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溜中文网 www.clzw.net,元末新世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滁州城里众人喜忧参半的议论着渡江南征之事,对于滁州军来说,这是其能否把握时机,闯出一条生路的关键,镇抚大人此时雄心勃勃,他的眼光早已经越过长江,直指集庆了!
那里才是他最终的目标!
相比朱元璋此时已经拥兵数万,于志龙此时的本部军马数不过是朱镇抚的零头,靖安军也只是顺天军中的一部,而且即将面临益都路的大军来剿。
这次刘正风称王后,于志龙和赵石分别被其任为飞将军和副将。于志龙因为部队扩充,将吴四德任命为骑兵校尉,钱正、马如龙、纪献诚、明雄为步军校尉中的正尉、黄二、侯英、常智、穆春、罗成等皆为步兵校尉中的副尉,孙兴为亲兵校尉。
自刘正风将兵员配属给各将军后,于志龙现在的实际兵马已经有大约三千五百人,其中在两庄内的大约一千人,刘正风等人并不知情,而刘正风、刘启、秦占山、万金海、夏侯恩等的部属在扩充后,总数约六千,分为前后左右中军,每军上千人。
大战前一切似乎变得平静,于志龙每日夜忙于各部的训练,忙于城内民政的主导,好在有城内的谢林作为辅助,大部分琐事都交给了谢林。自入城后,刘正风、刘启、秦占山等人大肆招兵买马,训练士卒,闲暇时,则是享用现在的酒食和美色,其中尤以刘启、秦占山为最,县城内外的执政管理完全抛给了于志龙和谢林。
因为形势日益紧张,刘正风、秦占山等对部下的编练也是抓紧了许多,城内狭小驻扎不了这么士卒,几人也将大部属下驻扎在城外。
生逢乱世,手里有了兵马才不会发慌,刘正风等将领也知道此时的形势,这几天对日常操练都下了力气。只是大家都是野路子,具体到如何练法可就是大为迥异了。况且军中急缺有经验的教官,各人多是注重体力和兵器的训练,对于阵型之类的高难度科目几乎就是空白了。
于世昌倒是有心,时不时到于志龙营外扫一眼,看看于志龙所部的情况。
实事求是的说,顺天军各部都比较用心操练,毕竟这是未来决定诸人成败得失的大事,就是士卒们也明白这些训练的意义,谁也不想刚刚投奔过来就进了死地,所以长官怎么要求,士卒们都尽力完成。只是各部的成效不一而已。
于志龙所部最大的不同是他有不少的汉军和义兵,这些人以前多是受过一些训练的,还有明雄等有经验的一批低级军官主导,能够稍稍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开展训练,特别是一些简单的阵形变化,以及如何进攻,如何后撤,如何补位等非常有益的训练。
有了这些人的带动,各部的训练效果明显强于其他军,虽然刘启等人不承认,但是在于世昌的眼里还是能看出些不同。
“都打起精神来,用心练!”于世昌回去后,对己部更加严格,他看不起元军的那一套训练之法,凭着经验,令手下加大武技的训练强度,延长训练时间。当然,于世昌身体力行,与手下一同摸爬滚打在场上,这一点与于志龙所部类似,各部士卒见长官与自己一样每日一身泥,一身汗,也就没了叫苦叫累的念头
。
于世昌连着数日在营内吃住,脸色被磨练的明显粗糙,偶尔进城看望母亲辛氏,只心疼的辛氏念叨不已,特意给他亲自煮面,做了几个小菜,可惜于世昌事忙,很快就告辞回营。即便是于兰等想拉着他聊一聊靖安军一事都留不住。
各部士卒们对目前的待遇都是满意,这里不仅能吃饱饭,而且长官说了,打了胜仗后,还给金给银,分田地,兄弟们若想活出个人样,就得练好了本事与鞑子干一场!
刘正风、万金海等也常常如是到场上,与部曲们同练同吃在一起,倒是刘启、秦占山两人多是动口不动手,只是旁观督导,很少下场亲为。
期间城内打理的琐事多由谢林负责,刘正风的心思已经多不在此,好在谢林熟于治政,且精明伶俐,对于志龙的各项指令领会很快,而且还能根据自己的过往经验,发现其中不成熟的地方,及时提出不少建议。
在谢林眼里,于志龙此人有大志,对下属宽容,特别是对市井小民有着异常的亲切感和拳拳爱护之心。其爱心之切,令谢林都有些难以理解。而且于志龙对治政之道明显有着自己的思路和具体方法,在谢林看来,虽然激进,但并不是过于偏颇。
谢林私下交好赵石、吴四德、钱正等于志龙的亲近之人,侧面套取于志龙的身世,根据这些下属所述,于志龙并没有什么官宦身世,身边也从没有官家出身之人,但偏偏对当世治政之学又相当熟悉,此事倒颇为蹊跷。
也许是天赋其人,或从《资治通鉴》中通阅而来吧。谢林心中暗道。
&nb... -->>
滁州城里众人喜忧参半的议论着渡江南征之事,对于滁州军来说,这是其能否把握时机,闯出一条生路的关键,镇抚大人此时雄心勃勃,他的眼光早已经越过长江,直指集庆了!
那里才是他最终的目标!
相比朱元璋此时已经拥兵数万,于志龙此时的本部军马数不过是朱镇抚的零头,靖安军也只是顺天军中的一部,而且即将面临益都路的大军来剿。
这次刘正风称王后,于志龙和赵石分别被其任为飞将军和副将。于志龙因为部队扩充,将吴四德任命为骑兵校尉,钱正、马如龙、纪献诚、明雄为步军校尉中的正尉、黄二、侯英、常智、穆春、罗成等皆为步兵校尉中的副尉,孙兴为亲兵校尉。
自刘正风将兵员配属给各将军后,于志龙现在的实际兵马已经有大约三千五百人,其中在两庄内的大约一千人,刘正风等人并不知情,而刘正风、刘启、秦占山、万金海、夏侯恩等的部属在扩充后,总数约六千,分为前后左右中军,每军上千人。
大战前一切似乎变得平静,于志龙每日夜忙于各部的训练,忙于城内民政的主导,好在有城内的谢林作为辅助,大部分琐事都交给了谢林。自入城后,刘正风、刘启、秦占山等人大肆招兵买马,训练士卒,闲暇时,则是享用现在的酒食和美色,其中尤以刘启、秦占山为最,县城内外的执政管理完全抛给了于志龙和谢林。
因为形势日益紧张,刘正风、秦占山等对部下的编练也是抓紧了许多,城内狭小驻扎不了这么士卒,几人也将大部属下驻扎在城外。
生逢乱世,手里有了兵马才不会发慌,刘正风等将领也知道此时的形势,这几天对日常操练都下了力气。只是大家都是野路子,具体到如何练法可就是大为迥异了。况且军中急缺有经验的教官,各人多是注重体力和兵器的训练,对于阵型之类的高难度科目几乎就是空白了。
于世昌倒是有心,时不时到于志龙营外扫一眼,看看于志龙所部的情况。
实事求是的说,顺天军各部都比较用心操练,毕竟这是未来决定诸人成败得失的大事,就是士卒们也明白这些训练的意义,谁也不想刚刚投奔过来就进了死地,所以长官怎么要求,士卒们都尽力完成。只是各部的成效不一而已。
于志龙所部最大的不同是他有不少的汉军和义兵,这些人以前多是受过一些训练的,还有明雄等有经验的一批低级军官主导,能够稍稍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开展训练,特别是一些简单的阵形变化,以及如何进攻,如何后撤,如何补位等非常有益的训练。
有了这些人的带动,各部的训练效果明显强于其他军,虽然刘启等人不承认,但是在于世昌的眼里还是能看出些不同。
“都打起精神来,用心练!”于世昌回去后,对己部更加严格,他看不起元军的那一套训练之法,凭着经验,令手下加大武技的训练强度,延长训练时间。当然,于世昌身体力行,与手下一同摸爬滚打在场上,这一点与于志龙所部类似,各部士卒见长官与自己一样每日一身泥,一身汗,也就没了叫苦叫累的念头
。
于世昌连着数日在营内吃住,脸色被磨练的明显粗糙,偶尔进城看望母亲辛氏,只心疼的辛氏念叨不已,特意给他亲自煮面,做了几个小菜,可惜于世昌事忙,很快就告辞回营。即便是于兰等想拉着他聊一聊靖安军一事都留不住。
各部士卒们对目前的待遇都是满意,这里不仅能吃饱饭,而且长官说了,打了胜仗后,还给金给银,分田地,兄弟们若想活出个人样,就得练好了本事与鞑子干一场!
刘正风、万金海等也常常如是到场上,与部曲们同练同吃在一起,倒是刘启、秦占山两人多是动口不动手,只是旁观督导,很少下场亲为。
期间城内打理的琐事多由谢林负责,刘正风的心思已经多不在此,好在谢林熟于治政,且精明伶俐,对于志龙的各项指令领会很快,而且还能根据自己的过往经验,发现其中不成熟的地方,及时提出不少建议。
在谢林眼里,于志龙此人有大志,对下属宽容,特别是对市井小民有着异常的亲切感和拳拳爱护之心。其爱心之切,令谢林都有些难以理解。而且于志龙对治政之道明显有着自己的思路和具体方法,在谢林看来,虽然激进,但并不是过于偏颇。
谢林私下交好赵石、吴四德、钱正等于志龙的亲近之人,侧面套取于志龙的身世,根据这些下属所述,于志龙并没有什么官宦身世,身边也从没有官家出身之人,但偏偏对当世治政之学又相当熟悉,此事倒颇为蹊跷。
也许是天赋其人,或从《资治通鉴》中通阅而来吧。谢林心中暗道。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