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学《同学之间友互助》谈起
醋溜中文网 www.clzw.net,爱,在雨中飘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根本途径。思品课课堂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陶冶情感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做到“乐学”、“爱学”充分发展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下面就以省编教材第五册同学之间友爱互助一课为例,谈谈自己在思品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激情导入,启发参与
依据小学生好奇的特点,用具有导向性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伊始,我让学生根据学校的实际讲述班级内学生互助的实例,同时播放爱的奉献,使学生内心产生认同感,处于最佳的情感氛围,强烈的参与意识就被自然的调动起来。
二、感知明理,体验情感
当教学进入"学文明理"阶段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内心体验,容易增强主题教育的效果。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我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感知课文内容,亲身参与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课文角色,产生与教学主题相一致的情感共鸣,达到“以情促明理”、“情通则理达”的教学目的。如,根据课文内容编成小品李明的故事,把李明转学后被同学张强欺负,但后来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纷纷帮助李明,使李明感受到集体温暖的事,通过小品表现出来。学生在表演中体验、感悟,从而强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课文所反映的道德观念的认识。与此同时,我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当张强嘲笑李明的时候,李明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当张强改正了错误,和别的同学一起帮助李明时,李明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这样通过一系列的情境提问,学生就在心理换位体验中动之以情,明白了“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欺负弱小是不道德的行为”的道理。
三、总结扩展深化情感
在学生产生与道德观点相一致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的言行实际,通过辨析使模糊的概念变得清晰起来,通过判断使正误的界线愈加分明,通过总结使学生对某种道德观念形成完整的道德概念和较为稳定的态度。在学文之后,我运用正反比较法,课件播放了一个事例:操场上,几个二年级的小同学正在玩踢足球,四年级的同学跑过去抢来自己玩,班长王成制止说:“不要欺负小同学,把足球还给他们,我们去玩排球吧。”问: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让学生在比较、分析中明白了以大欺小、以强欺弱是不道德的行为,进一步深化了观点。接着,又通过"比一比,赛一赛"的小组竞赛的方式,让小组抢答课后辨析题,并给优胜组送上"红五星"。由于这一环节顺应了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气氛相当活跃,又让学生在思辨中进一步明理、深化。生动形象的道德情境是孕育学生道德情感的土壤。根据儿童易于动情、易受感染的特点,我进一步创设情境,设计了这样一道层递式的辨析题:数学课上,赵军拿过吴刚已做好的作业就要抄。1、赵军让不让吴刚抄?2、如果让吴刚抄,是不是帮助了同学;如果不让吴刚抄,是不是对同学不友爱互助?3、应该怎么办?我让学生上台表演,这时教室里气氛热烈,表演者也很快进入角色,生动逼真的表演引起了台下一阵阵热烈的掌声。通过表演及层层递进的情境创设,学生不但很快理解了课文观点,而且真正明白了同学之间怎样才是真正的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四、借助媒体,巩固情感
在小学思品课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可使抽象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具体化、形象化和趣味化,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感知,加快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给思品课注入新的活力。鲁迅先生曾说:“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巧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创造悦耳、悦目、悦心的直观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播放音乐、课件播放教学内容,使学生轻松愉快的提高道德评判能力。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我根据学生特点和教材内容,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多方面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使学生在愉悦中接受教育,在欢乐中健康成长,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切实提高了思品课教学实效。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根本途径。思品课课堂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陶冶情感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做到“乐学”、“爱学”充分发展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下面就以省编教材第五册同学之间友爱互助一课为例,谈谈自己在思品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激情导入,启发参与
依据小学生好奇的特点,用具有导向性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伊始,我让学生根据学校的实际讲述班级内学生互助的实例,同时播放爱的奉献,使学生内心产生认同感,处于最佳的情感氛围,强烈的参与意识就被自然的调动起来。
二、感知明理,体验情感
当教学进入"学文明理"阶段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内心体验,容易增强主题教育的效果。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我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感知课文内容,亲身参与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课文角色,产生与教学主题相一致的情感共鸣,达到“以情促明理”、“情通则理达”的教学目的。如,根据课文内容编成小品李明的故事,把李明转学后被同学张强欺负,但后来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纷纷帮助李明,使李明感受到集体温暖的事,通过小品表现出来。学生在表演中体验、感悟,从而强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课文所反映的道德观念的认识。与此同时,我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当张强嘲笑李明的时候,李明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当张强改正了错误,和别的同学一起帮助李明时,李明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这样通过一系列的情境提问,学生就在心理换位体验中动之以情,明白了“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欺负弱小是不道德的行为”的道理。
三、总结扩展深化情感
在学生产生与道德观点相一致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的言行实际,通过辨析使模糊的概念变得清晰起来,通过判断使正误的界线愈加分明,通过总结使学生对某种道德观念形成完整的道德概念和较为稳定的态度。在学文之后,我运用正反比较法,课件播放了一个事例:操场上,几个二年级的小同学正在玩踢足球,四年级的同学跑过去抢来自己玩,班长王成制止说:“不要欺负小同学,把足球还给他们,我们去玩排球吧。”问: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让学生在比较、分析中明白了以大欺小、以强欺弱是不道德的行为,进一步深化了观点。接着,又通过"比一比,赛一赛"的小组竞赛的方式,让小组抢答课后辨析题,并给优胜组送上"红五星"。由于这一环节顺应了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气氛相当活跃,又让学生在思辨中进一步明理、深化。生动形象的道德情境是孕育学生道德情感的土壤。根据儿童易于动情、易受感染的特点,我进一步创设情境,设计了这样一道层递式的辨析题:数学课上,赵军拿过吴刚已做好的作业就要抄。1、赵军让不让吴刚抄?2、如果让吴刚抄,是不是帮助了同学;如果不让吴刚抄,是不是对同学不友爱互助?3、应该怎么办?我让学生上台表演,这时教室里气氛热烈,表演者也很快进入角色,生动逼真的表演引起了台下一阵阵热烈的掌声。通过表演及层层递进的情境创设,学生不但很快理解了课文观点,而且真正明白了同学之间怎样才是真正的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四、借助媒体,巩固情感
在小学思品课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可使抽象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具体化、形象化和趣味化,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感知,加快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给思品课注入新的活力。鲁迅先生曾说:“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巧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创造悦耳、悦目、悦心的直观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播放音乐、课件播放教学内容,使学生轻松愉快的提高道德评判能力。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我根据学生特点和教材内容,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多方面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使学生在愉悦中接受教育,在欢乐中健康成长,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切实提高了思品课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