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clzw.net,三国第一强兵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段时间,王羽也很忙。特别是诸葛亮刚来的那几个月,几乎每隔一两天,两人就要进行一番论战,难解难分的,不争持上两三个时辰就不能算完。开始论战只是在他们两人之间进行,但很快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开始是将军府的幕僚闻讯来围观,后来更是成为了书院的热议话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王羽和诸葛亮的论战,就相当于王羽主导的新思想和传统思想的碰撞。只要不是被情绪蒙蔽了双眼,否则道理往往就是越辩越明的,王羽一次次的说服诸葛亮,引起后者的深思,其实就是对传统思想中弊端的修正和说明。帝王心术和权术的关系;世家豪强与积善之家的区别,以及相对应的贫富差距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农、工、商,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如何共同作用,使社会变得繁荣的理论;以及文武如何平衡;对海外的开拓到底是得不偿失,还是开发金矿……等等等等。在二人的激辩中,王羽是为了留住这位天才人物,而诸葛亮则是赌上了一口不平之气,两人各持观点,都是挖空心思的想要驳倒对方。在这样的碰撞中,王羽甚至也想到了很多从前未尝想清楚的道理,诸葛亮更是在潜移默化之中,接受了不少新思想。若非如此,他也不可能在垦荒令的修订中,提出以调节税率的方式对法令做出修正。他提出的那项政策中体现出来的,其实就是均贫富的理念。而在来荆州之前,亦或在历史上,诸葛亮的世家理念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这一点,在历史上他的用人中,就能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不听刘备劝告,坚持要重用的马谡,其实就是家世很好,很有世家子的风仪,故而才令得诸葛亮非常欣赏。离开了传统气氛浓郁的荆州,来到了处处都显露着不寻常的青州,诸葛亮潜移默化的改变着。而他的不服输。也给青州的幕僚和书院的学员们带来了福音。王羽从前不喜欢多解释,除了贾诩和田丰这种举一反三的聪明人之外,将军府的幕僚大多都有些懵懂,稀里糊涂的按照王羽的指示办事,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王羽倒也不是故作深沉。而是没办法,他不可能事事都解释明白。其实在他心里,本来也没有一个很完整,很系统的治政理念,往往都是遇到什么事了,就仔细想想,后世或历史上有没有什么可借鉴的。想到之后,就稍加改动,传达给众幕僚。没办法,他只是个特种兵。又不是历史学家或者政治家,哪里懂得那么多啊?而青州的臣僚们对王羽敬畏有加,他不解释,当然没人会寻根问底的追问。为主君者。本来就喜欢保持神秘感,将军府的幕僚没有傻子。谁会做这种坏规矩的事?要知道,华夏的传统就是,潜规则往往比明令更强大。而上位者的帝王心术,就是华夏最大的潜规则,想出人头地的人,是必须要学习的科目。但诸葛亮不同,他本来就是来找茬的,这行为虽然带了点孩童的稚气,可他本来也才十一周岁而已,再怎么少年老成,也不可能和成年人有一样的思考方式。对这意外的福音,青州众臣非常欢迎,反正主公自己都不计较,干嘛不趁机听听,也好解开心中的诸多疑团呢?每到诸葛亮登门挑战——按照诸葛亮自己的说法是这样,但以包括庞统、石韬在内的所有人的视角看来,诸葛亮这就是上门求教来着,只是方式有点激烈。一到这一天,将军府立刻人满为患,开始只是贾诩、田丰等重臣,后来连将军府中的普通幕僚都加入进来了。再后来,在外任职的郡守、县令,也纷纷提出了要求,想要回高唐观礼,倒像是个盛大的节日一般。有鉴于此,贾诩想了个办法,干脆给诸葛亮定了个规矩,只有在休沐日这一天,他才能上门,平时若有疑问或者发现了问题,就暂且记下,等休沐日一并解决。诸葛亮这时也意识到自己引起的轰动了,但他也没有拒绝的意思。事无不可对人言,以两人的身份,自己输了一百次、一千次都不要紧,只要当众赢了一次,就彻底翻盘了。相反,王羽的广博见识,和深邃得不似凡人的思想理念虽然令人震惊,但诸葛亮相信,只要自己足够虚心和努力,两人之间的差距就会一直减小,直到被追平。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王羽的理念逐渐完善,逐渐系统化,开始变得深入人心起来。这是在一开始,只是一心要留住诸葛亮的王羽也始料未及的结果。当然,这个无心插柳的结果,是王羽喜闻乐见的。两人激辩了大半年,算是有了些成效。一方面,少年诸葛亮的思想开始转变,另一方面,日渐上了轨道的新政,也没那么多毛病可挑了。诸葛亮从一休沐一登门,逐渐改成了两休沐一登门,到了腊月,诸葛亮已经半个多月没照面,令得王羽甚是想念。不过也正是因为诸葛亮来的少了,王羽才能得到难得的空闲。但诸葛亮不来,并不代表王羽就没事做了,除了将军... -->>
这段时间,王羽也很忙。特别是诸葛亮刚来的那几个月,几乎每隔一两天,两人就要进行一番论战,难解难分的,不争持上两三个时辰就不能算完。开始论战只是在他们两人之间进行,但很快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开始是将军府的幕僚闻讯来围观,后来更是成为了书院的热议话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王羽和诸葛亮的论战,就相当于王羽主导的新思想和传统思想的碰撞。只要不是被情绪蒙蔽了双眼,否则道理往往就是越辩越明的,王羽一次次的说服诸葛亮,引起后者的深思,其实就是对传统思想中弊端的修正和说明。帝王心术和权术的关系;世家豪强与积善之家的区别,以及相对应的贫富差距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农、工、商,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如何共同作用,使社会变得繁荣的理论;以及文武如何平衡;对海外的开拓到底是得不偿失,还是开发金矿……等等等等。在二人的激辩中,王羽是为了留住这位天才人物,而诸葛亮则是赌上了一口不平之气,两人各持观点,都是挖空心思的想要驳倒对方。在这样的碰撞中,王羽甚至也想到了很多从前未尝想清楚的道理,诸葛亮更是在潜移默化之中,接受了不少新思想。若非如此,他也不可能在垦荒令的修订中,提出以调节税率的方式对法令做出修正。他提出的那项政策中体现出来的,其实就是均贫富的理念。而在来荆州之前,亦或在历史上,诸葛亮的世家理念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这一点,在历史上他的用人中,就能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不听刘备劝告,坚持要重用的马谡,其实就是家世很好,很有世家子的风仪,故而才令得诸葛亮非常欣赏。离开了传统气氛浓郁的荆州,来到了处处都显露着不寻常的青州,诸葛亮潜移默化的改变着。而他的不服输。也给青州的幕僚和书院的学员们带来了福音。王羽从前不喜欢多解释,除了贾诩和田丰这种举一反三的聪明人之外,将军府的幕僚大多都有些懵懂,稀里糊涂的按照王羽的指示办事,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王羽倒也不是故作深沉。而是没办法,他不可能事事都解释明白。其实在他心里,本来也没有一个很完整,很系统的治政理念,往往都是遇到什么事了,就仔细想想,后世或历史上有没有什么可借鉴的。想到之后,就稍加改动,传达给众幕僚。没办法,他只是个特种兵。又不是历史学家或者政治家,哪里懂得那么多啊?而青州的臣僚们对王羽敬畏有加,他不解释,当然没人会寻根问底的追问。为主君者。本来就喜欢保持神秘感,将军府的幕僚没有傻子。谁会做这种坏规矩的事?要知道,华夏的传统就是,潜规则往往比明令更强大。而上位者的帝王心术,就是华夏最大的潜规则,想出人头地的人,是必须要学习的科目。但诸葛亮不同,他本来就是来找茬的,这行为虽然带了点孩童的稚气,可他本来也才十一周岁而已,再怎么少年老成,也不可能和成年人有一样的思考方式。对这意外的福音,青州众臣非常欢迎,反正主公自己都不计较,干嘛不趁机听听,也好解开心中的诸多疑团呢?每到诸葛亮登门挑战——按照诸葛亮自己的说法是这样,但以包括庞统、石韬在内的所有人的视角看来,诸葛亮这就是上门求教来着,只是方式有点激烈。一到这一天,将军府立刻人满为患,开始只是贾诩、田丰等重臣,后来连将军府中的普通幕僚都加入进来了。再后来,在外任职的郡守、县令,也纷纷提出了要求,想要回高唐观礼,倒像是个盛大的节日一般。有鉴于此,贾诩想了个办法,干脆给诸葛亮定了个规矩,只有在休沐日这一天,他才能上门,平时若有疑问或者发现了问题,就暂且记下,等休沐日一并解决。诸葛亮这时也意识到自己引起的轰动了,但他也没有拒绝的意思。事无不可对人言,以两人的身份,自己输了一百次、一千次都不要紧,只要当众赢了一次,就彻底翻盘了。相反,王羽的广博见识,和深邃得不似凡人的思想理念虽然令人震惊,但诸葛亮相信,只要自己足够虚心和努力,两人之间的差距就会一直减小,直到被追平。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王羽的理念逐渐完善,逐渐系统化,开始变得深入人心起来。这是在一开始,只是一心要留住诸葛亮的王羽也始料未及的结果。当然,这个无心插柳的结果,是王羽喜闻乐见的。两人激辩了大半年,算是有了些成效。一方面,少年诸葛亮的思想开始转变,另一方面,日渐上了轨道的新政,也没那么多毛病可挑了。诸葛亮从一休沐一登门,逐渐改成了两休沐一登门,到了腊月,诸葛亮已经半个多月没照面,令得王羽甚是想念。不过也正是因为诸葛亮来的少了,王羽才能得到难得的空闲。但诸葛亮不来,并不代表王羽就没事做了,除了将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