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clzw.net,寒门首辅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不过,相较于缙绅地主找人代替徭役,隐户问题更难解决。
因为隐户的数量实在是太庞大了。即便动用全部衙门公人、卫所军队进入当地地主的田庄进行清查也会需要很长的时间。
但谢慎还是决定去做,因为他不去做就不会有人去做了。
归根到底土地问题是困扰所有封建王朝的难题,大明也不例外。
如果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大明国运将会蒸蒸日上。
好在此番清查的只是直隶、山东,并不是全国性的。饶是这般地方官府和卫所军队都耗费了大量的精力,清查出三百万隐户。
这可是个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
三百万人,朝廷一年得少收多少税赋?少征发多少徭役?
那些逃籍的隐户免除了徭役,接纳隐户的缙绅地主则有了廉价劳动力,且可以瞒报人口逃去粮税,各有好处。
可朝廷呢?朝廷的损失谁来承担?
一旦国库空虚,大明朝廷就将举步维艰。不但边军的庞大军费难以开支,就连基础支出如修缮宫殿甚至百官俸禄都发不下来。
这可是关乎天子面子的重要问题,皇帝没有面子自然会雷霆暴怒。
谢慎不是一个不通情理之人,但在隐户问题上他不打算妥协。
逃籍的百姓确实是没办法,可若人人都如此,大明的户籍制度就名存实亡了。
更何况,真正获益良多的不是这些隐户本身而是那些缙绅地主。
隐户比起投献土地的百姓更廉价,毕竟投献土地虽然名义上意味着土地所有权变更。但实际上土地所有权还是那些原所有者的。他们只需要象征性的交一小部分租子给地主即可。
而隐户则完全不同。他们在当地连户籍都没有,之所以能够生存下去就是因为地主缙绅的庇护。
地主缙绅不是观世音菩萨,之所以庇护他们自然是看重了廉价的劳动力。
可以说这事一种畸形的共生关系,乍一看上去十分不合理,实则却是利益下最理想的结果。
谢慎不认为百官们看不到这点,他们之所以不发声还是利益二字。
这些官员的家族在当地大多是望族。本身族人就是受益者,这些官员们当然选择默不作声装糊涂了。
越是如此,越是形成了一股风气。到了正德朝这股风气已经到了不得不整治的地步。
朱厚照看到谢慎呈上的奏报,脸色一阵青紫。
憋了良久,天子长叹一声连连摇头:“想不到朕的子民活的竟如此艰辛。朕真是有些惭愧啊。”
谢慎微微有些惊讶。朱厚照第一反应竟然不是震怒,而是感慨百姓生活不易,真的很难得啊。
俗话说的好屁股决定脑袋,朱厚照贵为天子坐北面南,维护的自然是统治阶层的利益。这无可厚非,换成任何一个人都会这么去做。但他在维护统治阶层利益时还能想着百姓真的很不容易了。
“陛下,这并非陛下之过矣。”
谢慎的安慰并没有让朱厚照觉得好过。
“先生觉得徭役制度是不是太严苛了?”
谢慎心中一沉。
这个问题实在是有些难回答。
徭役制度本身是为了完成浩大工程,这并没有什么问题。
只不过有的朝代工程多有的朝代工程少,征徭役多了就会有民怨,这也是正常的事情。
但如果取消徭役,那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就拿疏通运河这件事来说,没有徭役征发谁来做这件事?军户吗?
他们既当兵又种地,现在又要来疏通运河是不是太过分了些?
地方官府的吏员?这一共才多少人?
靠雇佣?朝廷一共才多少岁入?全贴进去都不够疏通运河的吧?
诚然徭役中有为帝王修建宫室、陵寝这样的事情,但更多的情况是有利于民生的大工程。譬如运河疏通,譬如长城修缮。
谁敢说没有从这两件事中受益?
一旦把徭役变成有偿化,国家负担大了不说,向心力也会极速流失。
所以说,义务徭役制是绝对不能变的国策。
“先生真是这么想的?”
朱厚照显然有些迷茫了。为什么大明会有这么多的问题,处理完了一件又有一件冒出来,仿佛存心跟他作对。
“陛下不妨这么看,如果没有徭役就没有长城没有运河。百姓们不但要面临鞑靼人劫掠之苦,还少了许多靠着运河谋生的机会。”
有些话谢慎也只能说到这个地步了。
“唉,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可朕总觉得似乎这个制度哪里有些问题。”
朱厚照反复敲击着手指,眼神中满是迷茫。
有时候迷茫不是一件坏事,这至少证明迷茫的人还在思考。
但现在却不是优柔寡断的时候,朱厚照需要表现出一个君王该有的威严,唯有如此逃籍百姓的数量才会减少。
“陛下,这三百万隐户......”
逃籍在大明可是重罪,是要杖责流徙的。但一下子有三百万隐户,如果都按照律法严格执行,恐怕会引发民怨甚至动乱。
作为内阁大学士,谢慎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
朱厚照显然也很犹豫。
作为天子,他自然不愿意看到子民受苦,但若子民威胁到了朱家王朝却又是另一回事了。
“先让他们应征本次徭役,随后把他们打回原籍吧,叫当地官府严格监管,不得再出现大规模逃籍。”
朱厚照显得有些疲惫,挥了挥手道。
打回原籍......
这个处置已经很轻了。
看来天子是不忍心见百姓受难啊。
“陛下英明。”
谢慎拱了拱手道:“不过若要根除此疾,恐怕要想个万全之策。”
“先生可有办法了?”
“依臣愚见,不如设置徭役轮值制度,每年由各布政司出一府百姓负责徭役工程。依次轮值。”
谢慎的这个点子来源于隋唐府兵制。府兵就是按照年份每卫轮流到京师拱卫,这样大部分时间府兵可以种田休息,十分合理。
徭役制度若也能够按照轮值方式进行百姓压力会小很多,逃籍事情估计就不会发生了。
......
......
朱厚照眼前一亮道:“这个法子好。一布政司下辖十几... -->>
不过,相较于缙绅地主找人代替徭役,隐户问题更难解决。
因为隐户的数量实在是太庞大了。即便动用全部衙门公人、卫所军队进入当地地主的田庄进行清查也会需要很长的时间。
但谢慎还是决定去做,因为他不去做就不会有人去做了。
归根到底土地问题是困扰所有封建王朝的难题,大明也不例外。
如果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大明国运将会蒸蒸日上。
好在此番清查的只是直隶、山东,并不是全国性的。饶是这般地方官府和卫所军队都耗费了大量的精力,清查出三百万隐户。
这可是个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
三百万人,朝廷一年得少收多少税赋?少征发多少徭役?
那些逃籍的隐户免除了徭役,接纳隐户的缙绅地主则有了廉价劳动力,且可以瞒报人口逃去粮税,各有好处。
可朝廷呢?朝廷的损失谁来承担?
一旦国库空虚,大明朝廷就将举步维艰。不但边军的庞大军费难以开支,就连基础支出如修缮宫殿甚至百官俸禄都发不下来。
这可是关乎天子面子的重要问题,皇帝没有面子自然会雷霆暴怒。
谢慎不是一个不通情理之人,但在隐户问题上他不打算妥协。
逃籍的百姓确实是没办法,可若人人都如此,大明的户籍制度就名存实亡了。
更何况,真正获益良多的不是这些隐户本身而是那些缙绅地主。
隐户比起投献土地的百姓更廉价,毕竟投献土地虽然名义上意味着土地所有权变更。但实际上土地所有权还是那些原所有者的。他们只需要象征性的交一小部分租子给地主即可。
而隐户则完全不同。他们在当地连户籍都没有,之所以能够生存下去就是因为地主缙绅的庇护。
地主缙绅不是观世音菩萨,之所以庇护他们自然是看重了廉价的劳动力。
可以说这事一种畸形的共生关系,乍一看上去十分不合理,实则却是利益下最理想的结果。
谢慎不认为百官们看不到这点,他们之所以不发声还是利益二字。
这些官员的家族在当地大多是望族。本身族人就是受益者,这些官员们当然选择默不作声装糊涂了。
越是如此,越是形成了一股风气。到了正德朝这股风气已经到了不得不整治的地步。
朱厚照看到谢慎呈上的奏报,脸色一阵青紫。
憋了良久,天子长叹一声连连摇头:“想不到朕的子民活的竟如此艰辛。朕真是有些惭愧啊。”
谢慎微微有些惊讶。朱厚照第一反应竟然不是震怒,而是感慨百姓生活不易,真的很难得啊。
俗话说的好屁股决定脑袋,朱厚照贵为天子坐北面南,维护的自然是统治阶层的利益。这无可厚非,换成任何一个人都会这么去做。但他在维护统治阶层利益时还能想着百姓真的很不容易了。
“陛下,这并非陛下之过矣。”
谢慎的安慰并没有让朱厚照觉得好过。
“先生觉得徭役制度是不是太严苛了?”
谢慎心中一沉。
这个问题实在是有些难回答。
徭役制度本身是为了完成浩大工程,这并没有什么问题。
只不过有的朝代工程多有的朝代工程少,征徭役多了就会有民怨,这也是正常的事情。
但如果取消徭役,那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就拿疏通运河这件事来说,没有徭役征发谁来做这件事?军户吗?
他们既当兵又种地,现在又要来疏通运河是不是太过分了些?
地方官府的吏员?这一共才多少人?
靠雇佣?朝廷一共才多少岁入?全贴进去都不够疏通运河的吧?
诚然徭役中有为帝王修建宫室、陵寝这样的事情,但更多的情况是有利于民生的大工程。譬如运河疏通,譬如长城修缮。
谁敢说没有从这两件事中受益?
一旦把徭役变成有偿化,国家负担大了不说,向心力也会极速流失。
所以说,义务徭役制是绝对不能变的国策。
“先生真是这么想的?”
朱厚照显然有些迷茫了。为什么大明会有这么多的问题,处理完了一件又有一件冒出来,仿佛存心跟他作对。
“陛下不妨这么看,如果没有徭役就没有长城没有运河。百姓们不但要面临鞑靼人劫掠之苦,还少了许多靠着运河谋生的机会。”
有些话谢慎也只能说到这个地步了。
“唉,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可朕总觉得似乎这个制度哪里有些问题。”
朱厚照反复敲击着手指,眼神中满是迷茫。
有时候迷茫不是一件坏事,这至少证明迷茫的人还在思考。
但现在却不是优柔寡断的时候,朱厚照需要表现出一个君王该有的威严,唯有如此逃籍百姓的数量才会减少。
“陛下,这三百万隐户......”
逃籍在大明可是重罪,是要杖责流徙的。但一下子有三百万隐户,如果都按照律法严格执行,恐怕会引发民怨甚至动乱。
作为内阁大学士,谢慎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
朱厚照显然也很犹豫。
作为天子,他自然不愿意看到子民受苦,但若子民威胁到了朱家王朝却又是另一回事了。
“先让他们应征本次徭役,随后把他们打回原籍吧,叫当地官府严格监管,不得再出现大规模逃籍。”
朱厚照显得有些疲惫,挥了挥手道。
打回原籍......
这个处置已经很轻了。
看来天子是不忍心见百姓受难啊。
“陛下英明。”
谢慎拱了拱手道:“不过若要根除此疾,恐怕要想个万全之策。”
“先生可有办法了?”
“依臣愚见,不如设置徭役轮值制度,每年由各布政司出一府百姓负责徭役工程。依次轮值。”
谢慎的这个点子来源于隋唐府兵制。府兵就是按照年份每卫轮流到京师拱卫,这样大部分时间府兵可以种田休息,十分合理。
徭役制度若也能够按照轮值方式进行百姓压力会小很多,逃籍事情估计就不会发生了。
......
......
朱厚照眼前一亮道:“这个法子好。一布政司下辖十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