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溜中文网 www.clzw.net,军火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m1919汤姆森冲锋枪,最大的特色在弹匣的前方还装有一个木制小握把,连三十发弹匣共重4.5千克,射程200米,使用与m1911手枪相同的11.43毫米手枪弹。
本来还有二十发弹匣和五十发、一百发弹鼓三种装弹方式,但是经过大本营简短测试,二十发弹容太少,弹鼓又太重,最后只选用了一种三十发弹匣。
高桂滋的南部军团三个混成旅中,有一个已经改编成了装甲旅。按照每个坦克排编列六辆雷诺轻型坦克,每坦克连配属十二辆37毫米火炮雷诺轻型坦克和六辆改装成7.7毫米机枪的雷诺轻型坦克。
以坦克连为装甲旅的基本建制,每个坦克连还配属有大量的后勤保障车辆和人员,以及装备劳斯莱斯装甲车的机动侦查力量。而装甲营则成了基本作战序列,下辖三个坦克连,以及使用劳斯莱斯装甲车和道奇卡车的九个机动步兵排,作为坦克连进攻的配属步兵力量。
根据原来的混成旅编成情况,整个装甲旅编制有六个装甲营和三个坦克营,超过四百八十六辆雷诺轻型坦克,因为旅部和营部在某些时候会增编几辆坦克。
装甲旅下辖的部队中,不再单独设置迟缓的炮兵营,以保持高速机动作战能力,而是改成了坦克营。坦克营与装甲营的区别在于没有另外列编随进步兵。
突击力量是足够了,但是缺乏大口径火炮的支援下,能否有足够的攻坚火力,这才是北方军高层始终担心的问题。
临时拨付给南部军团的一千支汤姆森冲锋枪,高桂滋只装备了其中三个装甲营的随进步兵,使得原本每个随进步兵班一挺麦德森轻机枪和十支李恩菲尔德步枪的编制,改成了一挺轻机枪、六支步枪、四支冲锋枪。
冲锋枪只是近战凶猛,远距离射击却是要抓瞎了,不能全部换装成这种武器。
剩下的将近七百支冲锋枪,高桂滋一股脑地全部塞给了正在哈尔哈河西岸布防的三个步兵营。
汤姆森冲锋枪的扫射威力使它在进攻时威力十足,同样的,在防守时也会造成巨大的覆盖火力。正苦于手中自动火力不足的高桂滋自然马上将其列装第一线的防守力量了。
情报署的消息表明,日本人虽然暂时没有自己的轻重机枪,但是大量列装了法式的1897式哈奇开斯重机枪好1909式哈奇开斯轻机枪,而且数量非常大,加上普通士兵使用的三八式步枪相当精准和长射程,单兵火力还是非常强悍的。
在没有装备冲锋枪前,北方军步兵连的火力与日军中队相比,并不占有更多的优势。而增编了四支冲锋枪后,步兵班的火力至少是日军同级别的小分队火力增幅五成以上优势。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高桂滋干脆将一线布防的三个步兵营大量换装了汤姆森冲锋枪。
哈尔哈河西岸,正面防守的一个步兵营,临时抽调出一个步兵排,派往东岸进行临时性侦查。
侦查排趁着夜色越过哈尔哈河没多久,就意外撞上了同样执行搜索任务的日军侦查中队。
猝不及防的情况下,又没有高级长官在场压制,双方士兵很快就爆发了冲突。
完全出乎日军意料,正面强攻的一个小队六十多人的兵力,居然被北方军只有四五十人的小队一阵疯狂扫射后直接击溃了。
北方军的侦查排虽然没有带上重机枪和迫击炮,但是汤姆森冲锋枪“哒哒哒,哒哒哒”非常有节奏的自动射击声,简直成了日本人的噩梦。
击溃日军正面攻击部队后,趁着两翼包抄的部队还没有完成合围,北方军侦察排马上收拾家伙,赶紧转移撤回了西岸。
遭遇战的意外爆发,哈尔哈河冲突开始升级。
北方军侦察排依仗手中的火力优势,在第一次交火中占据明显上风,只不过付出了十余人的受伤,就至少摞倒了二十多号日军士兵。
但是日军二十三师团却不这么认为,他们向日本军部发去的电报声称,己方无一伤亡,击毙偷袭的北方军士兵五十多人。
看到从东京那边转过来的消息,高桂滋差点被气歪了鼻子,真是太荒唐了,完全是睁着眼睛说瞎话,毫无脸红的意思。只是出击的部队,也没有拿到证据,北方军发表了一个看法,就懒得理会了。
这件事情却意外造成了一个后果,欺上瞒下的日军指挥官日后都选择了将伤亡数字拼命改小,最终导致日本军部彻底忽视了步兵自动火力的研究,尤其是冲锋枪的研制。当然,客观上来说,日本是个岛国,基本上不具备钢铁工业的基础,仅有的一点钢铁都被用在了日益膨胀的海军方面,冲锋枪这种耗弹大户自然被选择性地遗忘了。
没有深究火力上的巨大差异,第二十三师团马上组织力量,要进行大规模的报复作战,向日本天皇和军部一个交代。
次日上午,哈尔哈河东岸地区,北方军的侦查飞机发现了一支正在西进的日军部队,看人数至少超过二个大队二千多人的兵力。
日本陆军的编制是以师团为战略单位,师团下辖二个旅团,以及直辖的工辎炮骑联队等单位,共计二万二千多人。
按照日军编制,一个旅团下辖二个步兵联队,整个师团共辖四个步兵联队,各联队定员大约三千七百多人。每个步兵联队由三个步兵大队以及直属火炮中队等单位组成,相当于北方军的团级单位。
每个步兵大队由四个步兵中队以及直属的重火力小队等单位组成,相当于北方军的营级单位。
每个步兵中队由三个步兵小队组成,小队则由六个分队组成,分别相当于北方军的连、排、班级单位。人数也相差无几,每个步兵中队近二百名官兵。
下午时分,日军进攻部队跨过哈尔哈河,直接向驻守西岸阵地的北方军南部军团发起进攻。
首先开火的是日军步兵大队直属的两门41式75毫米山炮。这种山炮最大的特点就是足够轻巧,总重才540千克,使用5.71千克的榴弹,最大射程6300米。
41式75毫米山炮是每个精锐步兵大队的压制火炮力量,只要两名士兵就可以推着到处跑,机动性非常好,除了在各种地形上进行压制炮击外,还经常被一线日军当做平射炮轰击对方机枪火力点。
两个步兵大队就有两个火炮小队,共计四门山炮。
直接在东岸构筑炮兵阵地的日军炮兵训练有素,不过四门山炮而已,却被他们用高射速的打法打成了几乎相当于炮兵连六门火炮的威力,对西岸北方军的防守造成了巨大压力。
但是显然日军失算了。
几分钟后,北方军反击的火力立即出现了。
在一线防守的三个步兵营后面,不仅有着这个混成旅直属的三个炮兵营中的一个75毫米山炮营的支援,而且得到了高桂滋军团直属六个炮兵营中一个105毫米加农炮营的支持。
十八门75毫米山炮直接在东岸打出了一条狭长的火力覆盖区,将正在渡河的日军步兵部队拦腰截断,分割成了两个隔河相望的两部分。105毫米的十八门加农炮更是干脆对着有可能的日军炮兵阵地就是一阵覆盖。
北方军装备的法式1909式75毫米山炮射程达到8550米,法式1913式105毫米加农炮射程更是增大到12700米,远不是日军装备的41式75毫米山炮6300米射程可以比拟的。何况在支援火炮数量上也是远远超过。
几轮炮击过后,日军四门山炮的炮兵阵地很快就被反击火力覆盖住了,41式山炮都成了一对废铜烂铁。
开战之初,日军远程火力支援即告失利,前方进攻部队又被压制成了不能互相支援的两部分,形势已经极为不利。
显然这种情况没有对十分狂妄的日军官兵造成任何影响,依旧士气高涨的日军进攻部队,没有选择等待后续部队想方设法渡河支援,而是决定直接使用已渡河部队发起决死攻击。想必在他们的想法中,同属中国人的北方军战力并不是怎么样的。
在与中国其他军队的较量中,甚至在东北军中担任顾问的日本军官也反映,大日本帝国陆军的战斗力足以抗衡三倍甚至五倍以上的中国部队。因为在他们接触过的中国军队中,不仅机枪少得可怜,火炮更是只有少数部队才可以装备。
已经渡过哈尔哈河的两个日军步兵大队各一部,马上自动集结起来,听从在西岸的一名中佐大队长命令,在正面发起进攻。
因为兵力不足,日军没有采取更大范围的迂回战术,而是采取了经典的突击战术,集结、掩护机动、火力压制、冲锋等战术动作顺畅流利,精确有效的射击技术让一线的北方军士兵瞬间都被压制住了,几下子之后矮小壮硕的日军已经迅速冲进了一百米之内。
&... -->>
m1919汤姆森冲锋枪,最大的特色在弹匣的前方还装有一个木制小握把,连三十发弹匣共重4.5千克,射程200米,使用与m1911手枪相同的11.43毫米手枪弹。
本来还有二十发弹匣和五十发、一百发弹鼓三种装弹方式,但是经过大本营简短测试,二十发弹容太少,弹鼓又太重,最后只选用了一种三十发弹匣。
高桂滋的南部军团三个混成旅中,有一个已经改编成了装甲旅。按照每个坦克排编列六辆雷诺轻型坦克,每坦克连配属十二辆37毫米火炮雷诺轻型坦克和六辆改装成7.7毫米机枪的雷诺轻型坦克。
以坦克连为装甲旅的基本建制,每个坦克连还配属有大量的后勤保障车辆和人员,以及装备劳斯莱斯装甲车的机动侦查力量。而装甲营则成了基本作战序列,下辖三个坦克连,以及使用劳斯莱斯装甲车和道奇卡车的九个机动步兵排,作为坦克连进攻的配属步兵力量。
根据原来的混成旅编成情况,整个装甲旅编制有六个装甲营和三个坦克营,超过四百八十六辆雷诺轻型坦克,因为旅部和营部在某些时候会增编几辆坦克。
装甲旅下辖的部队中,不再单独设置迟缓的炮兵营,以保持高速机动作战能力,而是改成了坦克营。坦克营与装甲营的区别在于没有另外列编随进步兵。
突击力量是足够了,但是缺乏大口径火炮的支援下,能否有足够的攻坚火力,这才是北方军高层始终担心的问题。
临时拨付给南部军团的一千支汤姆森冲锋枪,高桂滋只装备了其中三个装甲营的随进步兵,使得原本每个随进步兵班一挺麦德森轻机枪和十支李恩菲尔德步枪的编制,改成了一挺轻机枪、六支步枪、四支冲锋枪。
冲锋枪只是近战凶猛,远距离射击却是要抓瞎了,不能全部换装成这种武器。
剩下的将近七百支冲锋枪,高桂滋一股脑地全部塞给了正在哈尔哈河西岸布防的三个步兵营。
汤姆森冲锋枪的扫射威力使它在进攻时威力十足,同样的,在防守时也会造成巨大的覆盖火力。正苦于手中自动火力不足的高桂滋自然马上将其列装第一线的防守力量了。
情报署的消息表明,日本人虽然暂时没有自己的轻重机枪,但是大量列装了法式的1897式哈奇开斯重机枪好1909式哈奇开斯轻机枪,而且数量非常大,加上普通士兵使用的三八式步枪相当精准和长射程,单兵火力还是非常强悍的。
在没有装备冲锋枪前,北方军步兵连的火力与日军中队相比,并不占有更多的优势。而增编了四支冲锋枪后,步兵班的火力至少是日军同级别的小分队火力增幅五成以上优势。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高桂滋干脆将一线布防的三个步兵营大量换装了汤姆森冲锋枪。
哈尔哈河西岸,正面防守的一个步兵营,临时抽调出一个步兵排,派往东岸进行临时性侦查。
侦查排趁着夜色越过哈尔哈河没多久,就意外撞上了同样执行搜索任务的日军侦查中队。
猝不及防的情况下,又没有高级长官在场压制,双方士兵很快就爆发了冲突。
完全出乎日军意料,正面强攻的一个小队六十多人的兵力,居然被北方军只有四五十人的小队一阵疯狂扫射后直接击溃了。
北方军的侦查排虽然没有带上重机枪和迫击炮,但是汤姆森冲锋枪“哒哒哒,哒哒哒”非常有节奏的自动射击声,简直成了日本人的噩梦。
击溃日军正面攻击部队后,趁着两翼包抄的部队还没有完成合围,北方军侦察排马上收拾家伙,赶紧转移撤回了西岸。
遭遇战的意外爆发,哈尔哈河冲突开始升级。
北方军侦察排依仗手中的火力优势,在第一次交火中占据明显上风,只不过付出了十余人的受伤,就至少摞倒了二十多号日军士兵。
但是日军二十三师团却不这么认为,他们向日本军部发去的电报声称,己方无一伤亡,击毙偷袭的北方军士兵五十多人。
看到从东京那边转过来的消息,高桂滋差点被气歪了鼻子,真是太荒唐了,完全是睁着眼睛说瞎话,毫无脸红的意思。只是出击的部队,也没有拿到证据,北方军发表了一个看法,就懒得理会了。
这件事情却意外造成了一个后果,欺上瞒下的日军指挥官日后都选择了将伤亡数字拼命改小,最终导致日本军部彻底忽视了步兵自动火力的研究,尤其是冲锋枪的研制。当然,客观上来说,日本是个岛国,基本上不具备钢铁工业的基础,仅有的一点钢铁都被用在了日益膨胀的海军方面,冲锋枪这种耗弹大户自然被选择性地遗忘了。
没有深究火力上的巨大差异,第二十三师团马上组织力量,要进行大规模的报复作战,向日本天皇和军部一个交代。
次日上午,哈尔哈河东岸地区,北方军的侦查飞机发现了一支正在西进的日军部队,看人数至少超过二个大队二千多人的兵力。
日本陆军的编制是以师团为战略单位,师团下辖二个旅团,以及直辖的工辎炮骑联队等单位,共计二万二千多人。
按照日军编制,一个旅团下辖二个步兵联队,整个师团共辖四个步兵联队,各联队定员大约三千七百多人。每个步兵联队由三个步兵大队以及直属火炮中队等单位组成,相当于北方军的团级单位。
每个步兵大队由四个步兵中队以及直属的重火力小队等单位组成,相当于北方军的营级单位。
每个步兵中队由三个步兵小队组成,小队则由六个分队组成,分别相当于北方军的连、排、班级单位。人数也相差无几,每个步兵中队近二百名官兵。
下午时分,日军进攻部队跨过哈尔哈河,直接向驻守西岸阵地的北方军南部军团发起进攻。
首先开火的是日军步兵大队直属的两门41式75毫米山炮。这种山炮最大的特点就是足够轻巧,总重才540千克,使用5.71千克的榴弹,最大射程6300米。
41式75毫米山炮是每个精锐步兵大队的压制火炮力量,只要两名士兵就可以推着到处跑,机动性非常好,除了在各种地形上进行压制炮击外,还经常被一线日军当做平射炮轰击对方机枪火力点。
两个步兵大队就有两个火炮小队,共计四门山炮。
直接在东岸构筑炮兵阵地的日军炮兵训练有素,不过四门山炮而已,却被他们用高射速的打法打成了几乎相当于炮兵连六门火炮的威力,对西岸北方军的防守造成了巨大压力。
但是显然日军失算了。
几分钟后,北方军反击的火力立即出现了。
在一线防守的三个步兵营后面,不仅有着这个混成旅直属的三个炮兵营中的一个75毫米山炮营的支援,而且得到了高桂滋军团直属六个炮兵营中一个105毫米加农炮营的支持。
十八门75毫米山炮直接在东岸打出了一条狭长的火力覆盖区,将正在渡河的日军步兵部队拦腰截断,分割成了两个隔河相望的两部分。105毫米的十八门加农炮更是干脆对着有可能的日军炮兵阵地就是一阵覆盖。
北方军装备的法式1909式75毫米山炮射程达到8550米,法式1913式105毫米加农炮射程更是增大到12700米,远不是日军装备的41式75毫米山炮6300米射程可以比拟的。何况在支援火炮数量上也是远远超过。
几轮炮击过后,日军四门山炮的炮兵阵地很快就被反击火力覆盖住了,41式山炮都成了一对废铜烂铁。
开战之初,日军远程火力支援即告失利,前方进攻部队又被压制成了不能互相支援的两部分,形势已经极为不利。
显然这种情况没有对十分狂妄的日军官兵造成任何影响,依旧士气高涨的日军进攻部队,没有选择等待后续部队想方设法渡河支援,而是决定直接使用已渡河部队发起决死攻击。想必在他们的想法中,同属中国人的北方军战力并不是怎么样的。
在与中国其他军队的较量中,甚至在东北军中担任顾问的日本军官也反映,大日本帝国陆军的战斗力足以抗衡三倍甚至五倍以上的中国部队。因为在他们接触过的中国军队中,不仅机枪少得可怜,火炮更是只有少数部队才可以装备。
已经渡过哈尔哈河的两个日军步兵大队各一部,马上自动集结起来,听从在西岸的一名中佐大队长命令,在正面发起进攻。
因为兵力不足,日军没有采取更大范围的迂回战术,而是采取了经典的突击战术,集结、掩护机动、火力压制、冲锋等战术动作顺畅流利,精确有效的射击技术让一线的北方军士兵瞬间都被压制住了,几下子之后矮小壮硕的日军已经迅速冲进了一百米之内。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