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clzw.net,明末阴雄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定住,然后抬了下来。
随即被运送到挖好的坑里面,开始固定和安放,看着这一系列的行动,徐尔路有些疑惑地问道“孔大哥,这些圆筒是什么东西啊?”
“地雷!”孔有德看着他,笑着说道。
“地……雷是个什么东西?能炸的吗?”徐尔路还有些有不理解。
“是啊!这里面装的都是火药,只要一点燃,就会’嘭‘的一声爆炸,然后旁边的敌人就会被炸死!”
此话一出,徐尔路本能的往后退了两步,下意识的离这些东西远点,看到孔有德仍旧若无其事的在哪看着,才勉强大着胆子上来,继续询问关于地雷的事情。
其实地雷这东西,大明朝早就有了。
当时孔有德跟火炮局的负责人丁文说了一下地雷的事情,结果这货居然知道怎么做,搞得孔有德也是有些惊奇,随即跟他交谈了一番,才发现,早在大明初年,就有用地雷作战的例子。
那个时候的地雷结构比较简单,多为石壳,内装火药,插入引信后密封埋于地下,并加以伪装,在机匣中安置一套传动机构,当敌人踏动机索时,匣中的坠石下落,引起地雷爆炸,还有利用一条引信控制爆炸的群发雷。
得知那个时候就有触发型地雷的时候,孔有德震惊的无以复加,那可是明朝初年啊,居然都有触发型地雷了。
早在建文二年的时候,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建文帝朱允炆派大将军李景隆率领六十万大军,号称百万人,进抵白沟河,谋攻燕王朱棣官邸所在地北平,也就是现在的北京。
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率领率马步军是十余万人迎战,经过一连串的战斗,最终击败了李景隆。
据记载,在这场战役中,燕王军曾“藏火器地中,人马遇之,辄烂”,也就是早期对地雷的使用了。
尽管明朝的文人都有些吹牛皮的习惯,擅长各种春秋笔法,那场战役中,地雷的实战效果怎么样先不谈,但的的确确使用了地雷,而且是触发型的地雷。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明朝中后期,地雷的使用渐渐多了起来,不过主要还是在边军中使用,用于对付来犯的蒙古骑兵,随着使用的增加,地雷的效果也得到了改进,而且雷壳也从石头变成了铁铸。
万历八年,大明战神戚继光镇守蓟州时,曾制钢轮火石引爆装置“钢轮发火”。它是在机匣中安置一套传动机构,当敌人踏动机索时,匣中的坠石下落,带动钢轮转动,与火石急剧摩擦发火,引爆地雷。
而且发展到现在,地雷的种类有十多种。按引爆方式区分,有燃发、拉发、绊发、机发等。其布设方式,除单发雷外,还有利用一条引信控制爆炸的群发雷,一个母雷爆炸引爆若干子雷的“子母雷”。根据作战需要,还可将地雷设置在车上、建筑物内或用动物运载地雷冲阵。
大明朝的地雷种类让孔有德叹为观止,经过慎重选择之后,孔有德最后仍旧是选定了最传统的引线引爆,而且还是一条引线控制一枚地雷。
虽然触发型地雷更为便捷,埋下之后就可以不管了,但触发率还是不太高,当时工匠们试着制造了几十枚,用牲口去触发,结果只有三分之一被引爆,成功率还不算很高,相关技术还不太成熟。
至于一条引线控制的群发雷,也不大靠谱,如果在引线分路之前就熄灭了,那么这一大片地雷得不到引爆,对防御作战造成的影响绝对不小,所以还是老老实实单发雷吧。
不过为了减小工作量,孔有德的这些地雷,可不像后世战争中的那种小型地雷,而是超大号地雷。
每一枚地雷差不多都有两五十斤重,除开外壳的重量,里面一半是黑火药,一半是各种生锈的铁片,石头,瓷器碎片之类的,算起来装药量大概在一百斤左,算起来还是破片地雷。
尽管里面装的是黑火药,比不上三硝基甲苯之类的烈性炸药,但威力还是不容小觑的,毕竟红衣大炮发射一次的装药量也才不到三斤,却足以将一枚十斤重的实心炮弹,打出两公里的距离。
而且为了防止炸膛,为了抵抗着不到三斤火药的威力,红衣大炮被铸造的足足有三千斤中,可以想象,一百斤的火药被引爆,该有多么的恐怖。
这样的一枚地雷爆炸,杀伤范围饱受估计也在十丈,而且就算再这个范围之外,也不能避免受到影响,因为爆炸的时候肯定会有巨大的响声,惊天动地的巨响,甚至可能有人会因此被震得七窍流血。
而这样的地雷,孔有德足足带了一百二十个,耗费了足足一万多斤的火药,不过这些对孔有德来说并不算什么,当初拿下登州的时候,兵仗局库存的火药就有两万多斤。
而且后来平山兵工程成立之后,孔有德对火药局的投入更多,原料方面也不是问题,至少还能生产各四五万斤的火药,所以生产的速度也没有停下来,尽管一直在打仗,但现在的库存已经有三万多斤了,经得起这么耗费。
明军有至少三万五千人,一旦展开进攻,那就不是一面城墙的事情了,肯定是四面同时围攻,所以这一百二十枚地雷,将会平均分配到四个方向。
而且分布也很有讲究,呈扇形分布两排,一排十二枚,剩下的六枚,则被安排早靠近城门的位置,差不多十五丈,等到敌人聚集到城门的时候,六枚地雷一起引爆,敌人必然损伤惨重。
而且这个距离还是经过试验的,当初第一批地雷制造出来,黎贤能就按照孔有德的命令,运送一批到黄县,然后进行试爆,发现十五丈的位置刚好好,如果在近一些,就会对城墙造成影响。
每安放好一枚地雷,就有士兵在后方打一条通道,用于掩埋引线,因为担心引线被泥土中的水分弄潮湿而无法引燃,孔有德特地让人看了很多竹子,将内部的竹节打通,然后引线从中穿过,一直连接到城墙外面。(未完待续)
定住,然后抬了下来。
随即被运送到挖好的坑里面,开始固定和安放,看着这一系列的行动,徐尔路有些疑惑地问道“孔大哥,这些圆筒是什么东西啊?”
“地雷!”孔有德看着他,笑着说道。
“地……雷是个什么东西?能炸的吗?”徐尔路还有些有不理解。
“是啊!这里面装的都是火药,只要一点燃,就会’嘭‘的一声爆炸,然后旁边的敌人就会被炸死!”
此话一出,徐尔路本能的往后退了两步,下意识的离这些东西远点,看到孔有德仍旧若无其事的在哪看着,才勉强大着胆子上来,继续询问关于地雷的事情。
其实地雷这东西,大明朝早就有了。
当时孔有德跟火炮局的负责人丁文说了一下地雷的事情,结果这货居然知道怎么做,搞得孔有德也是有些惊奇,随即跟他交谈了一番,才发现,早在大明初年,就有用地雷作战的例子。
那个时候的地雷结构比较简单,多为石壳,内装火药,插入引信后密封埋于地下,并加以伪装,在机匣中安置一套传动机构,当敌人踏动机索时,匣中的坠石下落,引起地雷爆炸,还有利用一条引信控制爆炸的群发雷。
得知那个时候就有触发型地雷的时候,孔有德震惊的无以复加,那可是明朝初年啊,居然都有触发型地雷了。
早在建文二年的时候,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建文帝朱允炆派大将军李景隆率领六十万大军,号称百万人,进抵白沟河,谋攻燕王朱棣官邸所在地北平,也就是现在的北京。
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率领率马步军是十余万人迎战,经过一连串的战斗,最终击败了李景隆。
据记载,在这场战役中,燕王军曾“藏火器地中,人马遇之,辄烂”,也就是早期对地雷的使用了。
尽管明朝的文人都有些吹牛皮的习惯,擅长各种春秋笔法,那场战役中,地雷的实战效果怎么样先不谈,但的的确确使用了地雷,而且是触发型的地雷。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明朝中后期,地雷的使用渐渐多了起来,不过主要还是在边军中使用,用于对付来犯的蒙古骑兵,随着使用的增加,地雷的效果也得到了改进,而且雷壳也从石头变成了铁铸。
万历八年,大明战神戚继光镇守蓟州时,曾制钢轮火石引爆装置“钢轮发火”。它是在机匣中安置一套传动机构,当敌人踏动机索时,匣中的坠石下落,带动钢轮转动,与火石急剧摩擦发火,引爆地雷。
而且发展到现在,地雷的种类有十多种。按引爆方式区分,有燃发、拉发、绊发、机发等。其布设方式,除单发雷外,还有利用一条引信控制爆炸的群发雷,一个母雷爆炸引爆若干子雷的“子母雷”。根据作战需要,还可将地雷设置在车上、建筑物内或用动物运载地雷冲阵。
大明朝的地雷种类让孔有德叹为观止,经过慎重选择之后,孔有德最后仍旧是选定了最传统的引线引爆,而且还是一条引线控制一枚地雷。
虽然触发型地雷更为便捷,埋下之后就可以不管了,但触发率还是不太高,当时工匠们试着制造了几十枚,用牲口去触发,结果只有三分之一被引爆,成功率还不算很高,相关技术还不太成熟。
至于一条引线控制的群发雷,也不大靠谱,如果在引线分路之前就熄灭了,那么这一大片地雷得不到引爆,对防御作战造成的影响绝对不小,所以还是老老实实单发雷吧。
不过为了减小工作量,孔有德的这些地雷,可不像后世战争中的那种小型地雷,而是超大号地雷。
每一枚地雷差不多都有两五十斤重,除开外壳的重量,里面一半是黑火药,一半是各种生锈的铁片,石头,瓷器碎片之类的,算起来装药量大概在一百斤左,算起来还是破片地雷。
尽管里面装的是黑火药,比不上三硝基甲苯之类的烈性炸药,但威力还是不容小觑的,毕竟红衣大炮发射一次的装药量也才不到三斤,却足以将一枚十斤重的实心炮弹,打出两公里的距离。
而且为了防止炸膛,为了抵抗着不到三斤火药的威力,红衣大炮被铸造的足足有三千斤中,可以想象,一百斤的火药被引爆,该有多么的恐怖。
这样的一枚地雷爆炸,杀伤范围饱受估计也在十丈,而且就算再这个范围之外,也不能避免受到影响,因为爆炸的时候肯定会有巨大的响声,惊天动地的巨响,甚至可能有人会因此被震得七窍流血。
而这样的地雷,孔有德足足带了一百二十个,耗费了足足一万多斤的火药,不过这些对孔有德来说并不算什么,当初拿下登州的时候,兵仗局库存的火药就有两万多斤。
而且后来平山兵工程成立之后,孔有德对火药局的投入更多,原料方面也不是问题,至少还能生产各四五万斤的火药,所以生产的速度也没有停下来,尽管一直在打仗,但现在的库存已经有三万多斤了,经得起这么耗费。
明军有至少三万五千人,一旦展开进攻,那就不是一面城墙的事情了,肯定是四面同时围攻,所以这一百二十枚地雷,将会平均分配到四个方向。
而且分布也很有讲究,呈扇形分布两排,一排十二枚,剩下的六枚,则被安排早靠近城门的位置,差不多十五丈,等到敌人聚集到城门的时候,六枚地雷一起引爆,敌人必然损伤惨重。
而且这个距离还是经过试验的,当初第一批地雷制造出来,黎贤能就按照孔有德的命令,运送一批到黄县,然后进行试爆,发现十五丈的位置刚好好,如果在近一些,就会对城墙造成影响。
每安放好一枚地雷,就有士兵在后方打一条通道,用于掩埋引线,因为担心引线被泥土中的水分弄潮湿而无法引燃,孔有德特地让人看了很多竹子,将内部的竹节打通,然后引线从中穿过,一直连接到城墙外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