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溜中文网 www.clzw.net,痴心天龙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再游泰山纪行
甲申桂月,中秋节刚过,又是国庆长假,我决意再游泰山,再一次去感受那一览众山小的情怀。同时顺便去参加泰安的一位师兄太极培训班的开班典礼。
说起泰山,我可以说是没少登了,从济南上学时,到现在的十四年间至少得有十多次了,可以说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登泰山,但每次都会有不同的感觉,每次其实又都是一样的感觉,那就是重登泰山。不仅仅是自己的心情、时节等诸如此类的不同,而是对泰山来说,仅仅一次是无法领略做为五岳之首的真正的美的,只有重登,才能知道会有什么不同。也许这是我对于这五岳之首的特有情怀吧。
第一次登泰山,是在济南上学时与同学一起来的,有十多个吧。在泰安南麓的山东农业大学有的是同学或者是同学的同学,那种怀揣学生上山证冒名顶替的心跳,在日观峰上相拥相依苦等两个小时看日出的渴盼,看日出那五分钟的欢呼跳跃,现在想来也还是记忆犹新、历历在目。五分钟的记忆,却让人能够回忆一辈子,也许除了爱情,就是这恢宏气势,灿烂夺目的日出了。只可惜那是还不舍得租架相机,更不舍得照一张快照。一切的美好都只在心中。
第一次重登泰山,是与月在一起,由于有了第一次登临,我也成了自然的导游,一路的说笑,一路的携手,现在的记忆里,还是那时笑声和牵手的感觉,别的什么也不记得了,月穿得什么衣服啦,当时说些什么啦,竟然记不得一点点。但在看日出时,却记得那次是没有欢呼的,只是并肩站在一起,默默地看着,什么都没有想,只是在最后的一刻,被别人欢呼声惊醒似的,对视一笑。也许永远我能够记住的,就是这一笑。
上班后第一次登泰山,那是单位领导带队,我们一行五对结婚的新人,象现在旅游团似的,一个地方一个地走马观花似地过一遍,一路下来,最后什么心情也没有了。泰山是第二站,半夜上山,什么也没看见,只听得满山的林涛声声,很象流水的声音,明知那时天旱不会有水的。穿着租来的棉大衣,例行公事般地在日观石现在叫探海石吧)上照了一张像(那时还是允许上去照像的),可能是爬山时走得太快了,下山时,只有挪步的份,累得谁也没有心情去看两旁的风景,下山后坐车又去了济南的灵岩寺,走到半山腰,谁也不愿再爬一次山,所谓的“登泰山不观灵岩不成游”的说法,谁也不去顾及了,只好驱车到济南休息。这是我登泰山中印象最少的一次。也许是有领导带队,都没有放开,也没心思看景,现在我们在一起说起来,也都是说没什么印象了,我还好,还能记似流水的林涛声。也许是那时的我走了一会神吧。
上班后重登泰山,是在生活上最不顺心时,一气之下,独自一人去了泰安,黯然伤神,在漆黑的夜里,一个人独自徘徊。偶尔有携手的人儿带着笑声走过,或者是三三两两的相伴悠然登山。那一次,也是唯一次没有去日观峰,而到了日观峰南侧的观云台(也叫瞻鲁台),很少的人去那里的,因为日出时,只能看到一线白云,将天地分开,阴阳割昏晓,这里却是线云分天地。它让我知道,其实人立于天地之间,如这线云一般,应该没有太多的供人们回旋的余地。
练习太极拳后,第一次登泰山,是我们一行九人到济南拜师后,九人最大的那时是四十八岁,最小的只比我小两岁。心情畅快,志同道合,九人分成了四组,或三人或两人,我与别一位患有哮喘病的师兄一起,相互扶持着,在最后慢慢地上行。前后大约相距两公里左右,通过说好的呼喊声联络,这次是我记忆是最有趣,也是最觉得自己是真正地在游玩,而不是在登山。我们喊一声:好了,上面就喊:走了。上面喊:好了,我们就喊:走了。有一组喊“好了”其它三组,就喊:走了。不想,后来,又有别的登山者加入喊号子的队伍,都觉得在这黑黑的夜里爬山,猛然地喊上一嗓子,感觉特好,也有的自己喊一声“好了”接着喊一声“走了”号子声此起彼伏,在山谷中回荡,真是有趣的很。日出时齐喊:好了,临下玉皇项时,齐喊:走了。现在登泰山,每到日观峰,再也没有听到过类似的喊号子声,我有时真的有一种冲动,在日出时喊一嗓:好了。临下山再喊一嗓子,走了!但听到的多是相机的快门声,连欢呼的人也越来越少,人们都忙着将自己那最激动的一瞬定格成永存的记忆,谁还有心思喊一嗓子来畅述心怀呢。
这次也算是重登了,由于是下午登山,又是没有什么登山任务,到了中天门天也就黑了,吃过饭,就住下了,计划夜半两点再登山。我的数次登泰山,从来也没有在中天门停留过,最多照一个像,就匆匆而过了。这次有幸在这里留恋徘徊,确是第一次,真的令人有些兴奋呢。
位于黄岘岭脊之上的中天门,海拔847米,是登泰山东西两路的交汇处。清建两柱单门式石坊跨路而立,额题“中天门”四周岭峻谷幽、景色壮美,游人至此已升“中天”无不心旷神怡。中天门因应了一个“中”字,不知怎地,这次却突然有了许多的感慨。对于登泰山来说,驻足稍停,不仅仅是歇歇脚,留恋片刻这里四面的秀色。站在中天门,向南回头再看一看已经走过的路,7。5公里的山路,已经踩在自己的脚下,峰峦层翠中看山村炊烟袅袅,想着一路走来的孔子登临的一天门、风月无边的幽幽曲径,斗姥宫,高山流水瀑经石、反朴归真女儿茶,水帘瀑洞,回马岭、壶天阁。这一路的走来,不也是风景处处吗?
孔子登临处的遐想
登泰山的路有好多条,你可以从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登起,随着山民的挑担上山,你也许会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快感。但最多的还是选择前人走的路,踩着一级级的石级,虔诚地一步步爬上去。现在由于有了索道,可以来回不再走重复的路,玩起来比过去要好得多了,我想最好的路线是从一天门一路爬上去,再坐索道下来,然后从中天门沿西路下来,泰山传统的景点大给就看个差不多了。
从缓坡的马路,一下子见了盘山石级,过了红门,不远就是一天门,北面为四柱三门式跨道石坊。古藤掩映,文雅端庄,额题“孔子登临处”五大字。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始建。柱联曰:“素王独步传千古,圣主遥临庆万年。”坊两侧分立两碑,东为明嘉靖年间济南府同治翟涛题“登高必自”碑;西为巡抚山东监察御史李复初题“第一山”碑。北侧为两柱单门的“天阶”坊。驻足仔细地端详那“孔子登临处”那红色的大字。“你们说在这里驻足观望的,最长会的多少时间?”呵呵,为的是看看游人在这里最长能停留多少时间,我们在这里饶有举地看着表。“最长的四分多钟!”我也笑着说:“呵呵,我们却在这里停了二十多分钟呢”“是吗”“是啊,我也看着时间呢。”我并不想去真正地追讨这是为什么?而是在想,孔子是否就真的登到此处吗?如果瞻鲁台是后人的追授,那么孔子为什么不再向上走呢?如果登到中天门,孔子登临处一定会在中天门了,我不知道历代帝五将相,名人雅士,甚至现在的平头百姓,都是以登临极顶为目的,为什么做为大圣人的孔子,就只登到些处呢?登尼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是不是这大圣人为自己小天下的抱负不能实现,而不愿意去极顶小天下呢?若真如此,我们真的有些汗颜了。古人常言:有其言,必有其行,想来这圣人的心里也是寂苦的。
现在,登高必自的孔子登临处,又有谁在这里驻足五分钟呢?又有谁再去体味孔子那时的内心的苦楚。青青子衿,幽幽我心,那千年的子衿,现在又有谁能体其心呢?
斗姥宫前趣事多
走过了风月无边幽幽曲径,就来到斗姥宫,斗姥宫,也称斗母宫,是敬礼北斗之母的道宫,所以就叫斗母宫,可能这里多是一些年纪较大坤道在此修持,也就叫斗姥宫了,不得而知,也许就是道观里的敬老院吧,呵呵。现在前面立了一个门坊,前书“斗母宫”后书“斗姥宫”牌坊前,一个中年的妇女,在高声地叫买:泰山豆腐、麻辣串。一一道道的泰山方言。“尝一个怎么样?”“好啊,也趁势歇歇脚,”无论爬什么山,我总不喜欢急急地爬上来、再身体散架似地下来,这种登山之法,我美其名曰:脱胎换骨。呵呵,我还是一个凡人,脱不得胎,换不得骨,所以只好慢慢地向上爬。吃着麻辣的豆腐串,偶然听到一句“妈妈,你看怎么变斗姥(lao)宫了,上来时不是斗母宫吗”随声看去,是一个下山来的小女孩子在问她的母亲“哦,形容泰山很难向上爬啊,上去时是母亲,等下来时就变成姥姥啦”呵,这位母亲反应真的是不慢啊,听得我差不一点没把吃在嘴里的泰山豆腐串喷出来。是啊,我从第一次爬山,就已经知道这个“姥”字念“母”李白不就是有“梦游天姥吟留别”吗?不想第一次听到念老,还有一个意想不到解释。不禁留了心,也许会有什么更有趣的说法。两个大学生模样的上得山来“斗母宫到了”过得山门,不经地回过头来,微微一楞神,一下子笑出来:“哈,斗老宫,嗯,斗老宫”这是在调侃呢,一边笑着边走上山去。... -->>
再游泰山纪行
甲申桂月,中秋节刚过,又是国庆长假,我决意再游泰山,再一次去感受那一览众山小的情怀。同时顺便去参加泰安的一位师兄太极培训班的开班典礼。
说起泰山,我可以说是没少登了,从济南上学时,到现在的十四年间至少得有十多次了,可以说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登泰山,但每次都会有不同的感觉,每次其实又都是一样的感觉,那就是重登泰山。不仅仅是自己的心情、时节等诸如此类的不同,而是对泰山来说,仅仅一次是无法领略做为五岳之首的真正的美的,只有重登,才能知道会有什么不同。也许这是我对于这五岳之首的特有情怀吧。
第一次登泰山,是在济南上学时与同学一起来的,有十多个吧。在泰安南麓的山东农业大学有的是同学或者是同学的同学,那种怀揣学生上山证冒名顶替的心跳,在日观峰上相拥相依苦等两个小时看日出的渴盼,看日出那五分钟的欢呼跳跃,现在想来也还是记忆犹新、历历在目。五分钟的记忆,却让人能够回忆一辈子,也许除了爱情,就是这恢宏气势,灿烂夺目的日出了。只可惜那是还不舍得租架相机,更不舍得照一张快照。一切的美好都只在心中。
第一次重登泰山,是与月在一起,由于有了第一次登临,我也成了自然的导游,一路的说笑,一路的携手,现在的记忆里,还是那时笑声和牵手的感觉,别的什么也不记得了,月穿得什么衣服啦,当时说些什么啦,竟然记不得一点点。但在看日出时,却记得那次是没有欢呼的,只是并肩站在一起,默默地看着,什么都没有想,只是在最后的一刻,被别人欢呼声惊醒似的,对视一笑。也许永远我能够记住的,就是这一笑。
上班后第一次登泰山,那是单位领导带队,我们一行五对结婚的新人,象现在旅游团似的,一个地方一个地走马观花似地过一遍,一路下来,最后什么心情也没有了。泰山是第二站,半夜上山,什么也没看见,只听得满山的林涛声声,很象流水的声音,明知那时天旱不会有水的。穿着租来的棉大衣,例行公事般地在日观石现在叫探海石吧)上照了一张像(那时还是允许上去照像的),可能是爬山时走得太快了,下山时,只有挪步的份,累得谁也没有心情去看两旁的风景,下山后坐车又去了济南的灵岩寺,走到半山腰,谁也不愿再爬一次山,所谓的“登泰山不观灵岩不成游”的说法,谁也不去顾及了,只好驱车到济南休息。这是我登泰山中印象最少的一次。也许是有领导带队,都没有放开,也没心思看景,现在我们在一起说起来,也都是说没什么印象了,我还好,还能记似流水的林涛声。也许是那时的我走了一会神吧。
上班后重登泰山,是在生活上最不顺心时,一气之下,独自一人去了泰安,黯然伤神,在漆黑的夜里,一个人独自徘徊。偶尔有携手的人儿带着笑声走过,或者是三三两两的相伴悠然登山。那一次,也是唯一次没有去日观峰,而到了日观峰南侧的观云台(也叫瞻鲁台),很少的人去那里的,因为日出时,只能看到一线白云,将天地分开,阴阳割昏晓,这里却是线云分天地。它让我知道,其实人立于天地之间,如这线云一般,应该没有太多的供人们回旋的余地。
练习太极拳后,第一次登泰山,是我们一行九人到济南拜师后,九人最大的那时是四十八岁,最小的只比我小两岁。心情畅快,志同道合,九人分成了四组,或三人或两人,我与别一位患有哮喘病的师兄一起,相互扶持着,在最后慢慢地上行。前后大约相距两公里左右,通过说好的呼喊声联络,这次是我记忆是最有趣,也是最觉得自己是真正地在游玩,而不是在登山。我们喊一声:好了,上面就喊:走了。上面喊:好了,我们就喊:走了。有一组喊“好了”其它三组,就喊:走了。不想,后来,又有别的登山者加入喊号子的队伍,都觉得在这黑黑的夜里爬山,猛然地喊上一嗓子,感觉特好,也有的自己喊一声“好了”接着喊一声“走了”号子声此起彼伏,在山谷中回荡,真是有趣的很。日出时齐喊:好了,临下玉皇项时,齐喊:走了。现在登泰山,每到日观峰,再也没有听到过类似的喊号子声,我有时真的有一种冲动,在日出时喊一嗓:好了。临下山再喊一嗓子,走了!但听到的多是相机的快门声,连欢呼的人也越来越少,人们都忙着将自己那最激动的一瞬定格成永存的记忆,谁还有心思喊一嗓子来畅述心怀呢。
这次也算是重登了,由于是下午登山,又是没有什么登山任务,到了中天门天也就黑了,吃过饭,就住下了,计划夜半两点再登山。我的数次登泰山,从来也没有在中天门停留过,最多照一个像,就匆匆而过了。这次有幸在这里留恋徘徊,确是第一次,真的令人有些兴奋呢。
位于黄岘岭脊之上的中天门,海拔847米,是登泰山东西两路的交汇处。清建两柱单门式石坊跨路而立,额题“中天门”四周岭峻谷幽、景色壮美,游人至此已升“中天”无不心旷神怡。中天门因应了一个“中”字,不知怎地,这次却突然有了许多的感慨。对于登泰山来说,驻足稍停,不仅仅是歇歇脚,留恋片刻这里四面的秀色。站在中天门,向南回头再看一看已经走过的路,7。5公里的山路,已经踩在自己的脚下,峰峦层翠中看山村炊烟袅袅,想着一路走来的孔子登临的一天门、风月无边的幽幽曲径,斗姥宫,高山流水瀑经石、反朴归真女儿茶,水帘瀑洞,回马岭、壶天阁。这一路的走来,不也是风景处处吗?
孔子登临处的遐想
登泰山的路有好多条,你可以从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登起,随着山民的挑担上山,你也许会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快感。但最多的还是选择前人走的路,踩着一级级的石级,虔诚地一步步爬上去。现在由于有了索道,可以来回不再走重复的路,玩起来比过去要好得多了,我想最好的路线是从一天门一路爬上去,再坐索道下来,然后从中天门沿西路下来,泰山传统的景点大给就看个差不多了。
从缓坡的马路,一下子见了盘山石级,过了红门,不远就是一天门,北面为四柱三门式跨道石坊。古藤掩映,文雅端庄,额题“孔子登临处”五大字。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始建。柱联曰:“素王独步传千古,圣主遥临庆万年。”坊两侧分立两碑,东为明嘉靖年间济南府同治翟涛题“登高必自”碑;西为巡抚山东监察御史李复初题“第一山”碑。北侧为两柱单门的“天阶”坊。驻足仔细地端详那“孔子登临处”那红色的大字。“你们说在这里驻足观望的,最长会的多少时间?”呵呵,为的是看看游人在这里最长能停留多少时间,我们在这里饶有举地看着表。“最长的四分多钟!”我也笑着说:“呵呵,我们却在这里停了二十多分钟呢”“是吗”“是啊,我也看着时间呢。”我并不想去真正地追讨这是为什么?而是在想,孔子是否就真的登到此处吗?如果瞻鲁台是后人的追授,那么孔子为什么不再向上走呢?如果登到中天门,孔子登临处一定会在中天门了,我不知道历代帝五将相,名人雅士,甚至现在的平头百姓,都是以登临极顶为目的,为什么做为大圣人的孔子,就只登到些处呢?登尼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是不是这大圣人为自己小天下的抱负不能实现,而不愿意去极顶小天下呢?若真如此,我们真的有些汗颜了。古人常言:有其言,必有其行,想来这圣人的心里也是寂苦的。
现在,登高必自的孔子登临处,又有谁在这里驻足五分钟呢?又有谁再去体味孔子那时的内心的苦楚。青青子衿,幽幽我心,那千年的子衿,现在又有谁能体其心呢?
斗姥宫前趣事多
走过了风月无边幽幽曲径,就来到斗姥宫,斗姥宫,也称斗母宫,是敬礼北斗之母的道宫,所以就叫斗母宫,可能这里多是一些年纪较大坤道在此修持,也就叫斗姥宫了,不得而知,也许就是道观里的敬老院吧,呵呵。现在前面立了一个门坊,前书“斗母宫”后书“斗姥宫”牌坊前,一个中年的妇女,在高声地叫买:泰山豆腐、麻辣串。一一道道的泰山方言。“尝一个怎么样?”“好啊,也趁势歇歇脚,”无论爬什么山,我总不喜欢急急地爬上来、再身体散架似地下来,这种登山之法,我美其名曰:脱胎换骨。呵呵,我还是一个凡人,脱不得胎,换不得骨,所以只好慢慢地向上爬。吃着麻辣的豆腐串,偶然听到一句“妈妈,你看怎么变斗姥(lao)宫了,上来时不是斗母宫吗”随声看去,是一个下山来的小女孩子在问她的母亲“哦,形容泰山很难向上爬啊,上去时是母亲,等下来时就变成姥姥啦”呵,这位母亲反应真的是不慢啊,听得我差不一点没把吃在嘴里的泰山豆腐串喷出来。是啊,我从第一次爬山,就已经知道这个“姥”字念“母”李白不就是有“梦游天姥吟留别”吗?不想第一次听到念老,还有一个意想不到解释。不禁留了心,也许会有什么更有趣的说法。两个大学生模样的上得山来“斗母宫到了”过得山门,不经地回过头来,微微一楞神,一下子笑出来:“哈,斗老宫,嗯,斗老宫”这是在调侃呢,一边笑着边走上山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