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clzw.net,汉皇刘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感谢书友天外猫王、等更耗青春、狮之心666的打赏。
数日后,有诏往青州来,询问刘备,若举兵,何人可为元帅之臣?刘备当即回复天使,道朱儁朱公伟两朝元勋,功业惊人,可为帅臣,自己则甘为朱公伟之副。
天使回朝,如实禀报天子。天子闻后,心中迟疑不定。朱儁在朕面前保举刘备,刘备又向朕保举朱儁,此二人,莫非私下有勾结乎?一念至此,天子坐都有些坐不稳了。朱儁元勋老臣,威望素著。刘备地方诸侯,执掌一州。此两人要达成什么协议……天子又在自己吓自己了,他已经不敢再想象下去了。
又数日,天子忽临朝,言西方情形不明,贸然举兵,徒损国力,此议暂且搁置。朱儁忿然,道:“陛下不顾我汉家基业乎?”
天子淡然对道:“此天下非我刘氏之天下乎?朱公多虑了。”
朱儁第一次尝到了热脸贴人冷屁股是什么滋味。散朝之后,这位老臣,气得浑身发抖却又无可奈何,于是当日便递了表,称病不朝。
消息传到青州,刘备于殿中默然独坐了许久。其实他并不排斥做一个名臣,与天子、与众臣齐心协力,中兴大汉,然后留下一段君臣相得的动人青史。毕竟争霸很累,也很有风险。可惜,天子不给他这个机会。也好,这次,天下人,包括自己麾下的诸臣,应该看清楚了朝廷和天子,是个什么德性了罢?是不是非常的失望?到时自己动作再大一点,步伐再快一点,他们应该不会再明里暗里的劝阻了罢?
思绪翻飞,良久,刘备才长叹一声,独自返回居所。以后,这大汉帝国的传承,全靠自己了!刘备脚步,不禁又凝重了几分。
后来史书把这一段描述得很生动:时帝为青州牧,建言起兵复凉。数臣附议而上独不许。帝闻此,黯然垂泪,独坐达旦。天下闻之哗然,于是人心归于帝,以为帝乃大汉之终望也……
事实上也是如此。卢植、边让、郑玄等一干老臣闻言皆是默然不语。但他们也不好多说,毕竟已经退出政坛,专心学术。至于孔融、荀彧、管宁、崔琰、简雍等,皆忿然不已。在他们看来,这是一次绝好的机会。可惜天子不纳忠良之言。余怒未消之余,也在心中暗暗思考,天子、太后如此昏暗,是不是换个皇帝会好点?
要知道,换皇帝的想法,已经不是士大夫们第一次的想法了。当年汉灵帝胡搞瞎搞,搞得天下民怨四起,以致有黄巾之乱,后来就有冀州刺史王芬与太傅陈蕃之子陈逸等人密谋废帝以立合肥侯。结果这事没干成,事败王芬自杀了。后来在前几年,天下诸侯讨董的时候,袁绍也与诸侯商量,迎立幽州牧刘虞为帝。道是国有长君,乃大汉之福。结果这事也没成,一是袁术等人坚决反对,二是刘虞胆子小,死活不同意。
但是,换皇帝的想法,可是时常在士人们心头泛起的。百姓也是如此。一如千年之后,百姓觉得某官不好,便会怨言,换成谁谁谁便好了。尤其是在董卓带头起了个坏作用后,诸侯们忽然发现,天子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尊贵不可侵犯的了,只要有这个能力,只要你强大到一定程度,想换个天子,说换也就换了……
话转回来,天下诸州闻得天子否决了诸侯起兵西向的提议。吏民们真的是大失所望。没有人会喜欢一个分裂的国家,可是这么好的机会,却被他们的皇帝给放弃。于是民怨沸腾,流言四起。在一片乱糟糟中,吏民们便在想,要是能有一个雄才大略、英明神武、最好还仁慈宽厚的天子来拯救大汉、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就好了。闲极无聊中,便掰着手指头想,天下皇族,谁人能当此重任?
分封天下的诸侯国中,各皇族在历次动乱中,死的死,逃的逃,更多的是在封国鱼肉百姓。此等人忽略不计。那么在地方实力派中,刘虞、刘焉与刘备这三人,便如同宝珠般引人注目。
刘虞的血脉最近最尊贵,他是光武帝长子东海恭王刘强之后,而刘强当初可是皇太子,妥妥的皇帝后备人选;刘焉与刘备远点。刘焉是孝景皇帝四子鲁恭王刘余之后,刘备则是孝景皇帝九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至于光武帝,则是孝景皇帝六子长沙定王刘发一脉。当然,刘虞与刘焉运气比较好,历代都有人出仕,封赏不断。至于刘备就寒酸多了,他家没落已经百多年了。在涿县,除了顶个宗亲的名头,基本上也就和普通人家没啥大区别了。
不过众人发现,这三人中,也还就偏偏刘备能力最强、名声也好。最关键的是,他正值盛年,精力充沛。而不像刘焉、刘虞已经... -->>
感谢书友天外猫王、等更耗青春、狮之心666的打赏。
数日后,有诏往青州来,询问刘备,若举兵,何人可为元帅之臣?刘备当即回复天使,道朱儁朱公伟两朝元勋,功业惊人,可为帅臣,自己则甘为朱公伟之副。
天使回朝,如实禀报天子。天子闻后,心中迟疑不定。朱儁在朕面前保举刘备,刘备又向朕保举朱儁,此二人,莫非私下有勾结乎?一念至此,天子坐都有些坐不稳了。朱儁元勋老臣,威望素著。刘备地方诸侯,执掌一州。此两人要达成什么协议……天子又在自己吓自己了,他已经不敢再想象下去了。
又数日,天子忽临朝,言西方情形不明,贸然举兵,徒损国力,此议暂且搁置。朱儁忿然,道:“陛下不顾我汉家基业乎?”
天子淡然对道:“此天下非我刘氏之天下乎?朱公多虑了。”
朱儁第一次尝到了热脸贴人冷屁股是什么滋味。散朝之后,这位老臣,气得浑身发抖却又无可奈何,于是当日便递了表,称病不朝。
消息传到青州,刘备于殿中默然独坐了许久。其实他并不排斥做一个名臣,与天子、与众臣齐心协力,中兴大汉,然后留下一段君臣相得的动人青史。毕竟争霸很累,也很有风险。可惜,天子不给他这个机会。也好,这次,天下人,包括自己麾下的诸臣,应该看清楚了朝廷和天子,是个什么德性了罢?是不是非常的失望?到时自己动作再大一点,步伐再快一点,他们应该不会再明里暗里的劝阻了罢?
思绪翻飞,良久,刘备才长叹一声,独自返回居所。以后,这大汉帝国的传承,全靠自己了!刘备脚步,不禁又凝重了几分。
后来史书把这一段描述得很生动:时帝为青州牧,建言起兵复凉。数臣附议而上独不许。帝闻此,黯然垂泪,独坐达旦。天下闻之哗然,于是人心归于帝,以为帝乃大汉之终望也……
事实上也是如此。卢植、边让、郑玄等一干老臣闻言皆是默然不语。但他们也不好多说,毕竟已经退出政坛,专心学术。至于孔融、荀彧、管宁、崔琰、简雍等,皆忿然不已。在他们看来,这是一次绝好的机会。可惜天子不纳忠良之言。余怒未消之余,也在心中暗暗思考,天子、太后如此昏暗,是不是换个皇帝会好点?
要知道,换皇帝的想法,已经不是士大夫们第一次的想法了。当年汉灵帝胡搞瞎搞,搞得天下民怨四起,以致有黄巾之乱,后来就有冀州刺史王芬与太傅陈蕃之子陈逸等人密谋废帝以立合肥侯。结果这事没干成,事败王芬自杀了。后来在前几年,天下诸侯讨董的时候,袁绍也与诸侯商量,迎立幽州牧刘虞为帝。道是国有长君,乃大汉之福。结果这事也没成,一是袁术等人坚决反对,二是刘虞胆子小,死活不同意。
但是,换皇帝的想法,可是时常在士人们心头泛起的。百姓也是如此。一如千年之后,百姓觉得某官不好,便会怨言,换成谁谁谁便好了。尤其是在董卓带头起了个坏作用后,诸侯们忽然发现,天子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尊贵不可侵犯的了,只要有这个能力,只要你强大到一定程度,想换个天子,说换也就换了……
话转回来,天下诸州闻得天子否决了诸侯起兵西向的提议。吏民们真的是大失所望。没有人会喜欢一个分裂的国家,可是这么好的机会,却被他们的皇帝给放弃。于是民怨沸腾,流言四起。在一片乱糟糟中,吏民们便在想,要是能有一个雄才大略、英明神武、最好还仁慈宽厚的天子来拯救大汉、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就好了。闲极无聊中,便掰着手指头想,天下皇族,谁人能当此重任?
分封天下的诸侯国中,各皇族在历次动乱中,死的死,逃的逃,更多的是在封国鱼肉百姓。此等人忽略不计。那么在地方实力派中,刘虞、刘焉与刘备这三人,便如同宝珠般引人注目。
刘虞的血脉最近最尊贵,他是光武帝长子东海恭王刘强之后,而刘强当初可是皇太子,妥妥的皇帝后备人选;刘焉与刘备远点。刘焉是孝景皇帝四子鲁恭王刘余之后,刘备则是孝景皇帝九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至于光武帝,则是孝景皇帝六子长沙定王刘发一脉。当然,刘虞与刘焉运气比较好,历代都有人出仕,封赏不断。至于刘备就寒酸多了,他家没落已经百多年了。在涿县,除了顶个宗亲的名头,基本上也就和普通人家没啥大区别了。
不过众人发现,这三人中,也还就偏偏刘备能力最强、名声也好。最关键的是,他正值盛年,精力充沛。而不像刘焉、刘虞已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