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父整人篇 (1/2)
醋溜中文网 www.clzw.net,少年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3月11日,刘彻下诏:封卫青为长平侯。同时被封的还有卫青的两个部将:苏建被封为平陵侯。6月18日,张次公被封为岸头侯。
论功行赏之后,刘彻却被一棘手的问题卡住了:到底是撤军?还是派军驻守此地?不过,这一难题很快就有了结果。替皇帝排除疑难的人,还是主父偃。
主父偃之所以能找到工作,是因他以儒者身份见到了刘彻。自孔子以来,儒者多数都是反战的。然而当主父偃找到饭碗后,他决定干回他的老本行:纵横家!
有口才而无谋略,那是无法端稳纵横家这碗饭的。还好苦练多年,主父偃的纵横学专业知识并没废掉。于是当他闻听卫青拿下河套地区后,立即向刘彻提交了一重要议案。
这次,他没有叫嚣反战。恰恰相反,他要脱下反战外衣,露出好战的本色!主父偃的议案书大致如下:河套地区土地肥沃,又有黄河天堑,当年蒙恬就曾在这里筑城驻军,抗击匈奴。我们汉朝也应像蒙恬那样,修缮故城,建立郡县。这样不但可减少粮食运输成本,同时会给匈奴形成巨大威胁。
主父偃的议案交上去后,刘彻没有独断。而是上朝举行公议。没想到主父偃的议案,不但没得到响应,反而受到攻击。甚至有人公开跟主父偃辩论,骂他无聊。
古稀老头公孙弘据理力争,反驳主父偃“旧秦曾在河套地区设郡县,那是没错的。问题是蒙恬曾发三十万大军在黄河以北筑城,修了很久都没成功,后来不得已放弃”公孙弘语言老道,没有将话说绝。不过意思大家都是明白的:人家蒙恬费了这么多人马都没整出花样来。难道咱们还要吃饱没事干,去吃那些苦吗?
公孙弘的观点代表了广大汉朝公卿们的意见。但却不能代表刘彻的想法。算起来,刘彻对公孙弘不满意,这已是第三次了。这次,刘彻再次否定公孙弘,决定采用主父偃的建议,在河套地区设郡驻军。同时,刘彻也决定放弃这次被匈奴抢去的上谷郡斗辟县的造阳地,这土地就给你们匈奴了!怎么样?不吃亏吧?
刘彻在河套地区设立朔方、五原二郡,调动十万人前去筑城。承包这一大工程的包工头,就是刚刚跟随卫青出征立功、被封为平陵侯的苏建。除筑城外,苏建同时承包的附加工程还有修缮蒙恬所筑的要塞、巩固黄河屏障…
为替祖宗报仇、为成就汉武雄风,刘彻这次真是下了血本。修城,那是要材料的。材料从哪来?从中原运去。谁来运?当然是民工。无论修城的士兵还是运材料的民工,都得吃饭。这都得花钱。
具体花了多少钱,没人能说得清楚。于是,开辟西南夷,再加上修这个河南地,刘彻终于开始动用父祖两代人为他积累下的国库了。从此之后,文景之治时的百姓攀比买宝马,粮食烂在仓库里的好日子,一去再不复返了…
国库没钱了,可城还没修好,怎么办?刘彻当即想到一招:夏季,刘彻将十万人移往朔方郡。以民养民,同时军民合作,共同守城,匈奴要想打进来,就不怎么容易喽。也正因此,汉朝对匈奴作战,从此化被动为主动。
这汉武帝反击匈奴三大战之第一战河南之战的功劳,卫青算一份、主父偃算一份、苏建算一份;刘彻算大部分。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尝到甜头的主父偃再接再厉,又立了两个大功。第一个是建议移民替刘彻守陵。
生前修墓,这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传统。皇帝也是人,也得在生前就替自己准备后事,于是就有了皇陵。刘彻登基仅仅两年,便也开始给自己修筑茂陵。转眼12年过去了,可那里人气一直低迷。这就给了主父偃一表现的机会。
主父偃给刘彻提了一建议“我想到一个替陛下刷人气的办法。办法很简单,就是将全国各地的富豪全迁到茂陵。这样做有两个好处:1拔掉豪强在当地盘根错节的势力;2借他们带动首都的消费市场,扩大内需,缓解当前国库不充裕的燃眉之急。最后,随着这些人的到来,茂陵的人气那可是呼呼的直刷而上”
一切损人利已的提案,刘彻一般都是不会放过的。于是刘彻又采纳主父偃建议,下令:全国各郡国的富豪,凡身家在三百万以上的,必须到茂陵报到!
当时关东名气最盛的大侠、河内郡轵县人郭解亦在被徙的名单中。郭解不愿迁居,特托人向卫青求恳。卫青于是去见汉武帝说“郭解一介平民,不应迁徙啊”刘彻摇首不答。等卫青退出后,他笑顾左右道“一介布衣,能使将军为他说情,这还好算得贫穷吗”
郭解无奈只好举家收拾行装,准备入关。当时关东民众争来相送,于是入关后的郭解侠名更盛。当时有郭解的同乡杨季主。其子杨椽经常向郭解勒索财物,郭解也慷慨给予。偏郭解的侄子代为不平,竟把杨椽砍去首级。杨季主悲愤之下,派人入京控诉。谁知此人又被砍去头颅。帝国腹心之地连出两件无头命案,当然轰动一时。刘彻下令严查,限期破案!
此时郭解已闻得风声,东逃... -->>
3月11日,刘彻下诏:封卫青为长平侯。同时被封的还有卫青的两个部将:苏建被封为平陵侯。6月18日,张次公被封为岸头侯。
论功行赏之后,刘彻却被一棘手的问题卡住了:到底是撤军?还是派军驻守此地?不过,这一难题很快就有了结果。替皇帝排除疑难的人,还是主父偃。
主父偃之所以能找到工作,是因他以儒者身份见到了刘彻。自孔子以来,儒者多数都是反战的。然而当主父偃找到饭碗后,他决定干回他的老本行:纵横家!
有口才而无谋略,那是无法端稳纵横家这碗饭的。还好苦练多年,主父偃的纵横学专业知识并没废掉。于是当他闻听卫青拿下河套地区后,立即向刘彻提交了一重要议案。
这次,他没有叫嚣反战。恰恰相反,他要脱下反战外衣,露出好战的本色!主父偃的议案书大致如下:河套地区土地肥沃,又有黄河天堑,当年蒙恬就曾在这里筑城驻军,抗击匈奴。我们汉朝也应像蒙恬那样,修缮故城,建立郡县。这样不但可减少粮食运输成本,同时会给匈奴形成巨大威胁。
主父偃的议案交上去后,刘彻没有独断。而是上朝举行公议。没想到主父偃的议案,不但没得到响应,反而受到攻击。甚至有人公开跟主父偃辩论,骂他无聊。
古稀老头公孙弘据理力争,反驳主父偃“旧秦曾在河套地区设郡县,那是没错的。问题是蒙恬曾发三十万大军在黄河以北筑城,修了很久都没成功,后来不得已放弃”公孙弘语言老道,没有将话说绝。不过意思大家都是明白的:人家蒙恬费了这么多人马都没整出花样来。难道咱们还要吃饱没事干,去吃那些苦吗?
公孙弘的观点代表了广大汉朝公卿们的意见。但却不能代表刘彻的想法。算起来,刘彻对公孙弘不满意,这已是第三次了。这次,刘彻再次否定公孙弘,决定采用主父偃的建议,在河套地区设郡驻军。同时,刘彻也决定放弃这次被匈奴抢去的上谷郡斗辟县的造阳地,这土地就给你们匈奴了!怎么样?不吃亏吧?
刘彻在河套地区设立朔方、五原二郡,调动十万人前去筑城。承包这一大工程的包工头,就是刚刚跟随卫青出征立功、被封为平陵侯的苏建。除筑城外,苏建同时承包的附加工程还有修缮蒙恬所筑的要塞、巩固黄河屏障…
为替祖宗报仇、为成就汉武雄风,刘彻这次真是下了血本。修城,那是要材料的。材料从哪来?从中原运去。谁来运?当然是民工。无论修城的士兵还是运材料的民工,都得吃饭。这都得花钱。
具体花了多少钱,没人能说得清楚。于是,开辟西南夷,再加上修这个河南地,刘彻终于开始动用父祖两代人为他积累下的国库了。从此之后,文景之治时的百姓攀比买宝马,粮食烂在仓库里的好日子,一去再不复返了…
国库没钱了,可城还没修好,怎么办?刘彻当即想到一招:夏季,刘彻将十万人移往朔方郡。以民养民,同时军民合作,共同守城,匈奴要想打进来,就不怎么容易喽。也正因此,汉朝对匈奴作战,从此化被动为主动。
这汉武帝反击匈奴三大战之第一战河南之战的功劳,卫青算一份、主父偃算一份、苏建算一份;刘彻算大部分。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尝到甜头的主父偃再接再厉,又立了两个大功。第一个是建议移民替刘彻守陵。
生前修墓,这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传统。皇帝也是人,也得在生前就替自己准备后事,于是就有了皇陵。刘彻登基仅仅两年,便也开始给自己修筑茂陵。转眼12年过去了,可那里人气一直低迷。这就给了主父偃一表现的机会。
主父偃给刘彻提了一建议“我想到一个替陛下刷人气的办法。办法很简单,就是将全国各地的富豪全迁到茂陵。这样做有两个好处:1拔掉豪强在当地盘根错节的势力;2借他们带动首都的消费市场,扩大内需,缓解当前国库不充裕的燃眉之急。最后,随着这些人的到来,茂陵的人气那可是呼呼的直刷而上”
一切损人利已的提案,刘彻一般都是不会放过的。于是刘彻又采纳主父偃建议,下令:全国各郡国的富豪,凡身家在三百万以上的,必须到茂陵报到!
当时关东名气最盛的大侠、河内郡轵县人郭解亦在被徙的名单中。郭解不愿迁居,特托人向卫青求恳。卫青于是去见汉武帝说“郭解一介平民,不应迁徙啊”刘彻摇首不答。等卫青退出后,他笑顾左右道“一介布衣,能使将军为他说情,这还好算得贫穷吗”
郭解无奈只好举家收拾行装,准备入关。当时关东民众争来相送,于是入关后的郭解侠名更盛。当时有郭解的同乡杨季主。其子杨椽经常向郭解勒索财物,郭解也慷慨给予。偏郭解的侄子代为不平,竟把杨椽砍去首级。杨季主悲愤之下,派人入京控诉。谁知此人又被砍去头颅。帝国腹心之地连出两件无头命案,当然轰动一时。刘彻下令严查,限期破案!
此时郭解已闻得风声,东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