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天降祥瑞? (1/2)
醋溜中文网 www.clzw.net,拔山河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夜幕下的泰山依然是那么的巍峨,一眼望遍全山,如佛似坐;山中多松柏,庄严、葱郁;山间多溪泉,灵秀、缠绵;飘渺变幻的云雾缠绕其间,更显其神秘与深奥,玉皇顶直通云霄,当真是应了杜甫的那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纵山小”。
蜿蜒崎岖的石梯上,两道黑影正在迅速的穿梭,前面的是一个老者,头发已经花白,但仍然是健步如飞。后面则是一个大个子,两米多高,极其健硕,比后世最强壮的篮球运动员还要壮硕一些,站在那里如同小山一般,而这大个子的身上还背着一团东西,这团东西比这大个子的块头还要大上三分,用油纸包裹的非常严实。一个两米多高的壮汉驮着一个比他还要巨大的东西在阶梯上飞驰,显得格外的古怪。
两人一前一后,迅速的前行着,终于来到了山顶。
老者停了下来,望了望四周,随后一指前面的平地,开口说道:“赖胡儿,就把东西放在这里吧”
壮汉点了点头,将身上那团东西放到了地上,地面瞬间被压出了一个坑洞,可以看出来这东西十分的沉重。随后壮汉上前将上面的油纸撕开,露出了里面的真容。
那是一只龙,用巨石所雕刻龙,每一个鳞片都清晰异常,栩栩如生。只是这么一座巨大的雕塑,少说也得有一吨的重量,真的很难想象是凭着一个人的力量就能够扛上山来。
“义父,都已经放好了。”赖胡儿瓮声瓮气的说道。
老者点了点头:“好,宁侯交代下来的事情都已经完成了,那咱们现在就走。”
……
泰山日出绝对称得上是一个奇观,后世的大文学家徐志摩也曾经以泰山日出写过一篇华美的文章。
自古文人骚客都喜欢这种冠绝天下的景致,所以不少的文士或者簇拥风雅之徒都喜欢在泰山山顶住上一夜,第二日早起来欣赏日出奇观,这些文人骚客又或是簇拥风雅之徒大多出手阔绰,而这也成了泰山上道观和来往山上山下收入的主要来源所在。
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那些住在山上的文士们开始三三两两的出现,他们当中大多数都裹在厚厚的袍子中,来抵挡山顶的严寒。
手中的灯笼在夜空中晃晃悠悠的,不过所能够照亮的范围却有限的很,那微弱的亮光更是映衬出周围一片黑暗。
“咦,那是什么东西?”一名文士突然尖叫起来,指了指前面黑暗,另外几个人急忙提着灯笼凑了上来,亮光逐渐逼近,前方的黑影也逐渐的露出了真容。
“这是……这……这是龙”惊呼声响起,在场所有的全都望着黑暗中的这只石龙。
清晨第一缕阳光照射在泰山上,这凭空出现的石龙在阳光下散发着一片巍然的气息,文士们已经聚集在石像周围,此时这石像显然比泰山的日出更具有吸引力。
“这什么时候出现了一条龙?我记得昨天晚上还没有的。”一名中年文士开口说道。
“难道是昨天晚上有人搬上来的?”旁边一个年轻的文士问道。
“这怎么可能,这石龙少说也有千斤,谁能够把这么一个大东西搬上来?怎么会有人有这等力气”
“或许是很多人一起搬的。”
“那也不可能,这么长的石梯,咱们走上来都花了一整天的功夫,哪怕是挑夫一天也就是走个两趟而已,就算是有人搬,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搬上来,况且人多的话动静肯定不小,你们昨夜谁听到什么声音了么?”中年文士开口问道。
众人互相对视了一眼,而后不约而同的摇起了头,表示昨夜未曾听到声音。
正当大家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人群中突然有人说的:“难道这是天降祥瑞么?”
“天降祥瑞?”旁边几人立刻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这种无法解释的事情,自然只能用这种解释。
泰山顶上出现祥瑞的消息迅速的传向了四方,居住在泰山附近的一些好事者迅速的赶往泰山,来一观这所谓的天降祥瑞。
不久后,泰山县令也得到了消息,县令亲自去泰山看了石龙以后,也觉得不可能有人能够在一夜之间神不知鬼不觉的将这么重的一尊石龙搬到泰山山顶,唯一的解释也只能够是天降祥瑞。
县令立刻将天降祥瑞的消息上报郡府,郡守得知以后又将此事上报给了朝廷。没过多久,整个洛阳城中人人皆知泰山天降祥瑞的事情,大街小巷之间不乏有人谈论此事。
……
洛阳城,东宫。
杨素缓缓的走到了书房前,伸头向内望去。
“什么人?”声音从房内传出,杨素站了出来,恰好看到李成建正坐在正中,杨素立刻躬身拜道:“杨素参见太子殿下。”
“杨素?”李成建仿佛是想起了这个太子舍人。
“杨素,有什么事情么?”李成建开口问道。
“殿下,臣最近听说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据说泰山之上天降祥瑞,一只巨龙降落在泰山之巅,化为一龙石。”杨素缓缓说道。
“民间传言而已,不足为信。”李成建摇了摇头,有些不耐烦的继续看桌子上的公文。
“殿下说的是,只是臣还听说一事,朝中有大臣准备向陛下提议出巡,前往泰山封禅。”杨素接着说道。
“封禅?”李成建马上抬起头来,泰山封禅可是一件大事。
自秦始皇以来,历史上一共有九十多位皇帝前往泰山,但封禅的却寥寥无几,所谓“封”,就是拜天,“禅”就是祭地,算得上是古代帝王祈求天下太平风调雨顺的最高典礼,自秦始皇到宋真宗,一共有六位皇帝十次封禅泰山。每次封禅都极其铺张,声势浩大。
“出巡泰山么?父皇贵为九五之尊,怎么能够轻易离开皇宫,离开洛阳。更何况还是泰山那么远的地方,这一去一来一回,少说也要有好几个月的时间。”李成建皱起了眉头,陷入了思考当中。
“太子殿下,臣以为陛下出游对殿下您来说或许是一件好事。”杨素接着说道。
“好事?说来听听。”李成建终于提起了些许兴趣。
杨素清了清嗓子,而后接着说道:“若是陛下出游的话,定然会让殿下坐镇洛阳,到时候这洛阳城乃至我大雍朝的大小事务全都会由殿下您来掌管。”
“恩。”李成建脸上浮现出了一丝难以察觉的笑容,事实也如同杨素所说,正如杨素所说,一旦皇帝李仁出游,那身为太子的李成建自然会留在洛阳掌握朝廷大权,恰好可以趁此机会培植自己的势力,将宁侯一系的官员清洗一番。
仔细的看了看杨素,李成建陷入了沉思。
“太子殿下,杨素用此言论蛊惑殿下,居心叵测”司徒茂的声音从门外响起,随后只见司徒茂大跨步的走了进来。
司徒茂望了杨素一眼,随后开口说道:“殿下,不久之前突厥人还曾经进犯我中原,民间前朝余党至今仍在兴风作浪,这外面可不太平,若是陛下出游离开洛阳的话,万一遇到不测,我大雍江山危矣”
“若是陛下遭遇不测,太子殿下恰好可以登基为帝”杨素马上说道。
&nb... -->>
夜幕下的泰山依然是那么的巍峨,一眼望遍全山,如佛似坐;山中多松柏,庄严、葱郁;山间多溪泉,灵秀、缠绵;飘渺变幻的云雾缠绕其间,更显其神秘与深奥,玉皇顶直通云霄,当真是应了杜甫的那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纵山小”。
蜿蜒崎岖的石梯上,两道黑影正在迅速的穿梭,前面的是一个老者,头发已经花白,但仍然是健步如飞。后面则是一个大个子,两米多高,极其健硕,比后世最强壮的篮球运动员还要壮硕一些,站在那里如同小山一般,而这大个子的身上还背着一团东西,这团东西比这大个子的块头还要大上三分,用油纸包裹的非常严实。一个两米多高的壮汉驮着一个比他还要巨大的东西在阶梯上飞驰,显得格外的古怪。
两人一前一后,迅速的前行着,终于来到了山顶。
老者停了下来,望了望四周,随后一指前面的平地,开口说道:“赖胡儿,就把东西放在这里吧”
壮汉点了点头,将身上那团东西放到了地上,地面瞬间被压出了一个坑洞,可以看出来这东西十分的沉重。随后壮汉上前将上面的油纸撕开,露出了里面的真容。
那是一只龙,用巨石所雕刻龙,每一个鳞片都清晰异常,栩栩如生。只是这么一座巨大的雕塑,少说也得有一吨的重量,真的很难想象是凭着一个人的力量就能够扛上山来。
“义父,都已经放好了。”赖胡儿瓮声瓮气的说道。
老者点了点头:“好,宁侯交代下来的事情都已经完成了,那咱们现在就走。”
……
泰山日出绝对称得上是一个奇观,后世的大文学家徐志摩也曾经以泰山日出写过一篇华美的文章。
自古文人骚客都喜欢这种冠绝天下的景致,所以不少的文士或者簇拥风雅之徒都喜欢在泰山山顶住上一夜,第二日早起来欣赏日出奇观,这些文人骚客又或是簇拥风雅之徒大多出手阔绰,而这也成了泰山上道观和来往山上山下收入的主要来源所在。
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那些住在山上的文士们开始三三两两的出现,他们当中大多数都裹在厚厚的袍子中,来抵挡山顶的严寒。
手中的灯笼在夜空中晃晃悠悠的,不过所能够照亮的范围却有限的很,那微弱的亮光更是映衬出周围一片黑暗。
“咦,那是什么东西?”一名文士突然尖叫起来,指了指前面黑暗,另外几个人急忙提着灯笼凑了上来,亮光逐渐逼近,前方的黑影也逐渐的露出了真容。
“这是……这……这是龙”惊呼声响起,在场所有的全都望着黑暗中的这只石龙。
清晨第一缕阳光照射在泰山上,这凭空出现的石龙在阳光下散发着一片巍然的气息,文士们已经聚集在石像周围,此时这石像显然比泰山的日出更具有吸引力。
“这什么时候出现了一条龙?我记得昨天晚上还没有的。”一名中年文士开口说道。
“难道是昨天晚上有人搬上来的?”旁边一个年轻的文士问道。
“这怎么可能,这石龙少说也有千斤,谁能够把这么一个大东西搬上来?怎么会有人有这等力气”
“或许是很多人一起搬的。”
“那也不可能,这么长的石梯,咱们走上来都花了一整天的功夫,哪怕是挑夫一天也就是走个两趟而已,就算是有人搬,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搬上来,况且人多的话动静肯定不小,你们昨夜谁听到什么声音了么?”中年文士开口问道。
众人互相对视了一眼,而后不约而同的摇起了头,表示昨夜未曾听到声音。
正当大家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人群中突然有人说的:“难道这是天降祥瑞么?”
“天降祥瑞?”旁边几人立刻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这种无法解释的事情,自然只能用这种解释。
泰山顶上出现祥瑞的消息迅速的传向了四方,居住在泰山附近的一些好事者迅速的赶往泰山,来一观这所谓的天降祥瑞。
不久后,泰山县令也得到了消息,县令亲自去泰山看了石龙以后,也觉得不可能有人能够在一夜之间神不知鬼不觉的将这么重的一尊石龙搬到泰山山顶,唯一的解释也只能够是天降祥瑞。
县令立刻将天降祥瑞的消息上报郡府,郡守得知以后又将此事上报给了朝廷。没过多久,整个洛阳城中人人皆知泰山天降祥瑞的事情,大街小巷之间不乏有人谈论此事。
……
洛阳城,东宫。
杨素缓缓的走到了书房前,伸头向内望去。
“什么人?”声音从房内传出,杨素站了出来,恰好看到李成建正坐在正中,杨素立刻躬身拜道:“杨素参见太子殿下。”
“杨素?”李成建仿佛是想起了这个太子舍人。
“杨素,有什么事情么?”李成建开口问道。
“殿下,臣最近听说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据说泰山之上天降祥瑞,一只巨龙降落在泰山之巅,化为一龙石。”杨素缓缓说道。
“民间传言而已,不足为信。”李成建摇了摇头,有些不耐烦的继续看桌子上的公文。
“殿下说的是,只是臣还听说一事,朝中有大臣准备向陛下提议出巡,前往泰山封禅。”杨素接着说道。
“封禅?”李成建马上抬起头来,泰山封禅可是一件大事。
自秦始皇以来,历史上一共有九十多位皇帝前往泰山,但封禅的却寥寥无几,所谓“封”,就是拜天,“禅”就是祭地,算得上是古代帝王祈求天下太平风调雨顺的最高典礼,自秦始皇到宋真宗,一共有六位皇帝十次封禅泰山。每次封禅都极其铺张,声势浩大。
“出巡泰山么?父皇贵为九五之尊,怎么能够轻易离开皇宫,离开洛阳。更何况还是泰山那么远的地方,这一去一来一回,少说也要有好几个月的时间。”李成建皱起了眉头,陷入了思考当中。
“太子殿下,臣以为陛下出游对殿下您来说或许是一件好事。”杨素接着说道。
“好事?说来听听。”李成建终于提起了些许兴趣。
杨素清了清嗓子,而后接着说道:“若是陛下出游的话,定然会让殿下坐镇洛阳,到时候这洛阳城乃至我大雍朝的大小事务全都会由殿下您来掌管。”
“恩。”李成建脸上浮现出了一丝难以察觉的笑容,事实也如同杨素所说,正如杨素所说,一旦皇帝李仁出游,那身为太子的李成建自然会留在洛阳掌握朝廷大权,恰好可以趁此机会培植自己的势力,将宁侯一系的官员清洗一番。
仔细的看了看杨素,李成建陷入了沉思。
“太子殿下,杨素用此言论蛊惑殿下,居心叵测”司徒茂的声音从门外响起,随后只见司徒茂大跨步的走了进来。
司徒茂望了杨素一眼,随后开口说道:“殿下,不久之前突厥人还曾经进犯我中原,民间前朝余党至今仍在兴风作浪,这外面可不太平,若是陛下出游离开洛阳的话,万一遇到不测,我大雍江山危矣”
“若是陛下遭遇不测,太子殿下恰好可以登基为帝”杨素马上说道。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