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溜中文网 www.clzw.net,重生于康熙末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凡牧民之官,失于抚字,非法行事,激变良民,因而聚众反叛、失陷城池者,斩。 ”
——《大清律》
三月十八,万寿节。
按照约定俗成规矩,除了恩典进京请安的官员外,地方官员多要沐浴更衣、祈福颂恩的。 虽然没人看着,但是大家多少是这个表示,以示忠心。
像是品级高的,在请安折子里,就可以很“老实”地在恭贺皇帝万寿时将这些讲出来。
就是品级低的,没有资格上请安折子的,因上行下效的缘故,也都要走走这个形式。 不过是费些事,总比因此被不开眼的当成小尾巴抓住,弹劾个“张狂无礼”、“目无君父”的罪名要好。
然,被临时请来道台衙门书房的沂州知州叶敷此时却没有祈福的兴致。 他只觉得头发发麻,实在不明白自己这个少年显贵的同门小师弟为何要如此这般,难道这就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但是这火可不好烧,说不定成了“燎原”之势。
他看着手中盖着东兖道守道印信的手书,胳膊不禁微微发抖,面色沉重起来,略作迟疑,开口劝道:“大人……”因见曹颙穿着官服,所以叶敷这般称呼。
到沂州一个多月,曹颙第二次穿着正四品的白雁补服,脸上没有半分笑意,看起来与往日的温煦截然不同,浑身散发着一股冷意。
叶敷只当他在端官威。 并没有发现他的反常,皱眉摇头道:“大人,不可轻动烧锅啊!这里头地水委实太深,纵然你是郡主额驸的尊贵身份,若是得罪了这些人……”关切之间,一时忘了尊称。
见叶敷的关切不似作伪,曹颙暗暗感动。 说:“叶大人不必担心,‘督导农桑、整肃税源’是本官职责所在。 就算他们闹到御前,也没有本官的错处!”
虽然整顿烧锅庄子确是有些麻烦,但却是眼下能够最快筹集粮食,稳定米价的唯一途径。 况且,这烧锅发展至今,已经成了地方大患,若是再任其发展下去。 会使得地方米粮越发紧张,像今年这样的事会不断地发生。
想着要去得罪些人,再想起其后那些七七八八的关系,曹颙虽然觉得烦,但是心中也生出一丝挑战地兴奋来。 看来,虽不到“同流合污”的份上,但是也该“和光同尘”,要不这么看着。 没有半点主导权,只会越来越被动。 为了这三年道台当得舒心,有些事情还是处于自己地掌控中更好。
再说,如今已经是康熙五十一年了,若历史真未曾改变,那他留在沂州的时日也不多。 留在这个世上的时日也是倒计时了。 既然来了沂州为官,也不能白来一场,总要为这边的百姓尽尽心力,留下点什么。 纵然没有青史留名的念头,也不想碌碌一生,连个痕迹也留不下。
“‘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明的不来,还有暗的,到时大人可怎生是好?”叶敷道。
见叶敷不提百姓安居。 一味地说这个。 曹颙瞧瞧他袖口地墨迹,不禁反问道:“叶知州。 近半月米价上扬之事,你可知晓?”
叶敷思量了一会,方道:“好像听家人提起过两回,这也并不稀奇,新麦五月末、六月初收割,三、四月正是青黄不接之时,年年米价都有涨的!”
大兴充当米粮销售的酒糟,临沐镇与莒南镇米店前人们的唏嘘,再到莒州那抱头痛哭的一家几口,这就是所谓的不稀奇?那小姑娘的哭声,仿佛在曹颙耳边,驱之不散。 这本是夫妻和美、其乐融融的一家人,男人做工,养活父母妻儿,即便清苦些,一家人也有些奔头。 粮价暴涨,使得饭桌上地馒头、面饼成了面汤。 亲生骨肉,险些离散。
曹颙不禁对叶敷的不通世情有些恼,皱眉道:“不稀奇?往年不过涨几分,最多不过一钱,眼下沂州的米价已经涨每石一两三钱银子,是原来的两倍半;地方各县,也是两倍到三倍不止!如今才三月,到六月新麦收割还有将近三月,若是再这样涨下去,百姓谁还买得起米,大家吃什么?”说到后来,声量越高,脸色带了郑重。
叶敷就算再书呆,也明白曹颙的意思。 如今单单粮食涨,别的却不看涨,百姓生计会越来越艰难。
就拿知州衙门地衙役来说,每月二两银钱,原本能够买米三石,三百余斤,全家老少几口嚼用都够了。 如今,却只能买米一石,百余斤,人口少的还好,人口多的人家,就要喝粥了。 若是米价再涨,连一石米都买不到了,那全家就要跟着挨饿,时间久了,还不知会出什么乱子。
叶敷将曹颙的手令收好,正色道“下官惭愧,不过请大人放心,下官定当不负所命!”
曹颙想了想,问道:“你们衙门能够使动的衙役、捕快共有多少?”
叶敷略一思索,道:“回大人话,四十余人,若是尽量都拉出来,五十人是有的!”
曹颙点点头,道:“米粮店铺这边无妨,烧锅庄子那边,先叫他们挑小的来吧!本官打发人去安东卫了,过两日他们会派来兵丁,下各州县协助大家‘整肃税源’。 ”
叶敷这才想起有的烧锅庄子不是自己这几十号人能够对付得了的,脸上对曹颙多了些佩服,隐隐地心里又说不出什么滋味儿,告辞离开,先回衙门准备去了。
书房里,只余曹颙一人。
曹颙一下子坐到椅子上,脸色多了丝说不清、... -->>
“凡牧民之官,失于抚字,非法行事,激变良民,因而聚众反叛、失陷城池者,斩。 ”
——《大清律》
三月十八,万寿节。
按照约定俗成规矩,除了恩典进京请安的官员外,地方官员多要沐浴更衣、祈福颂恩的。 虽然没人看着,但是大家多少是这个表示,以示忠心。
像是品级高的,在请安折子里,就可以很“老实”地在恭贺皇帝万寿时将这些讲出来。
就是品级低的,没有资格上请安折子的,因上行下效的缘故,也都要走走这个形式。 不过是费些事,总比因此被不开眼的当成小尾巴抓住,弹劾个“张狂无礼”、“目无君父”的罪名要好。
然,被临时请来道台衙门书房的沂州知州叶敷此时却没有祈福的兴致。 他只觉得头发发麻,实在不明白自己这个少年显贵的同门小师弟为何要如此这般,难道这就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但是这火可不好烧,说不定成了“燎原”之势。
他看着手中盖着东兖道守道印信的手书,胳膊不禁微微发抖,面色沉重起来,略作迟疑,开口劝道:“大人……”因见曹颙穿着官服,所以叶敷这般称呼。
到沂州一个多月,曹颙第二次穿着正四品的白雁补服,脸上没有半分笑意,看起来与往日的温煦截然不同,浑身散发着一股冷意。
叶敷只当他在端官威。 并没有发现他的反常,皱眉摇头道:“大人,不可轻动烧锅啊!这里头地水委实太深,纵然你是郡主额驸的尊贵身份,若是得罪了这些人……”关切之间,一时忘了尊称。
见叶敷的关切不似作伪,曹颙暗暗感动。 说:“叶大人不必担心,‘督导农桑、整肃税源’是本官职责所在。 就算他们闹到御前,也没有本官的错处!”
虽然整顿烧锅庄子确是有些麻烦,但却是眼下能够最快筹集粮食,稳定米价的唯一途径。 况且,这烧锅发展至今,已经成了地方大患,若是再任其发展下去。 会使得地方米粮越发紧张,像今年这样的事会不断地发生。
想着要去得罪些人,再想起其后那些七七八八的关系,曹颙虽然觉得烦,但是心中也生出一丝挑战地兴奋来。 看来,虽不到“同流合污”的份上,但是也该“和光同尘”,要不这么看着。 没有半点主导权,只会越来越被动。 为了这三年道台当得舒心,有些事情还是处于自己地掌控中更好。
再说,如今已经是康熙五十一年了,若历史真未曾改变,那他留在沂州的时日也不多。 留在这个世上的时日也是倒计时了。 既然来了沂州为官,也不能白来一场,总要为这边的百姓尽尽心力,留下点什么。 纵然没有青史留名的念头,也不想碌碌一生,连个痕迹也留不下。
“‘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明的不来,还有暗的,到时大人可怎生是好?”叶敷道。
见叶敷不提百姓安居。 一味地说这个。 曹颙瞧瞧他袖口地墨迹,不禁反问道:“叶知州。 近半月米价上扬之事,你可知晓?”
叶敷思量了一会,方道:“好像听家人提起过两回,这也并不稀奇,新麦五月末、六月初收割,三、四月正是青黄不接之时,年年米价都有涨的!”
大兴充当米粮销售的酒糟,临沐镇与莒南镇米店前人们的唏嘘,再到莒州那抱头痛哭的一家几口,这就是所谓的不稀奇?那小姑娘的哭声,仿佛在曹颙耳边,驱之不散。 这本是夫妻和美、其乐融融的一家人,男人做工,养活父母妻儿,即便清苦些,一家人也有些奔头。 粮价暴涨,使得饭桌上地馒头、面饼成了面汤。 亲生骨肉,险些离散。
曹颙不禁对叶敷的不通世情有些恼,皱眉道:“不稀奇?往年不过涨几分,最多不过一钱,眼下沂州的米价已经涨每石一两三钱银子,是原来的两倍半;地方各县,也是两倍到三倍不止!如今才三月,到六月新麦收割还有将近三月,若是再这样涨下去,百姓谁还买得起米,大家吃什么?”说到后来,声量越高,脸色带了郑重。
叶敷就算再书呆,也明白曹颙的意思。 如今单单粮食涨,别的却不看涨,百姓生计会越来越艰难。
就拿知州衙门地衙役来说,每月二两银钱,原本能够买米三石,三百余斤,全家老少几口嚼用都够了。 如今,却只能买米一石,百余斤,人口少的还好,人口多的人家,就要喝粥了。 若是米价再涨,连一石米都买不到了,那全家就要跟着挨饿,时间久了,还不知会出什么乱子。
叶敷将曹颙的手令收好,正色道“下官惭愧,不过请大人放心,下官定当不负所命!”
曹颙想了想,问道:“你们衙门能够使动的衙役、捕快共有多少?”
叶敷略一思索,道:“回大人话,四十余人,若是尽量都拉出来,五十人是有的!”
曹颙点点头,道:“米粮店铺这边无妨,烧锅庄子那边,先叫他们挑小的来吧!本官打发人去安东卫了,过两日他们会派来兵丁,下各州县协助大家‘整肃税源’。 ”
叶敷这才想起有的烧锅庄子不是自己这几十号人能够对付得了的,脸上对曹颙多了些佩服,隐隐地心里又说不出什么滋味儿,告辞离开,先回衙门准备去了。
书房里,只余曹颙一人。
曹颙一下子坐到椅子上,脸色多了丝说不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