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抓到一队锦衣卫! (2/2)
美女中文网 clzw.net,刺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好准备工作以后,鞑子骑兵从沈阳出发,在草原上汇合蒙古八旗,绕行科尔沁草原,向长城进发。由于路途遥远,即使鞑子的行军速度很快,也要大半个月的时间,才能到达长城的下面。要是在这半个月的时间,明军能觉察到鞑子的动静,完全可以在长城一带,部署严密的防备,给予鞑子迎头痛击。
遗憾的是,两次鞑子入寇,明军都是在鞑子攻破长城以后,才察觉到鞑子到来了。在鞑子行军的半个月的时间里,明国是一点情报都得不到的。不能不说,这绝对是令人无法忍受的悲哀。不是鞑子太强,实在是明国自己太弱啊
张准当然不能说自己是穿越者,有先天上的优势,他随意的说道:“这是我根据各方面的情报总结出来的。”
张慎言显然是不太相信的。以张准接触到的地域和人员估算,不可能有谁对鞑子的情况如此了然于胸。因此,他一定是有别的情报来源。只是张准既然这么说,他也只好这么认为,点头说道:“玉麟果然是有心了。”
张准微微笑了笑,没有说话。
事实上,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张准发现,无论是高弘图,还是张慎言,对于军务,都不是很懂。大部分的明朝人,都只知道奴酋的名字,对于奴酋的性格、爱好、特点,几乎没有研究。兵部也没有建立系统的档案,更没有专人来揣摩鞑子的习惯和爱好,然后根据奴酋的性格特点来判断奴酋的行动可能。
原因很简单,他们都是文官。他们的专业领域,是统治国家,而不是行军打仗。他们没有行军打仗的专业知识。他们习惯用文官的一套来衡量军事。文官讲究中庸之道,讲究你好我好大家好,却不知道,这对于军务来说,绝对是致命的。当兵打仗,要的就是寻找对方的致命之处,然后发起致命的一击。文官,根本不擅长做这样的工作。
张慎言如此看重自己,就是因为自己能打仗。明朝缺乏的就是能打仗的人。嗯,准确来说,是高层缺乏有长远战略眼光的人。在对待辽东的战略问题上,明国实在是错漏百出。对付辽东鞑子,最有效的手段,其实是借刀杀人。借蒙古人的刀,借朝鲜人的刀。鞑子才多少人?不过是几十万人最开始的时候,鞑子能打仗的男丁,甚至不超过十万人
要是蒙古人、朝鲜人,还有明朝的军队,一拥而上的话,鞑子哪里有什么招架的能力?就算不需要蒙古人,不需要朝鲜人直接加入战斗,只要认真的贯彻执行收买鞑子人头的战略,也能极大的削弱鞑子的实力。鞑子的人口,是它的致命伤,只要明国看准这一点,不断下猛药的话,鞑子是根本支撑不住的。
当初,有人提出,三十两银子,购买一个成年建虏的人头,蒙古人表现得非常积极。每年都交来几百个甚至是上千个的建虏首级。由于蒙古人大量猎取建虏的首级,导致建虏和蒙古人的关系,非常糟糕,两者时常打仗,仇怨是越来越深了。
只可惜,到袁崇焕的时候,看蒙古人不顺眼,将这项规定取消了。这一下,蒙古人不干了。既然你们不要建虏的人头了,我们还和建虏打仗做什么?刚好这时候努尔哈赤逐渐的意识到,自己不能树敌太多,对身边的蒙古人,还是要积极拉拢,于是,他积极和蒙古人搞好关系,不断的联姻。结果,蒙古人开始倒向建虏。到后来,还组建了蒙古八旗。部分的蒙古人,从此成了建虏的忠实打手。
但是,即使到这个时候,明国依然是有机会挽回局势的。蒙古人投靠建虏的,只是一部分。还有相当部分的蒙古人,是不愿意投靠建虏的。只要将剩下的部分蒙古人拉住,依然是可以有效的遏制建虏的崛起的。只可惜,明朝廷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尤其是在对待蒙古林丹汗的问题上,明朝上下,都没有一个人意识到林丹汗的价值。其实,林丹汗是一直忠于大明朝的,只要明军能给他帮助,他就能挡住鞑子向大草原的渗透。遗憾的是,明朝人对蒙古人看不上眼,甚至还有借助建虏的手消灭林丹汗的意思,最后,林丹汗不得不退到了归化城(今呼和浩特),最后病死在那里。
如果历史没有发生变化的话,就是今年的年初,多尔衮将率军攻打林丹汗的余部。经过一番的纵横捭阖,多尔衮成功的臣服整个蒙古部落。但是,历史在这里发生了小小的分支。前往征讨林丹汗的,不是多尔衮,而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而多尔衮则率军诱降的东江镇,还率军到达了登州城,直接踏上了明国内陆的土地。
可以说,目前的大金国,其实是两线作战的。豪格在大草原征讨林丹汗的余部,势如破竹,应该不用多久,就可以臣服所有的蒙古部落。多尔衮诱降东江镇,同样是顺风顺水。对于大金国来说,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但是,随着张准的穿越到来,大金国是不是还有这么美好,那就难说了。
“大人, 前线抓到一小队的锦衣卫和一小队的官军,马上就会送到这里来。”片刻之后,史立威回来了,向张准报告说道。
“锦衣卫?”
三人听到锦衣卫的名字,都情不自禁的微微一愣。
在黄县的周围,居然抓到锦衣卫的人,这是上演的哪一出?抓到零散的官军倒是一点不奇怪。陆陆续续有情报表明,阮大铖投降的时候,有部分不愿意投降的官军,从登州城内跑了出来。不过,当时的情况,非常复杂。也不是所有不愿意投降鞑子的官兵,都能够成功的逃出来。
在登州城的里面,有鞑子到来。在登州城的外面,则是密密麻麻的闻香教教徒。因此,这些官军想要逃出生天,显然不容易。要么是被鞑子杀死,要么是被闻香教杀死。侥幸逃出来的官军,又因为虎贲军控制了莱州府的关系,不得不潜藏在山野林间,苟延残喘。他们要继续逃跑,就必须穿越莱州府。这可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
好准备工作以后,鞑子骑兵从沈阳出发,在草原上汇合蒙古八旗,绕行科尔沁草原,向长城进发。由于路途遥远,即使鞑子的行军速度很快,也要大半个月的时间,才能到达长城的下面。要是在这半个月的时间,明军能觉察到鞑子的动静,完全可以在长城一带,部署严密的防备,给予鞑子迎头痛击。
遗憾的是,两次鞑子入寇,明军都是在鞑子攻破长城以后,才察觉到鞑子到来了。在鞑子行军的半个月的时间里,明国是一点情报都得不到的。不能不说,这绝对是令人无法忍受的悲哀。不是鞑子太强,实在是明国自己太弱啊
张准当然不能说自己是穿越者,有先天上的优势,他随意的说道:“这是我根据各方面的情报总结出来的。”
张慎言显然是不太相信的。以张准接触到的地域和人员估算,不可能有谁对鞑子的情况如此了然于胸。因此,他一定是有别的情报来源。只是张准既然这么说,他也只好这么认为,点头说道:“玉麟果然是有心了。”
张准微微笑了笑,没有说话。
事实上,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张准发现,无论是高弘图,还是张慎言,对于军务,都不是很懂。大部分的明朝人,都只知道奴酋的名字,对于奴酋的性格、爱好、特点,几乎没有研究。兵部也没有建立系统的档案,更没有专人来揣摩鞑子的习惯和爱好,然后根据奴酋的性格特点来判断奴酋的行动可能。
原因很简单,他们都是文官。他们的专业领域,是统治国家,而不是行军打仗。他们没有行军打仗的专业知识。他们习惯用文官的一套来衡量军事。文官讲究中庸之道,讲究你好我好大家好,却不知道,这对于军务来说,绝对是致命的。当兵打仗,要的就是寻找对方的致命之处,然后发起致命的一击。文官,根本不擅长做这样的工作。
张慎言如此看重自己,就是因为自己能打仗。明朝缺乏的就是能打仗的人。嗯,准确来说,是高层缺乏有长远战略眼光的人。在对待辽东的战略问题上,明国实在是错漏百出。对付辽东鞑子,最有效的手段,其实是借刀杀人。借蒙古人的刀,借朝鲜人的刀。鞑子才多少人?不过是几十万人最开始的时候,鞑子能打仗的男丁,甚至不超过十万人
要是蒙古人、朝鲜人,还有明朝的军队,一拥而上的话,鞑子哪里有什么招架的能力?就算不需要蒙古人,不需要朝鲜人直接加入战斗,只要认真的贯彻执行收买鞑子人头的战略,也能极大的削弱鞑子的实力。鞑子的人口,是它的致命伤,只要明国看准这一点,不断下猛药的话,鞑子是根本支撑不住的。
当初,有人提出,三十两银子,购买一个成年建虏的人头,蒙古人表现得非常积极。每年都交来几百个甚至是上千个的建虏首级。由于蒙古人大量猎取建虏的首级,导致建虏和蒙古人的关系,非常糟糕,两者时常打仗,仇怨是越来越深了。
只可惜,到袁崇焕的时候,看蒙古人不顺眼,将这项规定取消了。这一下,蒙古人不干了。既然你们不要建虏的人头了,我们还和建虏打仗做什么?刚好这时候努尔哈赤逐渐的意识到,自己不能树敌太多,对身边的蒙古人,还是要积极拉拢,于是,他积极和蒙古人搞好关系,不断的联姻。结果,蒙古人开始倒向建虏。到后来,还组建了蒙古八旗。部分的蒙古人,从此成了建虏的忠实打手。
但是,即使到这个时候,明国依然是有机会挽回局势的。蒙古人投靠建虏的,只是一部分。还有相当部分的蒙古人,是不愿意投靠建虏的。只要将剩下的部分蒙古人拉住,依然是可以有效的遏制建虏的崛起的。只可惜,明朝廷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尤其是在对待蒙古林丹汗的问题上,明朝上下,都没有一个人意识到林丹汗的价值。其实,林丹汗是一直忠于大明朝的,只要明军能给他帮助,他就能挡住鞑子向大草原的渗透。遗憾的是,明朝人对蒙古人看不上眼,甚至还有借助建虏的手消灭林丹汗的意思,最后,林丹汗不得不退到了归化城(今呼和浩特),最后病死在那里。
如果历史没有发生变化的话,就是今年的年初,多尔衮将率军攻打林丹汗的余部。经过一番的纵横捭阖,多尔衮成功的臣服整个蒙古部落。但是,历史在这里发生了小小的分支。前往征讨林丹汗的,不是多尔衮,而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而多尔衮则率军诱降的东江镇,还率军到达了登州城,直接踏上了明国内陆的土地。
可以说,目前的大金国,其实是两线作战的。豪格在大草原征讨林丹汗的余部,势如破竹,应该不用多久,就可以臣服所有的蒙古部落。多尔衮诱降东江镇,同样是顺风顺水。对于大金国来说,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但是,随着张准的穿越到来,大金国是不是还有这么美好,那就难说了。
“大人, 前线抓到一小队的锦衣卫和一小队的官军,马上就会送到这里来。”片刻之后,史立威回来了,向张准报告说道。
“锦衣卫?”
三人听到锦衣卫的名字,都情不自禁的微微一愣。
在黄县的周围,居然抓到锦衣卫的人,这是上演的哪一出?抓到零散的官军倒是一点不奇怪。陆陆续续有情报表明,阮大铖投降的时候,有部分不愿意投降的官军,从登州城内跑了出来。不过,当时的情况,非常复杂。也不是所有不愿意投降鞑子的官兵,都能够成功的逃出来。
在登州城的里面,有鞑子到来。在登州城的外面,则是密密麻麻的闻香教教徒。因此,这些官军想要逃出生天,显然不容易。要么是被鞑子杀死,要么是被闻香教杀死。侥幸逃出来的官军,又因为虎贲军控制了莱州府的关系,不得不潜藏在山野林间,苟延残喘。他们要继续逃跑,就必须穿越莱州府。这可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