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clzw.net,帝国的朝阳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炎热的夏季匆匆过去了,西山峰岭浓密的林被秋风染红,京郊大地上的高梁黄了,收获的季节到了。辛苦了一年的农夫佝偻着腰,翘着脚尖托起谷穗掂掂分量,掐下几粒高梁谷子放在嘴里嚼嚼,瘪瘪的、完全没有往年的饱满,甚至就连那红通通的高梁穗儿,也是轻飘飘的,这一切无不是征兆着不祥。
放下那红通通的看似和往年没有什么区别的谷穗,然后那满面皱纹、衣着破旧的的老农,瞧着那将要收成的高粱地便发出一声无奈的叹息,那叹息声中全是对年景的忧愁。
唉,老天爷也怜惜庄稼人,半年不见雨滴儿,哪来的好收成啊!
老农甚至回想起当年来,虽说他没经历过那些“当年”,没经历了所谓的“太平盛世”,可却也听人们这般说过,听旗营里的人说道着往夕的年景,天子脚下的这片土地,曾经有过多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年景?
不要说遥远的康、乾盛世,就是当今皇上登基以来的头二十年,大清国也还是海晏河清,天下太平,京师二十里以内,地亩永不干旱,庄稼连年丰收。是了,那会似乎高梁能多收个几斗。
甚至就是早些年,不都有民谣在那里唱着吗?
“光绪坐龙楼,五谷田丰收,四海民安乐,福如长水流。”
可这一切现如今都变了模样,尤其是三年前的“壬辰之乱”之后,这天地纲常便失了主张。非但外臣以下犯下,夺了大清国的祖兴之地,扰了大清国的龙气不说,国家也跟着伤了元气,一干乱臣贼子更是居心叵测的盘据地方。行以割据之实,这可不就是乱了天地纲常嘛。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天地间最基本的纲常。就这般被打乱了,这老天爷。自然也就瞧不下去了,也雨露不施的惩治起这天下无君无父的乱臣贼子来,全不顾遭罪的都是苦哈哈的老百姓,这光景自然也是一年不如一年了。
“哎,老天爷啊,你咋就不长眼啊!”
老农们抱怨着,对于这些百姓的来说,皇帝是满洲人还是汉人似乎并不打紧。打紧的是别影响着这年景,而对他们来说,这开年的时候,皇帝也祭了天,按道理这今年的年景应该很好才是,至于是荒年、是灾年,那责任全不在皇帝,而在朝中有奸臣或老天不开眼了,就像眼下一般,奸臣当道之世。老天又岂能开眼。
实际上,当类似的文章于新闻纸上刊登的时候,着实让四九城里的人们感叹一番。言道着还是乡民识忠,甚至于就连同紫禁城中那位在太后再次垂帘后而心情不佳的皇上,心情也跟着好了许多,言道着公道自在人心。
当然,于他看来这奸臣最好能再加一个“母鸡司晨”,怕也就更美妙了,不过,这也就是一想罢了,对于怯懦非常光绪而言。他知道,有些事情可以想。至多也就是一想罢了,甚至连表露都不能表露出来。
别说表露了。就内心深处来说,若是现在没有太后在那里撑着,让他这个皇上去应对当前的时局,估计他早都不知道应该如何了,现如今这大清国的局势,可比当年闹发捻的时候,还要凶险上几分来,别的不说,就是单天津的李鸿章,只要他愿意,没准明个这紫禁城就得换个主人。
“母鸡司晨”便是“母鸡司晨”吧,反正这天地纲常的都已经乱到了这份上了。
浩浩荡荡的皇家仪仗簇拥着天子銮驾,正朝着颐和园方向疾行。銮驾上的光绪有一搭没一搭的胡思乱想着,作为皇上,他现在倒是希望自己真个不用问事了,这样反倒是轻闲一些,可他想闲着,但太后却不让他闲着。
自从光绪十四年,皇帝十八岁大婚,皇太后“归政”之后,一年十二个月之中,慈禧在紫禁城宁寿宫住两个月,在中南海住三个月,其余大半年时间,从立夏开始便到颐和园避暑,待十月初十过了她的生辰,才起驾回宫。
然而,“归政”的皇太后并没有放弃大清国的权柄,皇帝每十天就要到颐和园请安,把国策政务一一奏禀皇太后,获准懿旨之后才可以执行。“壬辰之乱”后,慈禧更是借着光绪之错,重新把持了朝政,不过在外人看来,这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且不说光绪“逼”反了唐浩然,就是后来的地方离心,也不是光绪所能应对,更不所翁同龢等一干清流帝党所能应付的,甚至那局面凶险到连慈禧都极难应付,于是乎不得已恭王再次出山,虽说现在的恭王没的摄政王的帽子,可作为议政王的奕訢,却完全把持着朝政,并一点点尝试着把局势扭转过来。
大清国这艘破船,也幸亏了奕訢的努力,才不至于崩坍,若是不看九督议政的话,反倒能让人感觉到一丝中兴之气——别的不说,单就是这京城附近开出的十数家习艺厂可不就是这中兴之气嘛。
其实,说到底,这大都是端方的功劳,不过他也是没办法,一方面朝廷用度紧张,只能三番五次的减少旗饷,可旗人也要活路,于是端方便借着增税的名义,办起了实业工厂,这习艺厂中便雇佣了不少旗人,虽说养了些闲人,但总算是没让这京城乱起来,甚至于还因为如京师纺织局、枪炮厂之类的工厂兴办,反倒是让人看到了几分中兴希望来,虽说人们依然叫着他“端白脸”,可再怎么着,无论是太后也好,王爷也罢,总算是松了口气,这不,今年入了暑,难得的太后,又一次搬进了园子里,也算是对现在时局的一种认可吧。
认可归认可,不过这也让身为皇上的光绪多出了一个事来,现在是农历八月,光绪又一次赴颐和园请安。
立秋一个多月了,迎面吹来的秋风已有些凉意袭人。光绪皇帝坐在銮驾之中,尊贵的龙体随着轿夫那有节奏的颠簸而颤动。他双眉微蹙,深褐色的眸子蕴含着悒郁之色。
相比于奴才们的信心,作为皇上的他。却没有感觉到一丝的轻松,虽说现如今。朝廷练出了三镇新军,还把握福建一省,远好过“壬辰之乱”时的那种天下纷离之境,按道理来说,他这个做皇上的,应该松一口气,可他却轻松不起来,
这三年多... -->>
炎热的夏季匆匆过去了,西山峰岭浓密的林被秋风染红,京郊大地上的高梁黄了,收获的季节到了。辛苦了一年的农夫佝偻着腰,翘着脚尖托起谷穗掂掂分量,掐下几粒高梁谷子放在嘴里嚼嚼,瘪瘪的、完全没有往年的饱满,甚至就连那红通通的高梁穗儿,也是轻飘飘的,这一切无不是征兆着不祥。
放下那红通通的看似和往年没有什么区别的谷穗,然后那满面皱纹、衣着破旧的的老农,瞧着那将要收成的高粱地便发出一声无奈的叹息,那叹息声中全是对年景的忧愁。
唉,老天爷也怜惜庄稼人,半年不见雨滴儿,哪来的好收成啊!
老农甚至回想起当年来,虽说他没经历过那些“当年”,没经历了所谓的“太平盛世”,可却也听人们这般说过,听旗营里的人说道着往夕的年景,天子脚下的这片土地,曾经有过多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年景?
不要说遥远的康、乾盛世,就是当今皇上登基以来的头二十年,大清国也还是海晏河清,天下太平,京师二十里以内,地亩永不干旱,庄稼连年丰收。是了,那会似乎高梁能多收个几斗。
甚至就是早些年,不都有民谣在那里唱着吗?
“光绪坐龙楼,五谷田丰收,四海民安乐,福如长水流。”
可这一切现如今都变了模样,尤其是三年前的“壬辰之乱”之后,这天地纲常便失了主张。非但外臣以下犯下,夺了大清国的祖兴之地,扰了大清国的龙气不说,国家也跟着伤了元气,一干乱臣贼子更是居心叵测的盘据地方。行以割据之实,这可不就是乱了天地纲常嘛。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天地间最基本的纲常。就这般被打乱了,这老天爷。自然也就瞧不下去了,也雨露不施的惩治起这天下无君无父的乱臣贼子来,全不顾遭罪的都是苦哈哈的老百姓,这光景自然也是一年不如一年了。
“哎,老天爷啊,你咋就不长眼啊!”
老农们抱怨着,对于这些百姓的来说,皇帝是满洲人还是汉人似乎并不打紧。打紧的是别影响着这年景,而对他们来说,这开年的时候,皇帝也祭了天,按道理这今年的年景应该很好才是,至于是荒年、是灾年,那责任全不在皇帝,而在朝中有奸臣或老天不开眼了,就像眼下一般,奸臣当道之世。老天又岂能开眼。
实际上,当类似的文章于新闻纸上刊登的时候,着实让四九城里的人们感叹一番。言道着还是乡民识忠,甚至于就连同紫禁城中那位在太后再次垂帘后而心情不佳的皇上,心情也跟着好了许多,言道着公道自在人心。
当然,于他看来这奸臣最好能再加一个“母鸡司晨”,怕也就更美妙了,不过,这也就是一想罢了,对于怯懦非常光绪而言。他知道,有些事情可以想。至多也就是一想罢了,甚至连表露都不能表露出来。
别说表露了。就内心深处来说,若是现在没有太后在那里撑着,让他这个皇上去应对当前的时局,估计他早都不知道应该如何了,现如今这大清国的局势,可比当年闹发捻的时候,还要凶险上几分来,别的不说,就是单天津的李鸿章,只要他愿意,没准明个这紫禁城就得换个主人。
“母鸡司晨”便是“母鸡司晨”吧,反正这天地纲常的都已经乱到了这份上了。
浩浩荡荡的皇家仪仗簇拥着天子銮驾,正朝着颐和园方向疾行。銮驾上的光绪有一搭没一搭的胡思乱想着,作为皇上,他现在倒是希望自己真个不用问事了,这样反倒是轻闲一些,可他想闲着,但太后却不让他闲着。
自从光绪十四年,皇帝十八岁大婚,皇太后“归政”之后,一年十二个月之中,慈禧在紫禁城宁寿宫住两个月,在中南海住三个月,其余大半年时间,从立夏开始便到颐和园避暑,待十月初十过了她的生辰,才起驾回宫。
然而,“归政”的皇太后并没有放弃大清国的权柄,皇帝每十天就要到颐和园请安,把国策政务一一奏禀皇太后,获准懿旨之后才可以执行。“壬辰之乱”后,慈禧更是借着光绪之错,重新把持了朝政,不过在外人看来,这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且不说光绪“逼”反了唐浩然,就是后来的地方离心,也不是光绪所能应对,更不所翁同龢等一干清流帝党所能应付的,甚至那局面凶险到连慈禧都极难应付,于是乎不得已恭王再次出山,虽说现在的恭王没的摄政王的帽子,可作为议政王的奕訢,却完全把持着朝政,并一点点尝试着把局势扭转过来。
大清国这艘破船,也幸亏了奕訢的努力,才不至于崩坍,若是不看九督议政的话,反倒能让人感觉到一丝中兴之气——别的不说,单就是这京城附近开出的十数家习艺厂可不就是这中兴之气嘛。
其实,说到底,这大都是端方的功劳,不过他也是没办法,一方面朝廷用度紧张,只能三番五次的减少旗饷,可旗人也要活路,于是端方便借着增税的名义,办起了实业工厂,这习艺厂中便雇佣了不少旗人,虽说养了些闲人,但总算是没让这京城乱起来,甚至于还因为如京师纺织局、枪炮厂之类的工厂兴办,反倒是让人看到了几分中兴希望来,虽说人们依然叫着他“端白脸”,可再怎么着,无论是太后也好,王爷也罢,总算是松了口气,这不,今年入了暑,难得的太后,又一次搬进了园子里,也算是对现在时局的一种认可吧。
认可归认可,不过这也让身为皇上的光绪多出了一个事来,现在是农历八月,光绪又一次赴颐和园请安。
立秋一个多月了,迎面吹来的秋风已有些凉意袭人。光绪皇帝坐在銮驾之中,尊贵的龙体随着轿夫那有节奏的颠簸而颤动。他双眉微蹙,深褐色的眸子蕴含着悒郁之色。
相比于奴才们的信心,作为皇上的他。却没有感觉到一丝的轻松,虽说现如今。朝廷练出了三镇新军,还把握福建一省,远好过“壬辰之乱”时的那种天下纷离之境,按道理来说,他这个做皇上的,应该松一口气,可他却轻松不起来,
这三年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