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花钱如流水 (2/2)
美女中文网 clzw.net,刺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就有九个船坞,可以同时开工建造九艘船。大量的银子砸下去以后,船坞的数量,可能超过三十个。换言之,可能有三十艘战船同时开工。物资的生产,一旦上了规模,效率绝对是惊人。造船也是一样。二战时期美国的埃塞克斯级航母,就是下饺子一样出来的,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出来几十艘。更不要说一般的战舰了。
事实上,得到了十万两白银的直接支援,薛知蝶当真是上马了二十一个船坞。这样一来,造船厂的船坞,真的增加到了三十个。可以同时开工建造三十艘战船。而且这些船坞,都全部是超前设计的,全部可以建造排水量高达六百吨的船只。换言之,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些船坞都能满足需要了。
从江南带来的工匠,也都分发下去了。前面已经说过,段长发和殷大富,都成为工头了。至于那些傻子,他们也能干一点粗重活。在吃饱吃好,又有人带着的情况下,他们的干活效率并不差。因为,他们只知道一味的埋头干活,不像其他的工匠,时不时的就想着偷懒,需要监工在旁边看着。
最关键的是,张准举行军事大比武的时候,吸引了很多有心人的关注。经过两次的阅兵式,张准充分的展现了自己的军事力量,给了人民强烈的安全感。鳌山卫和灵山卫不少人都有亲戚在外地,现在这些亲戚都纷纷想办法搬过来。最显著的就是附近的大嵩卫,最起码来了上千人。莱州府的很多人家,也愿意到张准的地盘上讨生活。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进了造船厂做事,每个月至少可以挣到一两的银子。
张准在占领雄崖所以后,有个巨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从附近的五龙河,获得大量的木材。五龙河上有的莱阳、栖霞两县,周边地区都是山地,有大量的树林。换言之,就是这里有大量的木材。当初五龙河出口的五龙湾,就是重要的木材集散地,有大量的木材商人在这里收集木材。
后来因为战乱,木材没有人收购,当地人不再砍伐树木,使得周边地区的树林实实在在的长了几十年,很多大树都长起来了。这些大树现在正好满足张准的需要。当地人将木材砍伐下来,通过五龙河漂流到五龙湾,然后扎成巨大的木排,从五龙湾出海,顺着海岸线一路慢慢的漂浮到达麻湾,进而变成造船的材料。
根据最保守的估计,光是莱阳、栖霞两县储备的木材,就能够建造几百艘的大船。当然,建造大型船只需要的龙骨,还是很紧缺。不过,张准目前需要的,只是排水量70吨左右的苍山船,排水量250吨左右的剑牙舰,对于龙骨的要求,暂时没有那么高。
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要人有人,要材料有材料,要技术有技术,造船需要的所有条件,都全部具备。船只的生产,自然是满负荷运行。战舰的下水,只有时间上的问题。
第五批银子,大概是四万两左右。
这批银子的使用,就有点特别了。张准指定,这一笔的银子,主要是用于搞技术发明。无论是在什么领域,只要你搞出有用的技术,都可以获得奖励。即使暂时技术没有搞出来,但是如果张准觉得这项技术有前途,也可以提前给予部分的银子,作为研究的资金。为了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张准下令将原来的农业科技发展司,改为科学技术发展司,简称科技司,专门集合各种异想天开的工匠,进行技术研究。
当然,研究的大体方向,还有相关的知识,都是张准提供的。在有空的时候,张准通过小秘书薛凝影,定期的阐述一些基本的科学常识,开拓大家的思维。也算是引导科学研究的方向吧。薛凝影有编书的爱好,于是干脆将这些零零散散的常识,编成了两本书。一本是《物理常识》,一本是《化学常识》。
在这两本书里面,张准零零散散的阐述了自己知道的物理和化学知识。至于别人能够接受多少,那就要看对方的天赋了。对于古人的智慧,张准一点都不敢看低。连八股文都能玩出花来的古人,要是全身心的投入到这方面的研究,一点难度都没有。关键是他们有没有这么心思而已。宋应星不就是一个例子吗?更不要说徐光启这位老人家了。
张准希望,有人将蒸汽机、雷汞之类的东西搞出来。当然,这只是希望。事实上,张准也觉得不太可能。尤其是雷汞,连他自己都不太知道原理。明朝的化学基础很差,没有那个条件。但是,蒸汽机却是可以折腾一下的。瓦特改善蒸汽机的时候,也就是四十年以后。要是大明朝有一两个能工巧匠,也能在这方面努力一下,说不定大明朝可以提前进入蒸汽机时代。蒸汽机时代到来,意味着工业时代也不远了。
“不要怕花钱。”
“我们现在花一两银子,以后可以赚回来更多。”
这就是张准的基本理念。
很快,所有的银子,好像流水一样的发下去。所有相关的系统,顿时高速运转起来。崇祯八年的鳌山卫和灵山卫,都好像是上紧了发条一样,马不停蹄的运转。当然,这些都是后事,眼下还是崇祯七年的最后一天,除夕。
在快要中午的时候,张准来到了鳌山城第六协部队的营地。
有钱,有人,有武器,自然是要扩军了。从江南回来以后,张准就下令,要杨致远负责组建第六协,郝林勇负责组建第七协。每个协都是五个小队,不算军官,总共是250名士兵。算上各级军官,大概有300人左右。第六协的驻地,在鳌山城。第七协的驻地,在夏河寨前所。
第六协的指挥官是杨千强,乃是当初的八人刺鱼小队成员,队正有宋青麟、杨伟国等人。第七协的指挥官是尹风毅,同样是当初的八人刺鱼小队成员,队正有钟无影、陈兴国等人。杨伟国、钟无影两人都被调到新的部队担任副指挥使,同时兼任队正。
就有九个船坞,可以同时开工建造九艘船。大量的银子砸下去以后,船坞的数量,可能超过三十个。换言之,可能有三十艘战船同时开工。物资的生产,一旦上了规模,效率绝对是惊人。造船也是一样。二战时期美国的埃塞克斯级航母,就是下饺子一样出来的,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出来几十艘。更不要说一般的战舰了。
事实上,得到了十万两白银的直接支援,薛知蝶当真是上马了二十一个船坞。这样一来,造船厂的船坞,真的增加到了三十个。可以同时开工建造三十艘战船。而且这些船坞,都全部是超前设计的,全部可以建造排水量高达六百吨的船只。换言之,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些船坞都能满足需要了。
从江南带来的工匠,也都分发下去了。前面已经说过,段长发和殷大富,都成为工头了。至于那些傻子,他们也能干一点粗重活。在吃饱吃好,又有人带着的情况下,他们的干活效率并不差。因为,他们只知道一味的埋头干活,不像其他的工匠,时不时的就想着偷懒,需要监工在旁边看着。
最关键的是,张准举行军事大比武的时候,吸引了很多有心人的关注。经过两次的阅兵式,张准充分的展现了自己的军事力量,给了人民强烈的安全感。鳌山卫和灵山卫不少人都有亲戚在外地,现在这些亲戚都纷纷想办法搬过来。最显著的就是附近的大嵩卫,最起码来了上千人。莱州府的很多人家,也愿意到张准的地盘上讨生活。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进了造船厂做事,每个月至少可以挣到一两的银子。
张准在占领雄崖所以后,有个巨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从附近的五龙河,获得大量的木材。五龙河上有的莱阳、栖霞两县,周边地区都是山地,有大量的树林。换言之,就是这里有大量的木材。当初五龙河出口的五龙湾,就是重要的木材集散地,有大量的木材商人在这里收集木材。
后来因为战乱,木材没有人收购,当地人不再砍伐树木,使得周边地区的树林实实在在的长了几十年,很多大树都长起来了。这些大树现在正好满足张准的需要。当地人将木材砍伐下来,通过五龙河漂流到五龙湾,然后扎成巨大的木排,从五龙湾出海,顺着海岸线一路慢慢的漂浮到达麻湾,进而变成造船的材料。
根据最保守的估计,光是莱阳、栖霞两县储备的木材,就能够建造几百艘的大船。当然,建造大型船只需要的龙骨,还是很紧缺。不过,张准目前需要的,只是排水量70吨左右的苍山船,排水量250吨左右的剑牙舰,对于龙骨的要求,暂时没有那么高。
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要人有人,要材料有材料,要技术有技术,造船需要的所有条件,都全部具备。船只的生产,自然是满负荷运行。战舰的下水,只有时间上的问题。
第五批银子,大概是四万两左右。
这批银子的使用,就有点特别了。张准指定,这一笔的银子,主要是用于搞技术发明。无论是在什么领域,只要你搞出有用的技术,都可以获得奖励。即使暂时技术没有搞出来,但是如果张准觉得这项技术有前途,也可以提前给予部分的银子,作为研究的资金。为了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张准下令将原来的农业科技发展司,改为科学技术发展司,简称科技司,专门集合各种异想天开的工匠,进行技术研究。
当然,研究的大体方向,还有相关的知识,都是张准提供的。在有空的时候,张准通过小秘书薛凝影,定期的阐述一些基本的科学常识,开拓大家的思维。也算是引导科学研究的方向吧。薛凝影有编书的爱好,于是干脆将这些零零散散的常识,编成了两本书。一本是《物理常识》,一本是《化学常识》。
在这两本书里面,张准零零散散的阐述了自己知道的物理和化学知识。至于别人能够接受多少,那就要看对方的天赋了。对于古人的智慧,张准一点都不敢看低。连八股文都能玩出花来的古人,要是全身心的投入到这方面的研究,一点难度都没有。关键是他们有没有这么心思而已。宋应星不就是一个例子吗?更不要说徐光启这位老人家了。
张准希望,有人将蒸汽机、雷汞之类的东西搞出来。当然,这只是希望。事实上,张准也觉得不太可能。尤其是雷汞,连他自己都不太知道原理。明朝的化学基础很差,没有那个条件。但是,蒸汽机却是可以折腾一下的。瓦特改善蒸汽机的时候,也就是四十年以后。要是大明朝有一两个能工巧匠,也能在这方面努力一下,说不定大明朝可以提前进入蒸汽机时代。蒸汽机时代到来,意味着工业时代也不远了。
“不要怕花钱。”
“我们现在花一两银子,以后可以赚回来更多。”
这就是张准的基本理念。
很快,所有的银子,好像流水一样的发下去。所有相关的系统,顿时高速运转起来。崇祯八年的鳌山卫和灵山卫,都好像是上紧了发条一样,马不停蹄的运转。当然,这些都是后事,眼下还是崇祯七年的最后一天,除夕。
在快要中午的时候,张准来到了鳌山城第六协部队的营地。
有钱,有人,有武器,自然是要扩军了。从江南回来以后,张准就下令,要杨致远负责组建第六协,郝林勇负责组建第七协。每个协都是五个小队,不算军官,总共是250名士兵。算上各级军官,大概有300人左右。第六协的驻地,在鳌山城。第七协的驻地,在夏河寨前所。
第六协的指挥官是杨千强,乃是当初的八人刺鱼小队成员,队正有宋青麟、杨伟国等人。第七协的指挥官是尹风毅,同样是当初的八人刺鱼小队成员,队正有钟无影、陈兴国等人。杨伟国、钟无影两人都被调到新的部队担任副指挥使,同时兼任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