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溜中文网 www.clzw.net,平凡的明穿日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的做皇帝。
当然朱允炆的影响力得尽快消除干净,住在紫禁城里也太过危险,朱高炽不想被稀里糊涂的暗杀掉。
姚广孝扫了眼脸色铁青的陈晖。没有说话,道衍和尚的志向和他完全相反。一个立誓辅佐明主起兵改朝换代,为此不惜血战四年杀人盈野的壮志,成功之后即回归世外。一个则是靠替主子杀戮无辜人的性命,换取自身的荣华富贵,要做满手血腥的权臣。
徐灏本来不想乱发言,但有些事必须要说出来,不然良心难安。因此开口道:“宫人也是陛下臣民,服侍高皇帝和嫔妃这么些年,岂能当做牛马说杀就杀?愿意回家者应发给盘缠晓谕各地官府予以妥善安置,不愿回家者安置于皇庄让其自食其力。
值此战乱结束之日。还望陛下能厉行节俭,规定宫人人数上限,禁止奢靡,尤其是要减少宦官的数量,宫女则许以进宫当差的年限。满十年即可放回家去,因纵观历朝历代,紫禁城内的阴暗事可谓是不胜枚举,禁锢宫女一生冤魂不计其数,陛下既然有三宫六院。又何必非要占有所谓的三千宫女呢?”
朱高炽看似缓缓点头很赞同,实则心里有些小小的不悦,因为他很好色,历史上做太子的二十年里,哪怕不敢明目张胆的广纳美女,但嫔妃数量也超过太子朱标和朱允炆加在一起了,历史上当皇帝短短十个月里,被册封的嫔妃人数达到十二人,没有名分的就不知多少了。
再说是个男人就不乐意属于自己的女人投入他人怀抱,除非主动送人另当别论,即使是低贱的宫娥。
一些文臣见状为了迎合圣意,提出反对设置宫女年限,理由是涉及到皇宫隐秘,不能外泄。
徐灏冷冷的道:“那臣建议今后担任女官者必须是官员之女,想必作为臣子会心甘情愿,干脆就从今次开始吧,明日六品京官家中适龄闺女一律送到储秀宫待选。”
这下官员们的脸都绿了,茹瑺忙说道:“此事还得容后再议。”
徐灏随即翻脸怒斥道:“无耻!你等儿女身娇肉贵,不想进宫受苦一生,那百姓家的女儿就是贱命一条?”
“罢了罢了!”朱高炽没想到刚刚登基为帝商议国事,竟扯到了宫女身上,不由得啼笑皆非,再说初做皇帝怎能不想建立一番功业?女色反倒是其次了,是以沉吟道:“朕无意广纳嫔妃,宫女人数不得超过二千,分为秀女及舍女,舍女年满二十五岁可归家,秀女,这个!”
徐灏赶紧说道:“秀女可以依照祖制,人数最多三百不能再多了,不然陛下的名声恐怕?嗯,临幸者由陛下定夺名分,其余每逢大赦可酌情放还年迈者归家,以为圣恩,再来宦官为祸历朝历代,还请陛下立下铁律,不许参政不许离京半步,人数不得超过三千,十二监的劳役不足可雇佣百姓,不然阉党早晚必是我大明心腹之患。”
此言一出,立时得到了所有官员的一致赞同,自古以来喜欢太监的官员不是天生的贱骨头就是为了内外勾结把持朝政,既然徐灏挺身而出对太监开炮,拥护他的建议何乐而不为呢?
事实上洪武之初,朱元璋设置宦官不及百人,到了末年扩编为十二监及各司局,因儿女和嫔妃的增多,使得有品级的宦官人数渐渐扩大到了近千人。不过朱元璋同时规定宦官不得兼外臣文武官衔,不得御外臣冠服,干预政事处斩。
到了建文帝时期,对待宦官更加严厉,出外稍行不法,当地官员有权逮捕并治罪,是以使得太监们集体投奔燕王,徐灏这次可谓是公开得罪了最不能得罪的群体。
正是因为历史上朱棣大行封赏,单单在即位之初的永乐元年,派遣有谋略的宦官随顾成等人出镇贵州等地,竟然赐予了公爵服,地位还在诸将之上,后来置三大营,又命宦官提督监军营军,实开明代宦官专权之祸端。
而朱高炽身为帝王自然有他的立场,为何太监干政屡禁不止?帝王才是其源头,控制无根无凭的太监远比控制臣子要容易多了。
眼下立足未稳,朱高炽自然不会公然和群臣作对,尤其建议人还是最依赖的徐灏,当即含笑点头,至于今后会不会照章办事,那就只有老天才晓得了。
徐灏很清楚最终都是无用功,但好歹让可怜宫人的数量能减少了一半多,至于太监们会不会报复?他相信大多数宦官都是安分守己的老实人。
接下来是关于如何处置一干‘奸臣’了,为了维护洪熙朝的统治和威严,也为了震慑住其他官员使得各衙门能早日恢复正常运转,杀人是必须的,这方面任何在位的帝王都不会手软。
不过相比历史上惨绝人寰的永乐朝,朱高炽下旨只诛杀首恶,齐泰黄子澄全家被处斩,十多位宁死不降的大臣被斩首示众,其余从犯都被革职,全族发往辽东。
这已经是徐灏所梦想的最好结果,受株连者不过千人而已。而且他一早就派兵趁乱把教司坊数百逼良为娼的老鸨以及丧尽天良的龟奴等人尽数杀戮殆尽,使得教司坊已经无人可用了。
这一点朱高炽和徐灏的想法相同,顺势下旨恢复立国以来所有罪臣女眷的平民身份,争取民心。
在对待王族方面,朱高炽身为子侄自然不能让靖难之役重现,无需徐灏等臣子建言,恢复诸位王叔王爵的同时,没有恢复其护卫,也一并恢复了锦衣卫暗中监视,准备随时寻找藉口再次削藩。
张玉父子等将领率兵离京,李景隆等人也派往各地藩王府,防止任何藩王有所异动。
徐灏力保方孝孺不死,原因是方孝孺提倡:“天立之君所以为民,非使其民奉乎君”,虽说不正确也总比朱棣生前认为的“帝王为生民之主”要前进一大步。
处罚完罪臣,稳定了京城局势后,接下来就轮到人人翘首以盼的论功行赏了。
的做皇帝。
当然朱允炆的影响力得尽快消除干净,住在紫禁城里也太过危险,朱高炽不想被稀里糊涂的暗杀掉。
姚广孝扫了眼脸色铁青的陈晖。没有说话,道衍和尚的志向和他完全相反。一个立誓辅佐明主起兵改朝换代,为此不惜血战四年杀人盈野的壮志,成功之后即回归世外。一个则是靠替主子杀戮无辜人的性命,换取自身的荣华富贵,要做满手血腥的权臣。
徐灏本来不想乱发言,但有些事必须要说出来,不然良心难安。因此开口道:“宫人也是陛下臣民,服侍高皇帝和嫔妃这么些年,岂能当做牛马说杀就杀?愿意回家者应发给盘缠晓谕各地官府予以妥善安置,不愿回家者安置于皇庄让其自食其力。
值此战乱结束之日。还望陛下能厉行节俭,规定宫人人数上限,禁止奢靡,尤其是要减少宦官的数量,宫女则许以进宫当差的年限。满十年即可放回家去,因纵观历朝历代,紫禁城内的阴暗事可谓是不胜枚举,禁锢宫女一生冤魂不计其数,陛下既然有三宫六院。又何必非要占有所谓的三千宫女呢?”
朱高炽看似缓缓点头很赞同,实则心里有些小小的不悦,因为他很好色,历史上做太子的二十年里,哪怕不敢明目张胆的广纳美女,但嫔妃数量也超过太子朱标和朱允炆加在一起了,历史上当皇帝短短十个月里,被册封的嫔妃人数达到十二人,没有名分的就不知多少了。
再说是个男人就不乐意属于自己的女人投入他人怀抱,除非主动送人另当别论,即使是低贱的宫娥。
一些文臣见状为了迎合圣意,提出反对设置宫女年限,理由是涉及到皇宫隐秘,不能外泄。
徐灏冷冷的道:“那臣建议今后担任女官者必须是官员之女,想必作为臣子会心甘情愿,干脆就从今次开始吧,明日六品京官家中适龄闺女一律送到储秀宫待选。”
这下官员们的脸都绿了,茹瑺忙说道:“此事还得容后再议。”
徐灏随即翻脸怒斥道:“无耻!你等儿女身娇肉贵,不想进宫受苦一生,那百姓家的女儿就是贱命一条?”
“罢了罢了!”朱高炽没想到刚刚登基为帝商议国事,竟扯到了宫女身上,不由得啼笑皆非,再说初做皇帝怎能不想建立一番功业?女色反倒是其次了,是以沉吟道:“朕无意广纳嫔妃,宫女人数不得超过二千,分为秀女及舍女,舍女年满二十五岁可归家,秀女,这个!”
徐灏赶紧说道:“秀女可以依照祖制,人数最多三百不能再多了,不然陛下的名声恐怕?嗯,临幸者由陛下定夺名分,其余每逢大赦可酌情放还年迈者归家,以为圣恩,再来宦官为祸历朝历代,还请陛下立下铁律,不许参政不许离京半步,人数不得超过三千,十二监的劳役不足可雇佣百姓,不然阉党早晚必是我大明心腹之患。”
此言一出,立时得到了所有官员的一致赞同,自古以来喜欢太监的官员不是天生的贱骨头就是为了内外勾结把持朝政,既然徐灏挺身而出对太监开炮,拥护他的建议何乐而不为呢?
事实上洪武之初,朱元璋设置宦官不及百人,到了末年扩编为十二监及各司局,因儿女和嫔妃的增多,使得有品级的宦官人数渐渐扩大到了近千人。不过朱元璋同时规定宦官不得兼外臣文武官衔,不得御外臣冠服,干预政事处斩。
到了建文帝时期,对待宦官更加严厉,出外稍行不法,当地官员有权逮捕并治罪,是以使得太监们集体投奔燕王,徐灏这次可谓是公开得罪了最不能得罪的群体。
正是因为历史上朱棣大行封赏,单单在即位之初的永乐元年,派遣有谋略的宦官随顾成等人出镇贵州等地,竟然赐予了公爵服,地位还在诸将之上,后来置三大营,又命宦官提督监军营军,实开明代宦官专权之祸端。
而朱高炽身为帝王自然有他的立场,为何太监干政屡禁不止?帝王才是其源头,控制无根无凭的太监远比控制臣子要容易多了。
眼下立足未稳,朱高炽自然不会公然和群臣作对,尤其建议人还是最依赖的徐灏,当即含笑点头,至于今后会不会照章办事,那就只有老天才晓得了。
徐灏很清楚最终都是无用功,但好歹让可怜宫人的数量能减少了一半多,至于太监们会不会报复?他相信大多数宦官都是安分守己的老实人。
接下来是关于如何处置一干‘奸臣’了,为了维护洪熙朝的统治和威严,也为了震慑住其他官员使得各衙门能早日恢复正常运转,杀人是必须的,这方面任何在位的帝王都不会手软。
不过相比历史上惨绝人寰的永乐朝,朱高炽下旨只诛杀首恶,齐泰黄子澄全家被处斩,十多位宁死不降的大臣被斩首示众,其余从犯都被革职,全族发往辽东。
这已经是徐灏所梦想的最好结果,受株连者不过千人而已。而且他一早就派兵趁乱把教司坊数百逼良为娼的老鸨以及丧尽天良的龟奴等人尽数杀戮殆尽,使得教司坊已经无人可用了。
这一点朱高炽和徐灏的想法相同,顺势下旨恢复立国以来所有罪臣女眷的平民身份,争取民心。
在对待王族方面,朱高炽身为子侄自然不能让靖难之役重现,无需徐灏等臣子建言,恢复诸位王叔王爵的同时,没有恢复其护卫,也一并恢复了锦衣卫暗中监视,准备随时寻找藉口再次削藩。
张玉父子等将领率兵离京,李景隆等人也派往各地藩王府,防止任何藩王有所异动。
徐灏力保方孝孺不死,原因是方孝孺提倡:“天立之君所以为民,非使其民奉乎君”,虽说不正确也总比朱棣生前认为的“帝王为生民之主”要前进一大步。
处罚完罪臣,稳定了京城局势后,接下来就轮到人人翘首以盼的论功行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