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clzw.net,双重犯罪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对于苏义来说,此次平武山之行,收获还是很多的。
从图片中了解事故,和现场直接观看,效果天壤之别。
立体的东西,总能给人带来更多想象和推理的空间,破案同样如此。
在回来的路上,老邓负责开车,苏义拿出记事本,将此行发现的重点内容整理出来,记录在本子上,开始思索这些信息之间的相互关联。
首先,从整体上来看,平武山车流量并不大,多数是一些卡车、货车、旅游车、以及追求刺激的年轻人开的快车。平武山拐弯处十分凶险,虽然车辆不多,但需要驾驶员集中全部注意力,在拐弯时不能只顾追求速度,而不顾生命。除此之外,他们在平武山上下山的过程中,并未看到任何一个徒步走路的人,毕竟,在环山路上步行,危险程度可想而知,苏义和老邓仅仅走了几百米,就深有体会。
其次,从事故现场的情况来看,有着诸多的疑点,这些疑点,苏义已经在勘察现场的时候记录了下来。现在再回头来思索这些疑点,一时片刻也很难理出一条具体的思路来,完全无法推测马青华到底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先撞山体,再撞围栏,然后加速驶下悬崖?
最后,是环山路的基础建设,也就是路灯、路障、摄像头等等。
苏义最为关注的当然是摄像头,并不是现在的摄像头,而是三年前的摄像头。
从事故报告中可以得知,三年前,环山路的事发现场附近并没有摄像头,但是,现场附近没有,并不代表其他地方没有。
按照正常逻辑来说,不管怎样,在环山路的入口处和出口处,必然会有摄像头,即使路口处因为信号不好还是无法实时传输,那么在靠近路口的其他公路上,也必然会有别的摄像头来帮助其记录下来往的车辆。
所以,只要用心找,肯定可以找到能够记录下来往山路过往车辆的摄像头,找到摄像头,再通过时间区域筛选,便可以找出当天晚上马青华的车辆是如何上山的。
可找出马青华上山的监控录像有用吗?又不是事故发生时的录像。
当然有用。至少,可以证明马青华确实开车上山了。除此之外,通过路上的监控电子眼,说不定可以拍摄到车内的情况,通过两人在开车时的状态,也能推测出一些情况来。
除此之外,苏义之所以想要查录像,主要是想看看,在相邻的那一段时间内,是否有其他车辆跟在马青华的车辆后面,如果有其他车辆的话,那么,那些车辆理应能够发现一些什么,说不定可以提供线索。
其实,这才是苏义的核心思路。
毕竟,没有现场监控录像的情况下,就只能寻找潜在的目击者了。
而如何寻找潜在目击者,变只能通过排查三年前的路口监控录像。
苏义将这条思路记下来,准备等会回去后,将这件重要任务交给姜瑜来做。因为姜瑜一直在排查监控录像,对这一块比较熟悉,也知道该怎么做才能最大化效率,而且他做事很认真,不会偷奸耍滑。
虽然只接触了三天,但苏义对姜瑜已经非常信任了。
当苏义在车上思考专心致志的时候,老邓也是很识时务地没有说话,他一直在专心开车,在进入市区前一句话都没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进去市区后,开始堵车了。老邓有些焦躁了起来,他点燃一支烟,探出半颗脑袋,一边抽烟,一边观察两侧的车况。
此时,苏义已经将思路理完了,看过了事故现场后,疑团反而愈发增多。
疑团增多,便说明那起交通事故确实是有问题的,也就证明苏义的思路没错。
除了事件本身的疑团外,还有些其他问题苏义没搞懂,比如,马青华交通事故有着这么多疑点,怎么就没有人专门进行立案调查呢?在事故报告中,写的是马青华酒驾,撞了身体后慌神又撞断围栏,接着跌落悬崖,可车上不是还有郑茜吗,难道她不会阻止?
苏义本想再给三年前那名负责这起交通事故的民警打个电话问问,但想了想,问应该也是白问,当时连立案都没立,民警连查都没查,只当成了普通的交通事故,他又怎么会知道这些事情呢?
当然了,事故报告中说的那种情况并不是没有可能,只是有些牵强而已。
但,车内的两个人都已经死了,路边又没有监控摄像,算是死无对证,想要还原当时的现场情况,确实十分困难,只能凭借一些细节进行推测。
苏义长吁一口气,将记事本收起,望向了车窗外。
案件还是很复杂,前路漫漫,他们只有一天的时间了,究竟能查到真相吗?
外面车水马龙,现在正是上班的高峰期,鸣笛声不断,周围充斥着喧嚣和热闹。
就在这时,手机铃声响起,苏义第一个念头便是肖杰,果然,掏出手机来之后,正是肖杰打来的。
苏义看了一眼手表,已经十点二十了,他记得案情发布会的时间是十点半,紧赶慢赶,竟然还是要迟到了。
苏义本不想接这个电话的,他都能想象得到肖杰要说什么。
可在铃声响到最后的时候,他还是接听了。
 ... -->>
对于苏义来说,此次平武山之行,收获还是很多的。
从图片中了解事故,和现场直接观看,效果天壤之别。
立体的东西,总能给人带来更多想象和推理的空间,破案同样如此。
在回来的路上,老邓负责开车,苏义拿出记事本,将此行发现的重点内容整理出来,记录在本子上,开始思索这些信息之间的相互关联。
首先,从整体上来看,平武山车流量并不大,多数是一些卡车、货车、旅游车、以及追求刺激的年轻人开的快车。平武山拐弯处十分凶险,虽然车辆不多,但需要驾驶员集中全部注意力,在拐弯时不能只顾追求速度,而不顾生命。除此之外,他们在平武山上下山的过程中,并未看到任何一个徒步走路的人,毕竟,在环山路上步行,危险程度可想而知,苏义和老邓仅仅走了几百米,就深有体会。
其次,从事故现场的情况来看,有着诸多的疑点,这些疑点,苏义已经在勘察现场的时候记录了下来。现在再回头来思索这些疑点,一时片刻也很难理出一条具体的思路来,完全无法推测马青华到底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先撞山体,再撞围栏,然后加速驶下悬崖?
最后,是环山路的基础建设,也就是路灯、路障、摄像头等等。
苏义最为关注的当然是摄像头,并不是现在的摄像头,而是三年前的摄像头。
从事故报告中可以得知,三年前,环山路的事发现场附近并没有摄像头,但是,现场附近没有,并不代表其他地方没有。
按照正常逻辑来说,不管怎样,在环山路的入口处和出口处,必然会有摄像头,即使路口处因为信号不好还是无法实时传输,那么在靠近路口的其他公路上,也必然会有别的摄像头来帮助其记录下来往的车辆。
所以,只要用心找,肯定可以找到能够记录下来往山路过往车辆的摄像头,找到摄像头,再通过时间区域筛选,便可以找出当天晚上马青华的车辆是如何上山的。
可找出马青华上山的监控录像有用吗?又不是事故发生时的录像。
当然有用。至少,可以证明马青华确实开车上山了。除此之外,通过路上的监控电子眼,说不定可以拍摄到车内的情况,通过两人在开车时的状态,也能推测出一些情况来。
除此之外,苏义之所以想要查录像,主要是想看看,在相邻的那一段时间内,是否有其他车辆跟在马青华的车辆后面,如果有其他车辆的话,那么,那些车辆理应能够发现一些什么,说不定可以提供线索。
其实,这才是苏义的核心思路。
毕竟,没有现场监控录像的情况下,就只能寻找潜在的目击者了。
而如何寻找潜在目击者,变只能通过排查三年前的路口监控录像。
苏义将这条思路记下来,准备等会回去后,将这件重要任务交给姜瑜来做。因为姜瑜一直在排查监控录像,对这一块比较熟悉,也知道该怎么做才能最大化效率,而且他做事很认真,不会偷奸耍滑。
虽然只接触了三天,但苏义对姜瑜已经非常信任了。
当苏义在车上思考专心致志的时候,老邓也是很识时务地没有说话,他一直在专心开车,在进入市区前一句话都没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进去市区后,开始堵车了。老邓有些焦躁了起来,他点燃一支烟,探出半颗脑袋,一边抽烟,一边观察两侧的车况。
此时,苏义已经将思路理完了,看过了事故现场后,疑团反而愈发增多。
疑团增多,便说明那起交通事故确实是有问题的,也就证明苏义的思路没错。
除了事件本身的疑团外,还有些其他问题苏义没搞懂,比如,马青华交通事故有着这么多疑点,怎么就没有人专门进行立案调查呢?在事故报告中,写的是马青华酒驾,撞了身体后慌神又撞断围栏,接着跌落悬崖,可车上不是还有郑茜吗,难道她不会阻止?
苏义本想再给三年前那名负责这起交通事故的民警打个电话问问,但想了想,问应该也是白问,当时连立案都没立,民警连查都没查,只当成了普通的交通事故,他又怎么会知道这些事情呢?
当然了,事故报告中说的那种情况并不是没有可能,只是有些牵强而已。
但,车内的两个人都已经死了,路边又没有监控摄像,算是死无对证,想要还原当时的现场情况,确实十分困难,只能凭借一些细节进行推测。
苏义长吁一口气,将记事本收起,望向了车窗外。
案件还是很复杂,前路漫漫,他们只有一天的时间了,究竟能查到真相吗?
外面车水马龙,现在正是上班的高峰期,鸣笛声不断,周围充斥着喧嚣和热闹。
就在这时,手机铃声响起,苏义第一个念头便是肖杰,果然,掏出手机来之后,正是肖杰打来的。
苏义看了一眼手表,已经十点二十了,他记得案情发布会的时间是十点半,紧赶慢赶,竟然还是要迟到了。
苏义本不想接这个电话的,他都能想象得到肖杰要说什么。
可在铃声响到最后的时候,他还是接听了。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