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溜中文网 www.clzw.net,弑汉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责人斯无难,惟受责俾如流,是惟艰哉!我心之忧,日月逾迈,若弗云来……”
一边嘴里漫无目的的随口背着一些依稀可以记忆的东西,一边发着愣。穿越过来已经快40天了,弄清楚自己所处的境况之后,明溯的心中反而不能安定下来。
楼上的花花草草,我不在的时候谁能每天坚持浇上两次水?
葡萄结果了,网上订得纸袋还没到货,不知道经过一个夏天的虫咬鸟啄,最后还能剩下几只?
金鱼已经快两个月没换水了。
……
手机还掉在村部厕所里。
还有一幢办公楼没有租出去。
……
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就算用手扒,4100多个坟也总该扒完了吧。
想到迁坟,明溯心里就不由得一阵刺痛。
都是这该死的迁坟任务,这下,我跑到了西汉,再没人空降过来约束你们,总该满意了吧。
按理说,无官一身轻。现在的自己,醒了读书,饿了吃饭,困了睡觉,每天小日子过得悠闲得很,乐得一身轻松,这在连带薪年假都没得休的前世,实在是要多滋润有多滋润,用一个字来形容,爽。
可自己为什么总是爽不起来?是因为这该死的穿越?
绝对不是,前世遇到许许多多的不平之事,每每无奈之际,明溯都恨不能随便那么一觉醒来,就跑到古代过着避世的日子。眼不见为净。
穿越的结果不好?
在这个人命如草芥的年代,能穿越到一个宁静的小山村,四周有里墙保护着,有爱护自己的母亲,有淳朴的典娘子等一众庄邻,每天有父亲带着咏读诗礼,不用自己烧饭、刷碗、洗衣,比起那些不小心穿到了原始部落的童鞋,那该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幸福?对,就是幸福,就是这种滋味!
现在心中百味交集,可为什么总感觉不到幸福?
心痛的感觉骤然激烈起来。
母亲虽然爱护自己,可那毕竟不是自己这个思想亲生的妈;父亲,当然更不是。虽然说前世的父亲对自己更为严厉,为了一点所谓的面子,逼着自己考了公务员进了机关,说心中没有一丝埋怨,那是虚的,但是,血浓于水,再怎么说,那也是亲生的父亲,自己小时候紧紧依靠的山岳。
丫头,你才出生不久,狠心的爸爸就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长大以后,同学会不会笑你没有父亲?你会不会对着照片想念我?还有,亲爱的老婆,虽然说你不够花容月貌,可总也下得了厨房,出得了厅堂,平素知书达理,狐朋狗友面前也从未让我失过面子。
家庭、亲情……心中难舍的东西太多,太多了!
多么期望这是黄粱一梦。
明溯狠狠地掐了一下大腿,下面传来的疼痛告诉自己:这不是在做梦,绝对不是。
“溯儿,溯儿……溯儿?”父亲见明溯发呆,声音不由得提高了几分。
“啊……”明溯回过神来。
“你把麟经中鲁国十二公复诵一遍。”
麟经就是春秋。相传孔子编纂此书时,有一猎户背一奇形怪兽请教孔子所猎者为何物,孔子见状大惊曰:麒麟本是太平兽,缘何生来不逢时。自此便停著《春秋》,三年后孔子亡故。后人以此典故称孔子所著《春秋》为《麟经》。
“鲁隐公、鲁哀公,鲁,鲁……”好像前世的教材上只提过这两个人。
“也罢,既然复诵不出,那你说说为什么麟经专称春秋,而不称其他。”大约数十个呼吸之后,父亲无奈地摇摇头。
这个问题倒是不难,对于前世专攻文史的明溯来说,四书五经是必考题型,选择、填空、简答、论述,只要是概念上的,除了写论文,其他基本上都没什么难点。
“春秋原是先秦时代各国史书的通称,后来仅有鲁国的春秋传世,便成为专称。之所以以春秋一词命名,而非冬夏,是因五行学说中,春秋之位相应东西二方,东为木、西为金,金木为篆,故可标禀历史;金木为实,故可以史为鉴。有此缘故,故名春秋。而冬夏二季相应为水火,是阴阳变化之极,变化不定,故此不以此立说,亦不称物为南北也……”明溯侃侃而谈。
“谬论……谬论!”父亲目瞪口呆,“子不语怪力乱神。以后这种怪谈就不要提了。孔子修春秋,绝笔于获麟。我来告诉你,春秋之所以是专称,是因为孔子遇麟前编撰的就是春秋。”
我艹,孔子写的是春秋,所以春秋是专称;穿越后你是我老子,所以我就是你儿子。高见啊高见,实在是高!
明溯心中不由得对父亲的智商钦佩得五体投地。
就这样的智商,也难怪半辈子窝在小山村。好歹他的爷爷还是个县里的属官,连个官三代都没混上,这该是何等的智商。
佩服,热泪盈眶的佩服。要前途没前路,要钞票没银子,要关系没活的,就连掉个书袋子,都掉得这么理直气壮——曹操、袁绍、刘备、孙权什么人不好穿,哪怕次一点,整个亮哥、云哥、超哥什么文治武略出众的也行,凭啥轮到我,就穿越到这么个夯货的儿子身上。
“这些时日你就不要诵经了,你回房且将书抄上一遍再来”或许是这段时日见娃儿哭多了,父亲心中已经有了免疫力,毫不为之所动。
这个书指的是尚书,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约1500多年所有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内容的记录。别说抄上一遍,就是读一遍,也不是三五天能够完成的重体力活。
古人云,熟读诗书,诗指的是诗经,书,当然就是这个尚书了。无数代的古人用几十年的生命去读,都不见得能读懂的两本书,现在自己却要抄下其中一本。
苍天啊,大地啊,尚书有多少篇多少字你知道么?!
瓢泼大雨顿时淹没了明溯胸前的衣襟。
“这么培养下去,将来遇到刘备,不知道是他把我先哭倒,还是我把他先哭晕呢。”明溯一边泪如泉涌,一边恶恶地想着。
刘备虽然是三国枭雄,但终非池中之物,估计也不是自己一个14岁的教书先生的儿子能够拿下的,想想就算了,来真格的估计自己被那个鼻涕虫卖了还得帮他数大钱。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干得离谱,实际点吧,找几个有点力气的庄稼汉,先拉扯出一支自保的队伍。
典娘子当求盗的大子到底什么时候能回来探亲?明溯从来没有对哪一件事或哪一个人的兴趣像现在一样的迫切。
这些时日,每天清晨一从炕上爬起来,明溯都会无聊地在里直道上散步一两个时辰,走累了,偶尔也会站在里门的阴影下拉着监门王大叔东扯西拌一番,话题无奇不有,直道弯曲程度、300米开外的水洼怎么形成的,里廓为什么是长方形的而不是正方形或鸡蛋型的、里门的选材与重量对比、王大叔头上的虱子……终于,没有什么话题可以作为谈资了,显然,王大叔对于和一个毛没长全的小屁孩聊天也没有多大的兴趣。明溯只好蹲在门影里,双手托腮,静静地计算着远方林木间晒起的尘土高度。
经过王莽之乱,虽过百余年,然而东汉的人口基数却一直没有能够恢复西汉的荣光,里外的山林、草泽大多没有得到足够的开发,野生的林木极多。视线可及之处,往往不到千步开外,就被林木完全遮住了。
时过炎夏,一天凉似一天。
典娘子的大子终于还是没有回来。
这一日,明溯照常与王大叔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了几句。
“典家大子似乎有好些日子没回来了。”明溯故意将话题过去。
“他是个孝子,应该不会超过旬月。”王大叔大声称赞。
“亭里离我们有多远?”
“好久没有亭卒过来巡访了。”王大叔有点心不在焉。
……
又是一阵沉默,除了入秋的蝉噪特别的刺耳,其他寂静如故。
就在死一般的寂静中,里外的林木间突然奔出一人,王大叔急忙闭上里门。第一次看到这种情形的好奇宝宝跟在后面兴奋地追问:“是……是不是有强人来了?”
第一次总是有点紧张,所以气喘了长了些。
“不知道。我敲锣的棒儿哪里去了,赶紧帮找找!”一向呐呐的王大叔这次没有吝啬口水。
来人奔到三百步左右,连声大叫道:“不好了,不好了!”
这时,里墙内已能模糊看清来人的长相。
“是亭父,开了里门吧。”王大叔松了口子,随着来人的奔近,笼罩在二人之间诡异的紧张气氛悄然不见。
王大叔迎了出去,问道:“亭父大人,怎么了?”
“典哥儿杀人了!”
“典……哥儿?”明溯呆了一呆。
面前王大叔已经悚然失色。
“杀人?典家大子怎么会……”
他说的是典家大子,典哥儿就是典家大子!明溯心里如惊雷一般捩过,顿时木然,“典娘子……典家大子……典……怎么会杀人?”
这时候,里长已经赶来。他问道:“发生了何事?不要着急,亭父大人且慢慢说来。”
“典哥儿……在梁国杀了…嗬…杀了人,通缉……布告已经传…嗬嗬…到了亭……亭里。”亭父大概是路上跑得急了,说话时不时喘着粗气,三言两语将事情讲完,连声的催促:“快去通知他阿娘,赶紧避一避!”
众人听得一头雾水,典家大子不是在西位当亭卒么,怎么突然跑到梁国,还杀了人。
“襄邑刘氏,尝为四百石吏,当地豪桀大户也,喜交接游侠,常隐匿不法... -->>
“责人斯无难,惟受责俾如流,是惟艰哉!我心之忧,日月逾迈,若弗云来……”
一边嘴里漫无目的的随口背着一些依稀可以记忆的东西,一边发着愣。穿越过来已经快40天了,弄清楚自己所处的境况之后,明溯的心中反而不能安定下来。
楼上的花花草草,我不在的时候谁能每天坚持浇上两次水?
葡萄结果了,网上订得纸袋还没到货,不知道经过一个夏天的虫咬鸟啄,最后还能剩下几只?
金鱼已经快两个月没换水了。
……
手机还掉在村部厕所里。
还有一幢办公楼没有租出去。
……
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就算用手扒,4100多个坟也总该扒完了吧。
想到迁坟,明溯心里就不由得一阵刺痛。
都是这该死的迁坟任务,这下,我跑到了西汉,再没人空降过来约束你们,总该满意了吧。
按理说,无官一身轻。现在的自己,醒了读书,饿了吃饭,困了睡觉,每天小日子过得悠闲得很,乐得一身轻松,这在连带薪年假都没得休的前世,实在是要多滋润有多滋润,用一个字来形容,爽。
可自己为什么总是爽不起来?是因为这该死的穿越?
绝对不是,前世遇到许许多多的不平之事,每每无奈之际,明溯都恨不能随便那么一觉醒来,就跑到古代过着避世的日子。眼不见为净。
穿越的结果不好?
在这个人命如草芥的年代,能穿越到一个宁静的小山村,四周有里墙保护着,有爱护自己的母亲,有淳朴的典娘子等一众庄邻,每天有父亲带着咏读诗礼,不用自己烧饭、刷碗、洗衣,比起那些不小心穿到了原始部落的童鞋,那该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幸福?对,就是幸福,就是这种滋味!
现在心中百味交集,可为什么总感觉不到幸福?
心痛的感觉骤然激烈起来。
母亲虽然爱护自己,可那毕竟不是自己这个思想亲生的妈;父亲,当然更不是。虽然说前世的父亲对自己更为严厉,为了一点所谓的面子,逼着自己考了公务员进了机关,说心中没有一丝埋怨,那是虚的,但是,血浓于水,再怎么说,那也是亲生的父亲,自己小时候紧紧依靠的山岳。
丫头,你才出生不久,狠心的爸爸就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长大以后,同学会不会笑你没有父亲?你会不会对着照片想念我?还有,亲爱的老婆,虽然说你不够花容月貌,可总也下得了厨房,出得了厅堂,平素知书达理,狐朋狗友面前也从未让我失过面子。
家庭、亲情……心中难舍的东西太多,太多了!
多么期望这是黄粱一梦。
明溯狠狠地掐了一下大腿,下面传来的疼痛告诉自己:这不是在做梦,绝对不是。
“溯儿,溯儿……溯儿?”父亲见明溯发呆,声音不由得提高了几分。
“啊……”明溯回过神来。
“你把麟经中鲁国十二公复诵一遍。”
麟经就是春秋。相传孔子编纂此书时,有一猎户背一奇形怪兽请教孔子所猎者为何物,孔子见状大惊曰:麒麟本是太平兽,缘何生来不逢时。自此便停著《春秋》,三年后孔子亡故。后人以此典故称孔子所著《春秋》为《麟经》。
“鲁隐公、鲁哀公,鲁,鲁……”好像前世的教材上只提过这两个人。
“也罢,既然复诵不出,那你说说为什么麟经专称春秋,而不称其他。”大约数十个呼吸之后,父亲无奈地摇摇头。
这个问题倒是不难,对于前世专攻文史的明溯来说,四书五经是必考题型,选择、填空、简答、论述,只要是概念上的,除了写论文,其他基本上都没什么难点。
“春秋原是先秦时代各国史书的通称,后来仅有鲁国的春秋传世,便成为专称。之所以以春秋一词命名,而非冬夏,是因五行学说中,春秋之位相应东西二方,东为木、西为金,金木为篆,故可标禀历史;金木为实,故可以史为鉴。有此缘故,故名春秋。而冬夏二季相应为水火,是阴阳变化之极,变化不定,故此不以此立说,亦不称物为南北也……”明溯侃侃而谈。
“谬论……谬论!”父亲目瞪口呆,“子不语怪力乱神。以后这种怪谈就不要提了。孔子修春秋,绝笔于获麟。我来告诉你,春秋之所以是专称,是因为孔子遇麟前编撰的就是春秋。”
我艹,孔子写的是春秋,所以春秋是专称;穿越后你是我老子,所以我就是你儿子。高见啊高见,实在是高!
明溯心中不由得对父亲的智商钦佩得五体投地。
就这样的智商,也难怪半辈子窝在小山村。好歹他的爷爷还是个县里的属官,连个官三代都没混上,这该是何等的智商。
佩服,热泪盈眶的佩服。要前途没前路,要钞票没银子,要关系没活的,就连掉个书袋子,都掉得这么理直气壮——曹操、袁绍、刘备、孙权什么人不好穿,哪怕次一点,整个亮哥、云哥、超哥什么文治武略出众的也行,凭啥轮到我,就穿越到这么个夯货的儿子身上。
“这些时日你就不要诵经了,你回房且将书抄上一遍再来”或许是这段时日见娃儿哭多了,父亲心中已经有了免疫力,毫不为之所动。
这个书指的是尚书,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约1500多年所有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内容的记录。别说抄上一遍,就是读一遍,也不是三五天能够完成的重体力活。
古人云,熟读诗书,诗指的是诗经,书,当然就是这个尚书了。无数代的古人用几十年的生命去读,都不见得能读懂的两本书,现在自己却要抄下其中一本。
苍天啊,大地啊,尚书有多少篇多少字你知道么?!
瓢泼大雨顿时淹没了明溯胸前的衣襟。
“这么培养下去,将来遇到刘备,不知道是他把我先哭倒,还是我把他先哭晕呢。”明溯一边泪如泉涌,一边恶恶地想着。
刘备虽然是三国枭雄,但终非池中之物,估计也不是自己一个14岁的教书先生的儿子能够拿下的,想想就算了,来真格的估计自己被那个鼻涕虫卖了还得帮他数大钱。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干得离谱,实际点吧,找几个有点力气的庄稼汉,先拉扯出一支自保的队伍。
典娘子当求盗的大子到底什么时候能回来探亲?明溯从来没有对哪一件事或哪一个人的兴趣像现在一样的迫切。
这些时日,每天清晨一从炕上爬起来,明溯都会无聊地在里直道上散步一两个时辰,走累了,偶尔也会站在里门的阴影下拉着监门王大叔东扯西拌一番,话题无奇不有,直道弯曲程度、300米开外的水洼怎么形成的,里廓为什么是长方形的而不是正方形或鸡蛋型的、里门的选材与重量对比、王大叔头上的虱子……终于,没有什么话题可以作为谈资了,显然,王大叔对于和一个毛没长全的小屁孩聊天也没有多大的兴趣。明溯只好蹲在门影里,双手托腮,静静地计算着远方林木间晒起的尘土高度。
经过王莽之乱,虽过百余年,然而东汉的人口基数却一直没有能够恢复西汉的荣光,里外的山林、草泽大多没有得到足够的开发,野生的林木极多。视线可及之处,往往不到千步开外,就被林木完全遮住了。
时过炎夏,一天凉似一天。
典娘子的大子终于还是没有回来。
这一日,明溯照常与王大叔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了几句。
“典家大子似乎有好些日子没回来了。”明溯故意将话题过去。
“他是个孝子,应该不会超过旬月。”王大叔大声称赞。
“亭里离我们有多远?”
“好久没有亭卒过来巡访了。”王大叔有点心不在焉。
……
又是一阵沉默,除了入秋的蝉噪特别的刺耳,其他寂静如故。
就在死一般的寂静中,里外的林木间突然奔出一人,王大叔急忙闭上里门。第一次看到这种情形的好奇宝宝跟在后面兴奋地追问:“是……是不是有强人来了?”
第一次总是有点紧张,所以气喘了长了些。
“不知道。我敲锣的棒儿哪里去了,赶紧帮找找!”一向呐呐的王大叔这次没有吝啬口水。
来人奔到三百步左右,连声大叫道:“不好了,不好了!”
这时,里墙内已能模糊看清来人的长相。
“是亭父,开了里门吧。”王大叔松了口子,随着来人的奔近,笼罩在二人之间诡异的紧张气氛悄然不见。
王大叔迎了出去,问道:“亭父大人,怎么了?”
“典哥儿杀人了!”
“典……哥儿?”明溯呆了一呆。
面前王大叔已经悚然失色。
“杀人?典家大子怎么会……”
他说的是典家大子,典哥儿就是典家大子!明溯心里如惊雷一般捩过,顿时木然,“典娘子……典家大子……典……怎么会杀人?”
这时候,里长已经赶来。他问道:“发生了何事?不要着急,亭父大人且慢慢说来。”
“典哥儿……在梁国杀了…嗬…杀了人,通缉……布告已经传…嗬嗬…到了亭……亭里。”亭父大概是路上跑得急了,说话时不时喘着粗气,三言两语将事情讲完,连声的催促:“快去通知他阿娘,赶紧避一避!”
众人听得一头雾水,典家大子不是在西位当亭卒么,怎么突然跑到梁国,还杀了人。
“襄邑刘氏,尝为四百石吏,当地豪桀大户也,喜交接游侠,常隐匿不法...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