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clzw.net,万里河山别样红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就在南口一线大战即将爆发的时候,老蒋和阎锡山几人却在南京商讨冀、察局势。按照原定安排,老蒋召集的国防军事会议将在第二天召开,而此时蒋、阎等人的座谈则是提前交流一下各自对局势的认识,以便对会议上可能提到的问题提前在心中有个数。
谈到冀、察问题,就关系到南京当局对整个华北的考量,自然就离不开在阎锡山掌控之下的晋、绥,也就回避不了西北那让老蒋头疼的两大症结:民众党和中共。
自黄埔以来,老蒋先是和中共共事,后又翻脸并互相攻伐,眼下又迫于国内抗战形势而坐到谈判桌前。虽然老蒋仍将中共看作生死大敌,可现在却因民众党崛起于西北,人民军又接连击败苏联人和英国人,民众党对南京当局的威胁已然超过中共,跃居首位。
由于此前双方打了十多年的交道,老蒋对中共有着比较清楚的认识,也准备了一些后手对其打压。但对于崛起西北才几年,却发展迅速并连败强敌的民众党和人民军,老蒋和南京当局的要员们却没有个清楚认识,总有一种雾里看花般朦胧感以及由此而生的种种疑窦和困惑。既然闹不清楚西北现在实力究竟如何,南京当局也就难以拿出有效方式对民众党和人民军进行制约。眼看中、日战争已全面爆发,老蒋也急于通过阎锡山摸清西北的真实意图。毕竟,阎锡山可是南京当局中绝无仅有的同西北有过正式接触中央大员,人民军又占据晋西北,老蒋从阎锡山处获得的消息也更可靠些。
“百川兄,你是见过那个赵振中的,你说他就能在西北成了气候呢?”老蒋半是感慨,半是疑惑地问道,“西北地域广阔,可也过于偏僻和贫瘠,人口又少,民国以来立足西北者不乏其人,可为何单单让赵振中成了事呢?”
阎锡山心中一跳,以为老蒋要翻旧帐。虽然赵振中所领导的民众党、人民军是从甘、宁起家,可赵振中等人最早却是借助华美公司名义在晋西北立足。尽管阎锡山当时因战败下野而对华美产业的设立不负责任,可他复出后却创办西北实业公司并与华美打得火热却是不争的事实。而所蒋所谓“民国以来立足西北者不乏其人”,又包括冯玉祥,以及与冯玉祥联手的阎锡山。从这些方面来说,阎锡山至少也要担上个“失察”的罪名。
“钧座,我与那赵振中确实见过几次,但当时都是为了救助晋、绥灾民或为了修建铁路、创办产业的事情。没有洞察赵振中所包藏的祸心,百川确有失察之过。”阎锡山谅老蒋也不会真能把如何,干脆以退为进,先把责任挑到明处。
“让华美在山西立足是我和启予的责任。”参加座谈的徐永昌插话解释道,“民国十九年冬,阎公已然离开山西,是我和启予在负责晋省善后。当时物价飞涨,灾民、难民遍地,而赵振中又偕华美公司适时提出以工代赈,为了改善民生,我和启予也就想法周旋,促成了同蒲铁路开工和华美产业兴办等事项。其后,启予又离开了山西。因此,要说责任,我的责任最大。”
“百川兄和次宸误会了,没有问你们责任的意思。我只是心中感慨,又有疑惑不解罢了。”老蒋摆了摆手,又和言说道,“百川兄距离西北近,和晋西北也有正常往来,我只是想从你这里多了解些情况而已。依百川兄之见,西北实力究竟如何?在这举国抗战中又能起多大作用?中央究竟有没有与民众党和平解决的可能?”
老蒋确实心有疑惑,也确实想听听阎锡山对西北的分析和判断,但老蒋通过戴笠等人的调查,对赵振中的发家史却并非一无所知。尽管力行社难以渗透到西北,可对华美公司以及四海实业的调查,却也让老蒋得到不少有用信息。
比如说,四海学校及青岛大学从25年到34年,前后共送到美国留学的人员就接近6千人,加上华美前后招收到南洋和澳洲做工的10多万人,而这些技术人才和熟练工人在回国后大多去了西北。这也多少解开了老蒋对西北为何能建设起工业体系,为何会有高水平战机的困惑。不过,旧的困惑去了,新的困惑又来了:赵振中到底从哪里得到的充足资金来发展高水平工业?西北工业现在究竟有多大实力?又能不能为南京当局在抗战中所用?
明白老蒋的用意后,阎锡山的心反倒安稳下来。他沉思了一会儿,便斟酌着回答道说实话,我对西北也有过猜测。原本以为赵振中是接受外国扶持的,可从他们的表现看,西北应该是自成一路。”
西北眼下把苏、英、日三国给得罪了个遍,而美国现在又奉行中立,这些都不可能是西北的支持者。至于由海外华人组建的兰芳,当他们复国时,民众党和人民军已在此前几年就崛起西北。况且,致公党和民众党在政治主张上也有一定差异,两者应该并非一路。这些方面,老蒋等人也有判断。
“我对赵振中是怎样做到眼下一切的,也有许多不解。只听人说,他原本和华美在晋西北立足,在救助绥远、陕西、甘肃等地灾民时,目睹当地种种不堪,才有了起事的念头。至于真相如何,那就不是我所能的。”阎锡山苦笑了一声,又接着说道,“关于钧座的那三个问题,我只能说西北实力莫测,在抗战中应能发挥较大作用,可中央却没有与其和平解决的可能。”
老蒋皱了皱眉头,催促道百川兄仔细说说你的看法。”
阎锡山自然不会说到西北的见闻,只以道听途说来的或是能放在明面上的消息应付老蒋。
说西北实力莫测,除了其短短几年内崛起西北却连败强敌外,阎锡山又提到了西北在甘肃、宁夏等地兴建的铁路、公路交通体系,以及坚实的工业基础。当然,也没忘了提及绥远抗战中西北赠送的那火力凶猛的36辆装甲汽车。
西北有足够的实力,又宣布与日本处于战争状态,已然是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架势。而日本方面也绝不会放过这样一个敢于对其挑衅的中国势力,双方今后必然有大战要打。不论胜败如何,日军碰上西北都肯定要磕掉几颗大牙下来,这对中国抗战形势的改观都有益处。
“对外方面,西北先后抗击苏联、英国,并收复失地,在国家、民族大义上确实令人难以挑剔。但西北对先总理和钧座成见颇深,在国内政见上又有根本不同,他们又奉行所谓的‘独立自主’,且无求于中央,是很难和平解决的。”说到这里,阎锡山叹了口气,“除非西北或中央在根本问题上能有一个改弦更张,否则,和平解决断无希望。”
阎锡山没有说根本问题究竟为何,可老蒋和在座的何应钦、陈诚、徐永昌、傅作义等人都明白那意味着。所谓的根本问题,是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等重大利益在内的问题,概括起来说,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西北想获得国家政权并借以推行其一系列政策,而老蒋等人则要通过国家政权来维护自身团体利益,也就是所谓“党国”利益。
老蒋心中一沉,还以为阎锡山又想借机逼宫,便试探道那依百川兄看,若我下野,西北问题有无和平解决之希望?”
“这与钧座个人无关。”阎锡山连忙解释道,“从西北此前言论看,其意图是想瓦解自先总理以来的整个‘党国’体系,不是钧座下野他们就能罢休的。”
“这个赵振中也太狂妄了吧?无小说网不少字”陈诚愤然作色道,“一介竖子,何德何能竟敢破坏先总理遗留至今的法统?”
“辞修,莫要无理。”劝说陈诚后,老蒋颓然叹道,“百川兄看得透彻啊。”
“枪杆子里出政权”是老毛说的,可老蒋对此却一直都是身体力行的。因过于迷信武力,老蒋在政治理论上也就并无象样的建树。当年在中原大战时,老蒋就先在论战中输给阎锡山,后在战场上凭借武力找回场子的。
而阎锡山尽管一向给人以山西土老财的印象,但他在有关理论方面却颇有研究。从早年组织人力翻译并研究马列,到后来研究中共,阎锡山都下过一番功夫。甚至为了应对西北及中共推行的土地政策,阎锡山还向南京进言要推行“井田制”,实行土地村公有。
“看来抗战之中我们可以不用担心西北,可抗战之后恐怕就要见个高下了。”老蒋也是心思剔透之人,尽管此前认识上稍有不足,但被阎锡山一点之后也就明白。涉及到国家政权和“党国”根本利益,西北和南京之间确实难以和平解决。
中共与南京之间在将来同样会存在国家政权之争的问题,但其与西北相比,存在很大不同。中共现在只有区区数万几乎都缺的兵马,又局促在陕北一隅,为了缓和局势并借机发展壮大,这才答应拥蒋抗日。也就是说,他们是有求于老蒋,是想拿着南京给的正式编制和粮饷装备在抗日名义下发展自身。若中共现在有西北那般实力,肯定不会接受南京的番号和改编,而是自行领导抗日。
俗话说“无欲则刚”, 西北自身实力比南京当局要强得多,根本就没把老蒋的编制和钱粮物资看在眼里。对此,老蒋还真个就无计可施。你要抨击民众党置国家、民族于不顾吧,人民军却先后从苏联人、英国人控制下收复失地;你要指责民众党惘顾民生吧,西北却一直实行低税率,其治下民众也是国内生活最为安逸的,并且西北还大量救助、收留灾民和难民;你要说民众党不抗日吧,西北却已向日本宣战了。
至于不服中央的话,那连提都要提。不服南京当局的可太多了,远的不说,就说眼下29军的宋哲元、刘汝明,就先后将老蒋的中央军阻拦在外,致使平津、察省局势恶化。老蒋既然囿于局势,不能把宋、刘两人如何,那就更奈何不了处于敌对状态的西北了。
对西北这个大刺头,南京当局现在是打又打不过,舆论攻击又找不到口实,实在让人为难。当然,你可以抨击西北现在没上战场去和日本人见个真章,可中央军不也至今尚未与日军开打?况且,中央军都先后被宋哲元、刘汝明所阻,若人民军现在出动却又受阻于地方军阀,那势必会给南京当局带来更大的被动。而且,老蒋也担心西北借机再度扩张。万一真被人民军打上几场胜仗,那南京当局就不仅是脸上无光了,被人民军占据的地盘也肯定保不住。因此,西北眼下不出动也不见得全是坏事。
“百川兄,既然西北能在绥远抗战中向你部提供军火物资,平时山西方面和晋西北等地又有正常物资往来,那你能不能想法再从西北那边多弄来些物资、装备?这样也好添补我军不足。”何应钦建议道。
阎锡山当然不会透露已从西北获得大批物资装备,便故作为难道按照与西北之间的停战协定,晋省从保德那边获得了一些水泥、钢材,可要想从西北获得武器装备那就没把握了。虽然我们停战,可并未解除敌对状态。绥远抗战时能得到部分军火,并不等于眼下也能得到。”
“百川兄就勉为其难,试试看吧。”老蒋劝说了一句后,又问道,“山西的西北实业,也该有成果了吧?无小说网不少字我听说这半年西北实业在向晋西南搬迁?这却是为何?莫非百川兄以为太原守不住?”
“太原人多眼杂,人民军又在汾河上游修建了一个大型水库,将太原的一些工厂搬迁到晋西南原本是为了免遭不测,同时也能加强对河西中共的防范。但在卢沟桥事变后,又增加了日军空袭的可能。工厂企业也就向晋西南搬迁的多了些。”阎锡山自有一套说辞,“至于生产方面,因现在忙着搬迁,基本上都处于停产状态。要想恢复,至少得几个月后。”
阎锡山自动忽略了太原能否守住的问题,转而省起一事,便提醒道我国现有工业,大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全面战争爆发后,相关区域都在日军攻击范围之内,钧座宜早做准备,最好能将全部工业搬迁到内地。”
“还是百川兄有远见,没想到晋省拆迁工厂却走到中央的前头。”老蒋感叹了一句后,又道,“内迁工厂的事情,千头万绪,太过复杂,中央已有考虑。现在看,工作确实要加快了。”
在原本历史上,南京是在8月10日由行政院决议拆迁上海工厂的。而阎锡山在山西的... -->>
就在南口一线大战即将爆发的时候,老蒋和阎锡山几人却在南京商讨冀、察局势。按照原定安排,老蒋召集的国防军事会议将在第二天召开,而此时蒋、阎等人的座谈则是提前交流一下各自对局势的认识,以便对会议上可能提到的问题提前在心中有个数。
谈到冀、察问题,就关系到南京当局对整个华北的考量,自然就离不开在阎锡山掌控之下的晋、绥,也就回避不了西北那让老蒋头疼的两大症结:民众党和中共。
自黄埔以来,老蒋先是和中共共事,后又翻脸并互相攻伐,眼下又迫于国内抗战形势而坐到谈判桌前。虽然老蒋仍将中共看作生死大敌,可现在却因民众党崛起于西北,人民军又接连击败苏联人和英国人,民众党对南京当局的威胁已然超过中共,跃居首位。
由于此前双方打了十多年的交道,老蒋对中共有着比较清楚的认识,也准备了一些后手对其打压。但对于崛起西北才几年,却发展迅速并连败强敌的民众党和人民军,老蒋和南京当局的要员们却没有个清楚认识,总有一种雾里看花般朦胧感以及由此而生的种种疑窦和困惑。既然闹不清楚西北现在实力究竟如何,南京当局也就难以拿出有效方式对民众党和人民军进行制约。眼看中、日战争已全面爆发,老蒋也急于通过阎锡山摸清西北的真实意图。毕竟,阎锡山可是南京当局中绝无仅有的同西北有过正式接触中央大员,人民军又占据晋西北,老蒋从阎锡山处获得的消息也更可靠些。
“百川兄,你是见过那个赵振中的,你说他就能在西北成了气候呢?”老蒋半是感慨,半是疑惑地问道,“西北地域广阔,可也过于偏僻和贫瘠,人口又少,民国以来立足西北者不乏其人,可为何单单让赵振中成了事呢?”
阎锡山心中一跳,以为老蒋要翻旧帐。虽然赵振中所领导的民众党、人民军是从甘、宁起家,可赵振中等人最早却是借助华美公司名义在晋西北立足。尽管阎锡山当时因战败下野而对华美产业的设立不负责任,可他复出后却创办西北实业公司并与华美打得火热却是不争的事实。而所蒋所谓“民国以来立足西北者不乏其人”,又包括冯玉祥,以及与冯玉祥联手的阎锡山。从这些方面来说,阎锡山至少也要担上个“失察”的罪名。
“钧座,我与那赵振中确实见过几次,但当时都是为了救助晋、绥灾民或为了修建铁路、创办产业的事情。没有洞察赵振中所包藏的祸心,百川确有失察之过。”阎锡山谅老蒋也不会真能把如何,干脆以退为进,先把责任挑到明处。
“让华美在山西立足是我和启予的责任。”参加座谈的徐永昌插话解释道,“民国十九年冬,阎公已然离开山西,是我和启予在负责晋省善后。当时物价飞涨,灾民、难民遍地,而赵振中又偕华美公司适时提出以工代赈,为了改善民生,我和启予也就想法周旋,促成了同蒲铁路开工和华美产业兴办等事项。其后,启予又离开了山西。因此,要说责任,我的责任最大。”
“百川兄和次宸误会了,没有问你们责任的意思。我只是心中感慨,又有疑惑不解罢了。”老蒋摆了摆手,又和言说道,“百川兄距离西北近,和晋西北也有正常往来,我只是想从你这里多了解些情况而已。依百川兄之见,西北实力究竟如何?在这举国抗战中又能起多大作用?中央究竟有没有与民众党和平解决的可能?”
老蒋确实心有疑惑,也确实想听听阎锡山对西北的分析和判断,但老蒋通过戴笠等人的调查,对赵振中的发家史却并非一无所知。尽管力行社难以渗透到西北,可对华美公司以及四海实业的调查,却也让老蒋得到不少有用信息。
比如说,四海学校及青岛大学从25年到34年,前后共送到美国留学的人员就接近6千人,加上华美前后招收到南洋和澳洲做工的10多万人,而这些技术人才和熟练工人在回国后大多去了西北。这也多少解开了老蒋对西北为何能建设起工业体系,为何会有高水平战机的困惑。不过,旧的困惑去了,新的困惑又来了:赵振中到底从哪里得到的充足资金来发展高水平工业?西北工业现在究竟有多大实力?又能不能为南京当局在抗战中所用?
明白老蒋的用意后,阎锡山的心反倒安稳下来。他沉思了一会儿,便斟酌着回答道说实话,我对西北也有过猜测。原本以为赵振中是接受外国扶持的,可从他们的表现看,西北应该是自成一路。”
西北眼下把苏、英、日三国给得罪了个遍,而美国现在又奉行中立,这些都不可能是西北的支持者。至于由海外华人组建的兰芳,当他们复国时,民众党和人民军已在此前几年就崛起西北。况且,致公党和民众党在政治主张上也有一定差异,两者应该并非一路。这些方面,老蒋等人也有判断。
“我对赵振中是怎样做到眼下一切的,也有许多不解。只听人说,他原本和华美在晋西北立足,在救助绥远、陕西、甘肃等地灾民时,目睹当地种种不堪,才有了起事的念头。至于真相如何,那就不是我所能的。”阎锡山苦笑了一声,又接着说道,“关于钧座的那三个问题,我只能说西北实力莫测,在抗战中应能发挥较大作用,可中央却没有与其和平解决的可能。”
老蒋皱了皱眉头,催促道百川兄仔细说说你的看法。”
阎锡山自然不会说到西北的见闻,只以道听途说来的或是能放在明面上的消息应付老蒋。
说西北实力莫测,除了其短短几年内崛起西北却连败强敌外,阎锡山又提到了西北在甘肃、宁夏等地兴建的铁路、公路交通体系,以及坚实的工业基础。当然,也没忘了提及绥远抗战中西北赠送的那火力凶猛的36辆装甲汽车。
西北有足够的实力,又宣布与日本处于战争状态,已然是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架势。而日本方面也绝不会放过这样一个敢于对其挑衅的中国势力,双方今后必然有大战要打。不论胜败如何,日军碰上西北都肯定要磕掉几颗大牙下来,这对中国抗战形势的改观都有益处。
“对外方面,西北先后抗击苏联、英国,并收复失地,在国家、民族大义上确实令人难以挑剔。但西北对先总理和钧座成见颇深,在国内政见上又有根本不同,他们又奉行所谓的‘独立自主’,且无求于中央,是很难和平解决的。”说到这里,阎锡山叹了口气,“除非西北或中央在根本问题上能有一个改弦更张,否则,和平解决断无希望。”
阎锡山没有说根本问题究竟为何,可老蒋和在座的何应钦、陈诚、徐永昌、傅作义等人都明白那意味着。所谓的根本问题,是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等重大利益在内的问题,概括起来说,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西北想获得国家政权并借以推行其一系列政策,而老蒋等人则要通过国家政权来维护自身团体利益,也就是所谓“党国”利益。
老蒋心中一沉,还以为阎锡山又想借机逼宫,便试探道那依百川兄看,若我下野,西北问题有无和平解决之希望?”
“这与钧座个人无关。”阎锡山连忙解释道,“从西北此前言论看,其意图是想瓦解自先总理以来的整个‘党国’体系,不是钧座下野他们就能罢休的。”
“这个赵振中也太狂妄了吧?无小说网不少字”陈诚愤然作色道,“一介竖子,何德何能竟敢破坏先总理遗留至今的法统?”
“辞修,莫要无理。”劝说陈诚后,老蒋颓然叹道,“百川兄看得透彻啊。”
“枪杆子里出政权”是老毛说的,可老蒋对此却一直都是身体力行的。因过于迷信武力,老蒋在政治理论上也就并无象样的建树。当年在中原大战时,老蒋就先在论战中输给阎锡山,后在战场上凭借武力找回场子的。
而阎锡山尽管一向给人以山西土老财的印象,但他在有关理论方面却颇有研究。从早年组织人力翻译并研究马列,到后来研究中共,阎锡山都下过一番功夫。甚至为了应对西北及中共推行的土地政策,阎锡山还向南京进言要推行“井田制”,实行土地村公有。
“看来抗战之中我们可以不用担心西北,可抗战之后恐怕就要见个高下了。”老蒋也是心思剔透之人,尽管此前认识上稍有不足,但被阎锡山一点之后也就明白。涉及到国家政权和“党国”根本利益,西北和南京之间确实难以和平解决。
中共与南京之间在将来同样会存在国家政权之争的问题,但其与西北相比,存在很大不同。中共现在只有区区数万几乎都缺的兵马,又局促在陕北一隅,为了缓和局势并借机发展壮大,这才答应拥蒋抗日。也就是说,他们是有求于老蒋,是想拿着南京给的正式编制和粮饷装备在抗日名义下发展自身。若中共现在有西北那般实力,肯定不会接受南京的番号和改编,而是自行领导抗日。
俗话说“无欲则刚”, 西北自身实力比南京当局要强得多,根本就没把老蒋的编制和钱粮物资看在眼里。对此,老蒋还真个就无计可施。你要抨击民众党置国家、民族于不顾吧,人民军却先后从苏联人、英国人控制下收复失地;你要指责民众党惘顾民生吧,西北却一直实行低税率,其治下民众也是国内生活最为安逸的,并且西北还大量救助、收留灾民和难民;你要说民众党不抗日吧,西北却已向日本宣战了。
至于不服中央的话,那连提都要提。不服南京当局的可太多了,远的不说,就说眼下29军的宋哲元、刘汝明,就先后将老蒋的中央军阻拦在外,致使平津、察省局势恶化。老蒋既然囿于局势,不能把宋、刘两人如何,那就更奈何不了处于敌对状态的西北了。
对西北这个大刺头,南京当局现在是打又打不过,舆论攻击又找不到口实,实在让人为难。当然,你可以抨击西北现在没上战场去和日本人见个真章,可中央军不也至今尚未与日军开打?况且,中央军都先后被宋哲元、刘汝明所阻,若人民军现在出动却又受阻于地方军阀,那势必会给南京当局带来更大的被动。而且,老蒋也担心西北借机再度扩张。万一真被人民军打上几场胜仗,那南京当局就不仅是脸上无光了,被人民军占据的地盘也肯定保不住。因此,西北眼下不出动也不见得全是坏事。
“百川兄,既然西北能在绥远抗战中向你部提供军火物资,平时山西方面和晋西北等地又有正常物资往来,那你能不能想法再从西北那边多弄来些物资、装备?这样也好添补我军不足。”何应钦建议道。
阎锡山当然不会透露已从西北获得大批物资装备,便故作为难道按照与西北之间的停战协定,晋省从保德那边获得了一些水泥、钢材,可要想从西北获得武器装备那就没把握了。虽然我们停战,可并未解除敌对状态。绥远抗战时能得到部分军火,并不等于眼下也能得到。”
“百川兄就勉为其难,试试看吧。”老蒋劝说了一句后,又问道,“山西的西北实业,也该有成果了吧?无小说网不少字我听说这半年西北实业在向晋西南搬迁?这却是为何?莫非百川兄以为太原守不住?”
“太原人多眼杂,人民军又在汾河上游修建了一个大型水库,将太原的一些工厂搬迁到晋西南原本是为了免遭不测,同时也能加强对河西中共的防范。但在卢沟桥事变后,又增加了日军空袭的可能。工厂企业也就向晋西南搬迁的多了些。”阎锡山自有一套说辞,“至于生产方面,因现在忙着搬迁,基本上都处于停产状态。要想恢复,至少得几个月后。”
阎锡山自动忽略了太原能否守住的问题,转而省起一事,便提醒道我国现有工业,大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全面战争爆发后,相关区域都在日军攻击范围之内,钧座宜早做准备,最好能将全部工业搬迁到内地。”
“还是百川兄有远见,没想到晋省拆迁工厂却走到中央的前头。”老蒋感叹了一句后,又道,“内迁工厂的事情,千头万绪,太过复杂,中央已有考虑。现在看,工作确实要加快了。”
在原本历史上,南京是在8月10日由行政院决议拆迁上海工厂的。而阎锡山在山西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