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溜中文网 www.clzw.net,清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下-兵-工厂造出的虎蹲炮,在工艺上也比不上戚继光时代。
要想增加火器的威力,就要先加强火炮和火铳的稳定性。如此,改进炼铁工作,加强锻造技术就是重中之重。
想到这里,孟清和再次挠头。
他不是工科出身,脑子里的存货大多来自非学术渠道,很多还很不靠谱。这就像是知道历史的大致方向,却无法精准说出每个阶段发生的主要事件一样。
所以,要想实现火器的技术革命,需要更专业的人才。
兵仗局,军器局,各地杂造局,肯定有不少技艺娴熟的工匠。据闻工部左侍郎对冶炼一途很有研究,或许,可以讨教一下?
摇摇头,他出面不合适。之前一场嘴仗,几乎得罪了满朝文臣,敢向六部官员递帖子,绝对是摔回脸上的下场。
目光转向向永乐帝汇报工作的朱高煦,再瞄一眼被召过去的朱高燧。
这两位倒能试一试。
论起最合适的人选,其实还是朱高炽。在永乐帝的三个儿子里,属他和文臣的关系铁。
孟清和皱了一下眉,以目前情况来看,请他帮忙可不是个好主意。
“兴宁伯,天子召见。”
郑和走过来,打断了孟清和的思绪。
收敛心神,他果真是喜欢七想八想,八字一撇还没画出去,直接就想着捺该往哪里画了。
但是,既然打定主意要搭郑和下西洋的顺风船,有可能的话,还要去美洲溜达一圈,加强舰队的炮火威力势在必行。
谁知道远洋途中会遇上什么?
未雨绸缪,从最坏的方向考虑,不说做好完全的准备,照顾到大部分细节总是可以的。
如果能先一步登上美洲大陆,说不定历史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小冰河时期,绚烂文明之后的文化倒退还会出现吗?
孟清和不知道。但他愿意为此努力一回。
历史将他送到这个时代,从一只小虾米奋斗到长出了螯钳,不挥舞几下,实在是说不过去。夹不到人,夹几下空气,听几声响也是好的。
跟着郑和走到永乐帝跟前,孟清和纳头便拜。
“臣拜见陛下。”
“起来。”
朱棣的心情很好,笑入眼底,红光满面。
“朕听高煦说了,兴宁伯一心为国,再立大功,朕心甚慰。”
“陛下夸赞,臣不敢当。臣只是尽了本分,大功当归高阳郡王和三皇子。”
孟清和十分谦虚,万分诚恳。
表示有朱高燧的支持,他在大宁城的工作才能进展得如此顺利。
有高阳郡王在开平卫的努力,犀利的火器才真正问世。
“大功当首推两位皇子。”
朱高煦分功,孟清和推辞,顺便提出了朱高燧。
朱高煦兄弟俩再遭朱棣表扬,很是不好意思,又把沈瑄扒拉出来,如果没有定远侯支援粮饷,并派兵支持边军在大漠的套牛羊活动,他们也不会屡次收到父皇夸赞。
所以,功劳要分,赏赐同样要分。
“你们能够如此,朕很高兴。”
朱棣有些感慨,决定四个人都赏,包括参与改造火器的杂造局工匠,以及边军上下,都要论功行赏。
“陛下英明,吾皇万岁万万岁!”
有赏赐,当然要谢恩。
这一次,连同朱高煦朱高燧在内,因为备边和火器一事受到封赏,永乐帝更是提前封朱高煦为汉王,朱高燧为赵王,封地未定,只俸禄增加千石,且命工部制仪仗,用曲柄红素圆伞,画瑞草文,如亲王制。
旨意送达京师,朝臣震动。
朱高煦朱高燧突然封王,世子却依旧是世子,往好了想,是天子有意封其为皇太子。往坏处想,天子已彻底厌恶了世子。两个弟弟封王,却独留下他一个,地位何其尴尬。
与封王旨意一同下达的,还有对沈瑄和孟清和的封赏。
特进沈瑄光禄大夫柱国,加禄千石。追赠沈瑄父沈良为安国公,母为安国夫人。
赐孟清和金银彩钞,文绮布帛。追赠孟清和父为伯爵,封其母为伯夫人,赏玉牌锦衣。
北平行部,大宁都司,开平卫指挥使司上下各有封赏。
武官进位,边军进禄,发新袢袄,粮钞。
杂造局大使及副使赏银三十两,钞一百锭。工匠以功劳大小,赏银宝绮帛有差。
借这次机会,永乐帝将之前压下的恩赏,变相发给了孟清和。
官依旧没升,但赏下的金银,以及追赠孟广智爵位,却是天上砸下来的大馅饼。
子有爵和父子皆有爵,完全是两回事。
不提孟王氏,连孟清和的两位嫂嫂,身份都在无形中提高。虽无命妇身份,却也不会被人小看。孟三姐和孟五姐未来也将顺畅许多。
孟清和尽量控制着表情,上翘的嘴角却怎么也压不下来。接下来的数日,更是日日脸上带笑,见到某几位不太对付的文官,也是笑脸相迎,一致对方拉起一级警报,生怕兴宁伯再设套钻。
“兴宁伯感沐天恩,赤子知心。”
朱棣对孟清和的评语很正面,其中不乏有郑和敲边鼓说好话的功劳。
朱高煦和朱高燧正为封王高兴,很能体会孟十二郎的心情。三人凑到一起,往往能一乐一整天,嘴角咧到耳根,一口白牙闪亮。
每当这个时候,跟随在三人身边的内侍和亲卫都会默默转头。要么抬头望天,要么低头看地。总之,亲王和伯爵相对傻笑,他们坚决没看到。
孟清和的好心情一直持续着。
朱棣召他去问话,奏对中,也是灵感迸发,口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利落。在朱棣问及鞑靼的问题时,武将基本主张“派兵去谈”,文臣讲究以理服人,却也不反对派兵,先礼后兵嘛。
沈瑄没出言,却似同意朱能派兵的意见。
孟清和拽了一下沈瑄的衣角,“都督,还有瓦剌……”
“瓦剌?”
沈瑄眉毛一挑,表示明白,然后出言,陛下,光打鞑靼还不够,顺便连瓦剌一起收拾吧。
朱棣深以为然,朱能张辅等大声叫好。
文臣盘算着该如何下笔成文,让正义站在自己一边。
朱高煦和朱高燧摩拳擦掌,有幸旁听的朵颜三卫首领双眼放出了绿光。
抢完鞑靼再去抢瓦剌?
一个字,好!
三个字,非常好!
五个字,好得不能再好!
孟清和瞠目结舌,他只是想提醒沈瑄,可以建议天子,也向瓦剌派遣使者,送去一分玺书,内容可以随便写几句,目的是引起鞑靼的警觉,把水搅得更混。
结果怎么会被理解成连瓦剌也要打?
“侯爷,那个……”
孟清和还想矫正一下,却发现根本没用。除了他,自天子以下,包括文臣在内,都脖子冒青筋,各种为战争兴奋中。
这不合常理!
没道理清风朗月的翰林侍读也如此好战。
脑袋上冒出了问号,手腕忽然被握住。热度透过衣袖传来,孟清和吓了一跳,两忙看向距离最近的张辅,即使对方没注意到,仍不自觉的心跳加速。
大红麒麟服,精致的衣角,修长的手指扣在他的腕子上。
孟清和下意识挣了一下,手指却更加用力,急得头上冒汗,沈瑄却突然放开了他。
松口气,借着衣袖的遮掩,捏了一下刚刚能攥住的地方,耳根有些发红。
似乎,还留着不属于他的温度。
站在稍远处的杨铎突然抬头,看向沈瑄和孟清和所站的位置,双眸中闪过了一抹深思。
下-兵-工厂造出的虎蹲炮,在工艺上也比不上戚继光时代。
要想增加火器的威力,就要先加强火炮和火铳的稳定性。如此,改进炼铁工作,加强锻造技术就是重中之重。
想到这里,孟清和再次挠头。
他不是工科出身,脑子里的存货大多来自非学术渠道,很多还很不靠谱。这就像是知道历史的大致方向,却无法精准说出每个阶段发生的主要事件一样。
所以,要想实现火器的技术革命,需要更专业的人才。
兵仗局,军器局,各地杂造局,肯定有不少技艺娴熟的工匠。据闻工部左侍郎对冶炼一途很有研究,或许,可以讨教一下?
摇摇头,他出面不合适。之前一场嘴仗,几乎得罪了满朝文臣,敢向六部官员递帖子,绝对是摔回脸上的下场。
目光转向向永乐帝汇报工作的朱高煦,再瞄一眼被召过去的朱高燧。
这两位倒能试一试。
论起最合适的人选,其实还是朱高炽。在永乐帝的三个儿子里,属他和文臣的关系铁。
孟清和皱了一下眉,以目前情况来看,请他帮忙可不是个好主意。
“兴宁伯,天子召见。”
郑和走过来,打断了孟清和的思绪。
收敛心神,他果真是喜欢七想八想,八字一撇还没画出去,直接就想着捺该往哪里画了。
但是,既然打定主意要搭郑和下西洋的顺风船,有可能的话,还要去美洲溜达一圈,加强舰队的炮火威力势在必行。
谁知道远洋途中会遇上什么?
未雨绸缪,从最坏的方向考虑,不说做好完全的准备,照顾到大部分细节总是可以的。
如果能先一步登上美洲大陆,说不定历史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小冰河时期,绚烂文明之后的文化倒退还会出现吗?
孟清和不知道。但他愿意为此努力一回。
历史将他送到这个时代,从一只小虾米奋斗到长出了螯钳,不挥舞几下,实在是说不过去。夹不到人,夹几下空气,听几声响也是好的。
跟着郑和走到永乐帝跟前,孟清和纳头便拜。
“臣拜见陛下。”
“起来。”
朱棣的心情很好,笑入眼底,红光满面。
“朕听高煦说了,兴宁伯一心为国,再立大功,朕心甚慰。”
“陛下夸赞,臣不敢当。臣只是尽了本分,大功当归高阳郡王和三皇子。”
孟清和十分谦虚,万分诚恳。
表示有朱高燧的支持,他在大宁城的工作才能进展得如此顺利。
有高阳郡王在开平卫的努力,犀利的火器才真正问世。
“大功当首推两位皇子。”
朱高煦分功,孟清和推辞,顺便提出了朱高燧。
朱高煦兄弟俩再遭朱棣表扬,很是不好意思,又把沈瑄扒拉出来,如果没有定远侯支援粮饷,并派兵支持边军在大漠的套牛羊活动,他们也不会屡次收到父皇夸赞。
所以,功劳要分,赏赐同样要分。
“你们能够如此,朕很高兴。”
朱棣有些感慨,决定四个人都赏,包括参与改造火器的杂造局工匠,以及边军上下,都要论功行赏。
“陛下英明,吾皇万岁万万岁!”
有赏赐,当然要谢恩。
这一次,连同朱高煦朱高燧在内,因为备边和火器一事受到封赏,永乐帝更是提前封朱高煦为汉王,朱高燧为赵王,封地未定,只俸禄增加千石,且命工部制仪仗,用曲柄红素圆伞,画瑞草文,如亲王制。
旨意送达京师,朝臣震动。
朱高煦朱高燧突然封王,世子却依旧是世子,往好了想,是天子有意封其为皇太子。往坏处想,天子已彻底厌恶了世子。两个弟弟封王,却独留下他一个,地位何其尴尬。
与封王旨意一同下达的,还有对沈瑄和孟清和的封赏。
特进沈瑄光禄大夫柱国,加禄千石。追赠沈瑄父沈良为安国公,母为安国夫人。
赐孟清和金银彩钞,文绮布帛。追赠孟清和父为伯爵,封其母为伯夫人,赏玉牌锦衣。
北平行部,大宁都司,开平卫指挥使司上下各有封赏。
武官进位,边军进禄,发新袢袄,粮钞。
杂造局大使及副使赏银三十两,钞一百锭。工匠以功劳大小,赏银宝绮帛有差。
借这次机会,永乐帝将之前压下的恩赏,变相发给了孟清和。
官依旧没升,但赏下的金银,以及追赠孟广智爵位,却是天上砸下来的大馅饼。
子有爵和父子皆有爵,完全是两回事。
不提孟王氏,连孟清和的两位嫂嫂,身份都在无形中提高。虽无命妇身份,却也不会被人小看。孟三姐和孟五姐未来也将顺畅许多。
孟清和尽量控制着表情,上翘的嘴角却怎么也压不下来。接下来的数日,更是日日脸上带笑,见到某几位不太对付的文官,也是笑脸相迎,一致对方拉起一级警报,生怕兴宁伯再设套钻。
“兴宁伯感沐天恩,赤子知心。”
朱棣对孟清和的评语很正面,其中不乏有郑和敲边鼓说好话的功劳。
朱高煦和朱高燧正为封王高兴,很能体会孟十二郎的心情。三人凑到一起,往往能一乐一整天,嘴角咧到耳根,一口白牙闪亮。
每当这个时候,跟随在三人身边的内侍和亲卫都会默默转头。要么抬头望天,要么低头看地。总之,亲王和伯爵相对傻笑,他们坚决没看到。
孟清和的好心情一直持续着。
朱棣召他去问话,奏对中,也是灵感迸发,口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利落。在朱棣问及鞑靼的问题时,武将基本主张“派兵去谈”,文臣讲究以理服人,却也不反对派兵,先礼后兵嘛。
沈瑄没出言,却似同意朱能派兵的意见。
孟清和拽了一下沈瑄的衣角,“都督,还有瓦剌……”
“瓦剌?”
沈瑄眉毛一挑,表示明白,然后出言,陛下,光打鞑靼还不够,顺便连瓦剌一起收拾吧。
朱棣深以为然,朱能张辅等大声叫好。
文臣盘算着该如何下笔成文,让正义站在自己一边。
朱高煦和朱高燧摩拳擦掌,有幸旁听的朵颜三卫首领双眼放出了绿光。
抢完鞑靼再去抢瓦剌?
一个字,好!
三个字,非常好!
五个字,好得不能再好!
孟清和瞠目结舌,他只是想提醒沈瑄,可以建议天子,也向瓦剌派遣使者,送去一分玺书,内容可以随便写几句,目的是引起鞑靼的警觉,把水搅得更混。
结果怎么会被理解成连瓦剌也要打?
“侯爷,那个……”
孟清和还想矫正一下,却发现根本没用。除了他,自天子以下,包括文臣在内,都脖子冒青筋,各种为战争兴奋中。
这不合常理!
没道理清风朗月的翰林侍读也如此好战。
脑袋上冒出了问号,手腕忽然被握住。热度透过衣袖传来,孟清和吓了一跳,两忙看向距离最近的张辅,即使对方没注意到,仍不自觉的心跳加速。
大红麒麟服,精致的衣角,修长的手指扣在他的腕子上。
孟清和下意识挣了一下,手指却更加用力,急得头上冒汗,沈瑄却突然放开了他。
松口气,借着衣袖的遮掩,捏了一下刚刚能攥住的地方,耳根有些发红。
似乎,还留着不属于他的温度。
站在稍远处的杨铎突然抬头,看向沈瑄和孟清和所站的位置,双眸中闪过了一抹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