“中国再度掀起叛乱”的标题,秦时竹虽然在沈阳看不到报纸,但这条电讯还是能了解的,考虑到莫大记者对袁世凯几乎盲信的态度,他地文章倒不是太令人意外,倒是南方地报纸特别是上海的英文报纸发布地消息有些耐人寻味。以《宇林西报》为例,该报采用的电讯基本和莫理循一致,但在标题上却变成了“远东发生政变――护国战争打响”。这里的文字就显得有些意思,以“叛乱”作题,自然表明作者的立场是支持现政府的,但政变就完全是一个中性词了,而副标题更是标志出了“护国战争”的字眼,这是二次革命发生时所没有的……如果结合这两方面的信息,可以看出英国方面对于护国战争的意见并不一致,而这种不一致甚至可能会反映在外交官层面,联想到朱尔典破天荒地居然没有率领各国公使表态,已经说明了问题――英国人也在看形势。
从政治角度看,这次战争的导火线是袁世凯暗杀宋教仁,而且基本称得上是证据确凿,英国虽然袒护袁世凯,但袁的行径太过恶劣,这等暗杀的事情在有深厚民主传统的英国是决计不会得到原谅的,这一点就连莫理循也不敢否认,英国要出兵干涉的“道义”立场自然不复存在,而且战事主要是在北中国展开的,远离英国地核心势力范围――长江流域,英国人似乎也没有必要大动干戈。
但这一点又能说明什么呢?秦时竹觉得有必要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无论形势怎么变动,英国方面是不... -->>
第221章 各国心态
日本方面的态度多少有些暧昧,秦时竹不想见,但又不得不见,最后只好派了葛洪义前去办理。双方经过无数云里雾里的话语缠绕和茶道的“切磋”终于谈到了比较实质性的话题――日本对华局势深表关注,希望中国内部的冲突不要影响到日侨正常的生活和生产。当然,这是冠冕堂皇的套话,真正的要害在于,日本方面要求北疆政府尽快履行从前答应日本的各项合作事业,并要秦时竹担保将来一旦他组建新政府,要以缔约的形式,起码也得是政府换文的形式将日本方面获得的权益确定下来,而其中核心权益是修筑三条铁路。
日本领事煞有其事地宣称,日本在此次中国内部冲突中虽然保持“中立”,但在实际上是“偏向”护*的,比如天津的驻屯军为了避免和挺进廊坊的护*“冲突”,特意取消了日常的巡逻。这一消息不知是真是假,但既然日本人这么说了而且东路集团进军的时候确实也没有遇到麻烦,葛洪义就只能顺水推舟地承认,鬼子一好吹牛、二好面子的情结他是知道的,完全没有必要为这些细枝末节和对方较真。当然,日本人提出的权益问题还是要认真对待的,小鬼子的野心一直很大,如同一头饿狼张大了嘴要吞噬食物,你要不给他一点肉骨头,他现在就能和你翻脸。
于是,葛洪义一再请对方放心,凡是北疆方面已经答应的项目,绝不会反悔,一旦条件成熟便可以立即实施,缔约和换文与否都太麻烦,而且目前新政府还八字没有一撇,如果日方坚持这一点的话。还要多等些时日。果不其然,鬼子其实并不是要正式文件作为担保,而是企图以此为压力再额外讹诈一些什么东西,为了使自己的目的看上去更加冠冕堂皇和师出有名,日本方面也提出了支持秦时竹建立中国新政府的建议,但条件是将来中国在经济上要全面和日本合作,美其名曰“共同抵制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听到这里葛洪义已经忍不住要作呕了,好在午饭吃地不多。未消化完毕的食物残渣从胃里反胃到喉咙口后,失去了进一步喷薄而出的动力,这才使得都督府贵宾会客室的地毯得以保存。话说到这一步后,继续交涉已经没有了实际的意义,葛洪义只能推脱自己级别不够,外交也不擅长再加目前局势还不明朗来和对方打太极,但为了避免更多的麻烦,按照秦时竹事先的指示。他表示愿意在将来和日本就“进一步密切合作”进行高层次的会见。落合谦领事大概也明白葛洪义地“难处”,会谈就在这样虚无缥缈的环节下结束了,只是达成了一项有约束力的安排,一旦战事结束,希望秦时竹尽快安排接见日本方面的驻华公使伊集院。
俄国领事的交涉比较特殊。是由秦时竹外事秘书负责接待的,俄国人的表现迥异于前述两国,既没有德国方面的热切期待,也没有日本方面地过高要求。只是提醒北疆方面在此次护国战事中不可损害俄国利益,否则如何如何。这种口吻听上去像是*裸的威胁,难为小伙子涵养好,连哄带骗把俄国领事打发走了,其实俄国佬只不过是来看看虚实。他们一直对在中俄冲突中没有占到便宜而耿耿于怀,虽然聘请俄国顾问的中东铁路巡警队已经担负起日常的巡逻而且没有出现大的治安纰漏,但俄国佬从骨子里认为,这哪有从前为所欲为地日子来得爽?鉴于俄国方面动员兵力、制造摩擦的借口都需要时间。领事只不过来打前站看看护国战争还需要进行多久。袁世凯和秦时竹都不是他们中意的人选,自然是希望打得越久越好。
德、日、俄都这么打发了,他们的心态和想法秦时竹都是知道地,但眼下英国佬的心态他还在思考。从历史角度来看,英国一贯是袁世凯的靠山,朱尔典和袁世凯的关系非同寻常,而且英国又是在华势力最大的国家,对于整个中国局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秦时竹考虑到了这一点。一再要求东路集团迅速进军,迅速结束战斗。避免给英国人以任何口舌,但奇怪的是,英国人同样在天津驻扎有军队,面对护*通过的时候却没有什么多余动作,这在秦时竹眼中是一个非同寻常地信号。
从舆论角度来看,仅仅是今天,英国人主导的报纸已经刊登了护国战争的消息,那位和袁世凯交情不错的《泰晤士报》记者莫理循用的是“中国再度掀起叛乱”的标题,秦时竹虽然在沈阳看不到报纸,但这条电讯还是能了解的,考虑到莫大记者对袁世凯几乎盲信的态度,他地文章倒不是太令人意外,倒是南方地报纸特别是上海的英文报纸发布地消息有些耐人寻味。以《宇林西报》为例,该报采用的电讯基本和莫理循一致,但在标题上却变成了“远东发生政变――护国战争打响”。这里的文字就显得有些意思,以“叛乱”作题,自然表明作者的立场是支持现政府的,但政变就完全是一个中性词了,而副标题更是标志出了“护国战争”的字眼,这是二次革命发生时所没有的……如果结合这两方面的信息,可以看出英国方面对于护国战争的意见并不一致,而这种不一致甚至可能会反映在外交官层面,联想到朱尔典破天荒地居然没有率领各国公使表态,已经说明了问题――英国人也在看形势。
从政治角度看,这次战争的导火线是袁世凯暗杀宋教仁,而且基本称得上是证据确凿,英国虽然袒护袁世凯,但袁的行径太过恶劣,这等暗杀的事情在有深厚民主传统的英国是决计不会得到原谅的,这一点就连莫理循也不敢否认,英国要出兵干涉的“道义”立场自然不复存在,而且战事主要是在北中国展开的,远离英国地核心势力范围――长江流域,英国人似乎也没有必要大动干戈。
但这一点又能说明什么呢?秦时竹觉得有必要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无论形势怎么变动,英国方面是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