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对策篇 (2/2)
美女中文网 clzw.net,少年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连皇帝老本都亏进去了。但贾谊会告诉你:他的削权方案,不会出现以上耸人听闻的流血事件。在贾谊看来,只要大力对封国实行分封制,长此以往,诸侯国的力量肯定会越削越弱。道理很简单:封国如蛋糕,开始由祖辈一人包揽;祖辈生出两个儿子,那么实行分封制后,蛋糕就不得不割成两半;两个儿子又各生出两个孙子,那么蛋糕就继续对半切…以切蛋糕的方式进行继承遗产,这是符合中国人思维的。这样做的好处是:你有饭吃、我有饭吃、大家都有饭吃。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孔圣人提出的齐家治国理念“和”。于是,封国内部的王子王孙们得了利益,皇帝更得便宜。这样只有一个结果:中央越来越强,诸侯越来越弱。想造反?先掂量自己吧!或许有人会问:那么如各诸侯国联合起来造反呢?这个问题不要太担心。中国历史证明:所谓联合造反,首先要考虑分成问题。一个诸侯王造反是死,十个诸侯王造反同样是死;但一个诸侯王造反如成功的话,得到的是一大块;如十个诸侯王联合造反的话,得到的不过是十分之一。付出成本与收益利润不成正比,肯定会吓退这些人。造反或成功的概率大大降低。或许又有人问:如某个诸侯国繁殖能力差,子孙太少,占在份额仍然很大。对这样的情况怎么办?别担心,这个问题贾谊已做了周密布置。贾谊认为如出现此情况,保留其封国,但必须架空王位,由中央政府派出的国相主持国家行政,等到他们子孙多了,再授权他们。以上方案,如非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太有才了。然而可惜的是,刘恒此时没采纳这一建议。而采纳了《治安策》中提出的另一个建议:鼓励被废的诸侯或逐臣自杀。刘恒之所以接受贾谊这一建议,是因他之前吃了亏。比如流放淮南王刘长,如当初在拘禁之前就鼓励他自杀,那么就不会落下一个杀弟之名;再如逮捕周勃事件,如聪明一点,怂恿他也自杀了,就不会出现薄太后对他甩头巾破口大骂的难堪事件,更不会落下一个狡兔死,走狗烹的不良国君形象。写了那么多策论,竟然只用了一条!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不公的命运以及种种坏运气,似要联合起来,整死这位少年天才贾谊了…自杀的淮南王刘长身后留下儿子四人。如说刘恒对弟弟之死有愧疚之心,诚心谢罪;那么淮南王的爵位应该落到这四个小朋友之中的任何一位。可事实上汉文帝8年(BC172)5月11日,刘恒只把刘长的这四个儿子全封为侯,而不是王:阜陵侯刘安、安阳侯刘勃、阳周侯刘赐、东城侯刘良。当然,贾谊上疏反对封侯,贾谊的意思是应该让这四个小朋友安安心心的做百姓。不要说王,连侯也不该封。不过刘恒不听。但群众的眼睛是明亮的。不久,刘恒就突然听到一首刺耳的民谣“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这歌谣当然是对刘恒杀弟的最好诠释,也是刘恒最不愿意听到的。对刘恒来说:他想洗去心灵的罪孽,这将是一条怎样漫长的道路啊!贾谊《治安策》中,大臣一旦有罪,就鼓励自杀的典型马上就有了。但没想到刘恒选中的人竟然是自己的舅舅薄昭!事情是这样的:汉文帝10年(BC170)薄昭不知何故杀了一个汉使,于是刘恒便抓他来问罪。可是呢,刘恒又不忍心亲自动手,于是派遣一堆公卿去薄昭家中陪他喝酒,且暗示道:给你吃好喝好,就是希望你在地下不要饿着,请你好自为之吧!薄昭一愣:好家伙,竟然是来鼓励我自杀的!想我自杀?两个字:没门!于是,众公卿只见薄昭酒照喝、舞照跳,就是迟迟不见他挥刀割脖子,连装也不见他装一个!漂亮的理念,贯彻起来怎么就这么难啊!于是刘恒再想一招,令文武百官穿着孝服,前往薄昭家中大声哭丧。一堆活人对着一个活人哭丧,这要你自行了断的道理,实在太过明显了。薄昭走投无路,只得自杀!刘恒以为:鼓励犯罪之人自杀,他就能逃脱一个坏名声?可事实上,后世仍有人对汉文帝的这种做法攻击不已,甚至认为此等做法愚不可及!如司马光就认为,刘长和薄昭活着时,都是被刘恒宠惯了的。如当初刘恒知道防患于未然,又怎会接连闹出两出悲剧来呢?当上了梁怀王太傅后的贾谊的坏日子没有停止。不公的命运,再次以坏运气去毁灭这个少年天才!汉文帝11年(BC169)6月,发生了一件出乎意外的事,梁怀王刘揖骑马,不小心摔下来死了。死的时候,也还没来得及留下一个接班的种。刘恒当初是怎么跟贾谊说的:好好调教我这个心爱的小儿子。难道贾谊调教的就是这等结果吗?当然了,堕马而死,那是偶然事件,跟老师怎么扯的上关系呢?但贾谊却公开说“我做为太傅,有罪”这是永远也不能救赎的心灵之罪,即使再多的泪水也不能!贾谊上了生命中最后一篇奏章:请为梁王立后,就立窦皇后最喜欢的、您的二儿子刘武。还说淮阳国太小了,不如取消,将土地分给梁、淮南两国。刘恒接纳贾谊的临终遗愿,将淮阳王刘武徙为梁王,北界泰山,西至高阳,得大县四十余城。又将城阳王刘喜徙为淮南王。
连皇帝老本都亏进去了。但贾谊会告诉你:他的削权方案,不会出现以上耸人听闻的流血事件。在贾谊看来,只要大力对封国实行分封制,长此以往,诸侯国的力量肯定会越削越弱。道理很简单:封国如蛋糕,开始由祖辈一人包揽;祖辈生出两个儿子,那么实行分封制后,蛋糕就不得不割成两半;两个儿子又各生出两个孙子,那么蛋糕就继续对半切…以切蛋糕的方式进行继承遗产,这是符合中国人思维的。这样做的好处是:你有饭吃、我有饭吃、大家都有饭吃。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孔圣人提出的齐家治国理念“和”。于是,封国内部的王子王孙们得了利益,皇帝更得便宜。这样只有一个结果:中央越来越强,诸侯越来越弱。想造反?先掂量自己吧!或许有人会问:那么如各诸侯国联合起来造反呢?这个问题不要太担心。中国历史证明:所谓联合造反,首先要考虑分成问题。一个诸侯王造反是死,十个诸侯王造反同样是死;但一个诸侯王造反如成功的话,得到的是一大块;如十个诸侯王联合造反的话,得到的不过是十分之一。付出成本与收益利润不成正比,肯定会吓退这些人。造反或成功的概率大大降低。或许又有人问:如某个诸侯国繁殖能力差,子孙太少,占在份额仍然很大。对这样的情况怎么办?别担心,这个问题贾谊已做了周密布置。贾谊认为如出现此情况,保留其封国,但必须架空王位,由中央政府派出的国相主持国家行政,等到他们子孙多了,再授权他们。以上方案,如非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太有才了。然而可惜的是,刘恒此时没采纳这一建议。而采纳了《治安策》中提出的另一个建议:鼓励被废的诸侯或逐臣自杀。刘恒之所以接受贾谊这一建议,是因他之前吃了亏。比如流放淮南王刘长,如当初在拘禁之前就鼓励他自杀,那么就不会落下一个杀弟之名;再如逮捕周勃事件,如聪明一点,怂恿他也自杀了,就不会出现薄太后对他甩头巾破口大骂的难堪事件,更不会落下一个狡兔死,走狗烹的不良国君形象。写了那么多策论,竟然只用了一条!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不公的命运以及种种坏运气,似要联合起来,整死这位少年天才贾谊了…自杀的淮南王刘长身后留下儿子四人。如说刘恒对弟弟之死有愧疚之心,诚心谢罪;那么淮南王的爵位应该落到这四个小朋友之中的任何一位。可事实上汉文帝8年(BC172)5月11日,刘恒只把刘长的这四个儿子全封为侯,而不是王:阜陵侯刘安、安阳侯刘勃、阳周侯刘赐、东城侯刘良。当然,贾谊上疏反对封侯,贾谊的意思是应该让这四个小朋友安安心心的做百姓。不要说王,连侯也不该封。不过刘恒不听。但群众的眼睛是明亮的。不久,刘恒就突然听到一首刺耳的民谣“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这歌谣当然是对刘恒杀弟的最好诠释,也是刘恒最不愿意听到的。对刘恒来说:他想洗去心灵的罪孽,这将是一条怎样漫长的道路啊!贾谊《治安策》中,大臣一旦有罪,就鼓励自杀的典型马上就有了。但没想到刘恒选中的人竟然是自己的舅舅薄昭!事情是这样的:汉文帝10年(BC170)薄昭不知何故杀了一个汉使,于是刘恒便抓他来问罪。可是呢,刘恒又不忍心亲自动手,于是派遣一堆公卿去薄昭家中陪他喝酒,且暗示道:给你吃好喝好,就是希望你在地下不要饿着,请你好自为之吧!薄昭一愣:好家伙,竟然是来鼓励我自杀的!想我自杀?两个字:没门!于是,众公卿只见薄昭酒照喝、舞照跳,就是迟迟不见他挥刀割脖子,连装也不见他装一个!漂亮的理念,贯彻起来怎么就这么难啊!于是刘恒再想一招,令文武百官穿着孝服,前往薄昭家中大声哭丧。一堆活人对着一个活人哭丧,这要你自行了断的道理,实在太过明显了。薄昭走投无路,只得自杀!刘恒以为:鼓励犯罪之人自杀,他就能逃脱一个坏名声?可事实上,后世仍有人对汉文帝的这种做法攻击不已,甚至认为此等做法愚不可及!如司马光就认为,刘长和薄昭活着时,都是被刘恒宠惯了的。如当初刘恒知道防患于未然,又怎会接连闹出两出悲剧来呢?当上了梁怀王太傅后的贾谊的坏日子没有停止。不公的命运,再次以坏运气去毁灭这个少年天才!汉文帝11年(BC169)6月,发生了一件出乎意外的事,梁怀王刘揖骑马,不小心摔下来死了。死的时候,也还没来得及留下一个接班的种。刘恒当初是怎么跟贾谊说的:好好调教我这个心爱的小儿子。难道贾谊调教的就是这等结果吗?当然了,堕马而死,那是偶然事件,跟老师怎么扯的上关系呢?但贾谊却公开说“我做为太傅,有罪”这是永远也不能救赎的心灵之罪,即使再多的泪水也不能!贾谊上了生命中最后一篇奏章:请为梁王立后,就立窦皇后最喜欢的、您的二儿子刘武。还说淮阳国太小了,不如取消,将土地分给梁、淮南两国。刘恒接纳贾谊的临终遗愿,将淮阳王刘武徙为梁王,北界泰山,西至高阳,得大县四十余城。又将城阳王刘喜徙为淮南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