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clzw.net,三国之顾盼生辉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皇帝身上费尽心力?”
“或者,于你们而言,所谓的忠,便是将这已经名存实亡的汉室再次复兴,如汉光武帝一朝诛杀王莽而得光武中兴。可惜了,憧憬始终是憧憬,你们希望的汉光武帝没有出现,而你们自己本身又不具备那样的能力施展你们满腹的宏图。”
“朕登基之时,朕知道你们其中很多人都在为汉亡而哭泣。知道,朕也不在意。成王败寇,朕赢了,无论你们为什么选择留在大魏,留下来了,就要做你们该做的事。你们心存汉室,而朕心中存的是天下百姓,这,或许在你们看来亦不过是一个借口而已。但朕,倾朕这一生,会做到让大魏百姓,衣食无忧,人人有屋住,人人有田种,只要他们勤劳,他们就可以过上他们想过的日子。朕会开创一个比之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更加辉煌的盛世。为此,纵朕一生负窃汉之贼,朕敢担这个贼字,亦不畏于后世称论。”
“而你们既然选择了留在大魏,朕无论你们是不得已而为之,还是心甘情愿,食君之禄,担君之忧,朕是不养闲人的。”
曹盼一口气说完,下面已经一片死寂,在这些人之中,他们遇到过各种形形色色的人,但是没有一个像曹盼一样,大张大合,既知他们非是一心忠于她,却依然容着他们,但是,也不会一味的纵着他们,更不像曹操一样,不能为之所用而直接杀之。
“朕要开科举,天下学子,无论出身,籍贯,只要通过了科举考试,便可出仕为官。察举制,朕没打算废,但朕也不打算只用察举制而得天下人才。朕办的私塾,太学,是要育天下英才,是要供大魏有源源不断的人才可用。你们,世族,若是不愿意参加科举,不愿意由此入仕,好啊,那就不考好了。你们从心底里不愿与朕这个女帝为官,不愿意的,朕不勉强,绝不勉强。自然,想要入仕者,参加科考者,朕说了不论出身,籍贯,自然也包括世族。岂不知,自诩揽尽天下英才的世族,是不是更怕考不过天下的寒门庶士?一身傲骨的世族们,让朕好好地看看,你们究竟凭什么觉得这自己依然能把持着天下,把持着朝局。”
这是宣战啊女帝,你这一压一挑,究竟是要做什么?
“陛下!”崔琰出声唤了一句,曹盼扬眉道:“崔公有什么话只管畅所欲言,朕听着。”
崔琰道:“不以出身,籍贯而论,那么人品,才德,也不拘?”
“武皇帝时曾几次下达求贤令,所要之人只要才,不论德。参加科考者,虽不论出身,然于其身,未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大过者,可取。规矩,不是一成不变的,将来,当以审势而变。”
所谓审势而变,如今曹盼最迫切要做的是将寒士提拔起来,不让世族把持朝堂,不叫他们掌控大魏。
“荀氏一门,不畏科考,臣请问陛下,开科考定于何时?”荀攸这个荀家的代表出列第一个表态,余下之世族全都瞪大眼睛地看向荀攸,无声地控诉荀攸为了奉承曹盼而舍了世族的风骨。
风骨?让族中的子弟参加科考就是舍了世族的风骨了?曹盼并没有对谁偏袒,而是让他们各凭真本事。从太学的招生考试就可以看出,曹盼心里有数,用人选才,并非饥不择食。
“秋后。即刻拟诏,昭告天下。凡天下之人,皆可于秋后入洛阳参加科考,大魏朝以才而取官。”曹盼将这日子道出,还有几个月准备时间,曹盼是给足了人准备的机会。
“另传朕之诏令,各州县中,朕另派礼部人员分赴各州县,负责考生赶赴洛阳赶考之事。科考之事由礼部主持。景倩,这是你出任礼部尚书后要办的第一件大事,给朕办好了。”被曹盼点了名的新任礼部尚书荀顗出列恭敬的应下了。
然后,世族们再次惊觉,三省六部,好像在不知不觉中全都换中了曹盼的人……
曹盼把三省六部的人换完了,接下来,就该州县的人了。荀攸看着上头坐着的曹盼,思量着他是不是也该致仕让位了?
有这样念头的何止荀攸一人,钟繇与荀攸是多年的好友,面对曹盼这样摆明要大干一场的女帝,一大把年纪的人,小心谨慎惯了,自然有些跟不上曹盼步伐,所以,他也在想是不是要给曹盼的人让位?
两个至交好友凑在了一块,什么都不用说,对视上一眼,钟繇道:“我意致仕。”
“我亦然。”荀攸也跟钟繇作一揖而道,钟繇一笑道:“还是文和先生聪明。”
荀攸道:“陛下初初登基,总要与陛下撑一撑,如今大局已定,陛下是要做大干一场的,我们年纪大了,有些跟不上陛下要做的事了,也是时候该退了。”
这么一想,两人就在政事堂议事之时提起,曹盼看了荀攸与钟繇一眼道:“军师与钟公这是?”
荀攸道:“陛下,臣年事已高,朝中大事层出,臣等恐是心有余而力不从了,故与陛下请辞。”
另一边的钟繇也跟着道:“臣已年迈,因着国事繁重,臣已经许久没有好好写写字了。”
能与曹盼说这句话的钟繇,曹盼笑了,看着荀攸与钟繇道:“两位为大魏做得够多了,朕心里有数。朕亦知两位今日因而提致仕,朕,谢两位。”
说谢,曹盼站了起来与他们作揖,两人赶紧岂敢受之,连忙避开了。
他们确实无甚精力了,今日所言,亦自肺腑。人贵自知,曹盼将要开创一个新的时代,他们并非都能认同曹盼的做法,因那其中,有损于世族之利,虽比天下大利而言,一族之利过于轻薄,但,总为世族之衰落而悲。
“臣还想回荀家,多教出几个好的弟子来。”荀攸这般说了一句,曹盼立刻顺口接上道:“军师若好为师,太学,武校,都是极好的去处。”
朝着荀攸一通挤眉弄眼的,本来还有些伤感的荀攸面对这样的曹盼,半天接不上话来。最后才道:“听闻陛下未定太学主事之人。”
曹盼什么人呐,闻弦而知雅意,立刻地道:“军师为长,太学的校长。”
荀攸点了点头,“也罢,与陛下教书育人,给大魏培养几个可用之人,不负陛下对臣的器重。”
朝事太耗人心力了,不如去当太学的校长,反正也能把荀氏的子弟弄进去。
曹盼一听那叫一个高兴,“多谢军师了。”
“既然公达去太学,臣也可以去太学教教太学的学生书法。”一听荀攸找好了退休后的去处,钟繇也赶紧的表示自己要插上一脚。
“那自然是极好。”曹盼巴不得去太学授课的人更多一点,故而钟繇要去,她是高兴都来不及。
然,一日之内,随着曹盼要推行科举之制而引得荀攸与钟繇致仕的消息传出,君臣坦荡,但于旁人看来,却是荀攸与钟繇被逼无奈而不得不辞官。也让人看明白了,曹盼对于开科举一事的态度,这,恰恰就是荀攸与钟繇一道致仕所要达到的目的。
为了开科举,曹盼竟然一口气让两个宰相致仕,如此强硬的态度,本来还打算进言一场,此时一个个都变得乖极了。
开科举之事,昭告天下,令天下寒门士子皆是一阵欢呼雀跃。早些年上过私塾的人,或是如今还有在私塾中读书的人,听闻这样的消息,似是看到了希望。
诸葛亮在听闻这样的消息时,面上露出了沉思,曹盼布局布得实在是早,如今曹盼要开始收获了。
私塾设了那么多,曹盼甚至还用免束脩的办法来引得寒门子弟去读书。
但是,经过了那么多年,一开始读书的人已经培养出来了,但却面临一个问题,若以先前的察举制而言,这些读书的人根本没有出头的机会。
故而,曹盼也是时候让天下的读书人看到出头的机会。科举之制,大魏虽未真正的实施,然曹盼早在多年前于所掌的州郡里,早已采取了科考取人的方式。
只是那只限于她带兵平定的各州,并没有在大魏全面的推广,而今,曹盼却是在推广。
这个时候准备实施科举制,不仅是因为天下的读书人都想要看到出头的机会,从而令更多的人愿意去读书,以此而打破世族之垄断,也是想将世族的注意力从曹盼腹中的孩子身上转移。
如果能够取曹盼的性命他们愿意,然而不能,最重要的,还是要保住世族的荣光。
洛阳的消息,诸葛亮一直都让人注意,也知道了曹盼如此用着血腥强势的手段把控整个洛阳。
诸葛亮眺望着洛阳的方向,久久没有动。
诸葛瑾在这个时候走来,“我听说曹盼有孕了?”
“是又如何?”诸葛亮沉着的回答,诸葛瑾看着诸葛亮道:“瞧瞧你还在坚持什么,她却要为了天下,为了大魏的江山,背弃了你。”
对此,诸葛亮没有说话,他与曹盼之间的事,哪怕是诸葛瑾,诸葛亮也不会与他提起半句。
“你为什么那么平静?”诸葛瑾一脸为诸葛亮不平,但面对诸葛亮那样的平静的神色,皱着眉头直问,诸葛亮道:“她只是做了她该做的事。我也只需要做我该做的事。”
诸葛瑾道:“你该做的是什么?你都做到了?”
“是。”诸葛亮坦荡地回答,“亮,此生只求无愧于心。”
无愧于心,四个字,人之一生想要做到无愧于心有多难,诸葛瑾满腹的话都被这四个字给堵了。
洛阳之内,随着曹盼要开科举,荀攸与钟繇致仕,曹盼依然给了他们太子太傅的头衔,肚子里孩子都没出生,曹盼已经给他找了三个先生了,一个个,都不由自主地看了曹盼那肚子,最终还是什么话都不说。毕竟,哪怕太子太傅没有实权了,那也是正一品的官位。
与之而来的是接替荀攸与钟繇的人选 ,荀攸给曹盼推了两个人,曹盼也同样给了他两个人,最后荀攸还是同意了曹盼所说的人选。
所有人都明白,三省六部的客吏,曹盼是一定会牢牢的捉住,人选只能是她定,而且必然是她的人。
然而在如今的六部尚书里,崔申,虽然也是姓崔,与崔琰算是同出一族,但关系有点远,勉强算他半个世族。他这刚为刑部尚书不久,哪怕一直以查案了得而闻名于朝,资历还是太少了点。
司马末就更甚了,作为一个被家族除名的人,若非有曹操的论才不论德在前,他是连当官的资格都没有的,更别说作为一部要吏。
他们两个的资历都不够,其他人就更不够了。照曹盼立周不疑和墨问的模样,她选的人必是要心腹口服的。眼下的人他们都过了一圈,然而却都想不到究竟曹盼会让谁进为相位。
没让他们等久,两道诏书下达,一道是给杨修的,一道是给毛玠的。两人皆入中门省为中书令,也就是接替荀攸与钟繇的位子。
杨修是最让人意外的,而说起毛玠此人,那是曹操在时就与崔琰一道担任选拔官吏的人了,曹盼后,虽不以之为相,也同样以礼相待。
此人与崔琰交好,为人严肃,敢于直谏,且不徇私情。原本是因崔琰之死而死,曹盼救下了崔琰,毛玠也就好好的。
收到曹盼封其为中门省中书令时,毛玠那惊叹的表情实在是说不出话了。
一片道贺之事不绝于耳,毛玠真心是傻住了啊,曹盼登基之后用人做事,虽然比之曹操要宽容,却也显得更强势。
她要做的事,桩桩件件,没有一样没有做到的。他本来只在朝上看着曹盼与底下的世族斗智斗勇,只做好份内的事,当然该提的意见也会提,但是吵架的事他从不参与。
荀攸与钟繇一道致仕,毛玠也以为那是给曹盼的人腾位,还在想曹盼过于心急了,实在是,若是居于相位之人,都是一群年轻人,着实的不好看。
没想到,他竟然有缘入中书省,这,实在是惊得他不轻。
崔琰与毛玠相交多年,即是同朝为官的好搭档,私下也是好友。今日前来道贺之,“你可知你这中书令是何人所提及的?”
“是何人?”毛玠也是好奇极了,谁会举荐他入中书省?
“是陛下自己。原本公达致仕前,陛下问他可有替补人选,公达提了两个人,却都叫陛下否了。最后是陛下亲定你与杨德祖。”崔琰这般地与毛玠提起,毛玠动了动唇,“咱们这位女帝陛下,着实是了不起。”
“可不是,有周元直与墨无知在前,任谁都会觉得此次公达与元常致仕,陛下一定会让她早先追随她的人接替他们,从而掌控三省六部。没想到,陛下竟然会让你与杨德祖进中书省。”崔琰听说这道诏令的时候也是满腹的吃惊。
“若只存私心,任人唯亲,她也当不了这个女帝。”毛玠这般地跟崔琰说。崔琰道:“无论如何,陛下越是公正,你我也能更尽心的为国办事,为民办事。”
“然也!”毛玠很是认同地说来。
至于杨修,对于这天下掉馅饼的事,那是几乎都懵了,但是,诏书在手,新官服也一并送来了,这事假不了。
等着周不疑他们几个都来杨府与之道贺时,杨修才相信,他,他真的成为了六相之一,中书省的中书令!
倒是杨彪对于做了宰相的杨修,却没有多少的喜色,阴着一张脸盯着杨修,杨修实在是忍不住了,“父亲是不是想要孩儿死?或者父亲觉得,儿子该随着汉亡而逝,而不该像这样,受陛下的器重,位极人臣?”
杨彪没有作声,杨修也实在是烦了杨彪了,这样一个一次又一次坑他的父亲,得亏他碰到的皇帝是曹盼,要是曹操,他早就不知道死了多少回了。
作者有话要说:隔壁新书开更了,从此,双开模式被逼上演,作者渣只能死扛,往死里码字……
那个,打个滚给新书求支持!
皇帝身上费尽心力?”
“或者,于你们而言,所谓的忠,便是将这已经名存实亡的汉室再次复兴,如汉光武帝一朝诛杀王莽而得光武中兴。可惜了,憧憬始终是憧憬,你们希望的汉光武帝没有出现,而你们自己本身又不具备那样的能力施展你们满腹的宏图。”
“朕登基之时,朕知道你们其中很多人都在为汉亡而哭泣。知道,朕也不在意。成王败寇,朕赢了,无论你们为什么选择留在大魏,留下来了,就要做你们该做的事。你们心存汉室,而朕心中存的是天下百姓,这,或许在你们看来亦不过是一个借口而已。但朕,倾朕这一生,会做到让大魏百姓,衣食无忧,人人有屋住,人人有田种,只要他们勤劳,他们就可以过上他们想过的日子。朕会开创一个比之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更加辉煌的盛世。为此,纵朕一生负窃汉之贼,朕敢担这个贼字,亦不畏于后世称论。”
“而你们既然选择了留在大魏,朕无论你们是不得已而为之,还是心甘情愿,食君之禄,担君之忧,朕是不养闲人的。”
曹盼一口气说完,下面已经一片死寂,在这些人之中,他们遇到过各种形形色色的人,但是没有一个像曹盼一样,大张大合,既知他们非是一心忠于她,却依然容着他们,但是,也不会一味的纵着他们,更不像曹操一样,不能为之所用而直接杀之。
“朕要开科举,天下学子,无论出身,籍贯,只要通过了科举考试,便可出仕为官。察举制,朕没打算废,但朕也不打算只用察举制而得天下人才。朕办的私塾,太学,是要育天下英才,是要供大魏有源源不断的人才可用。你们,世族,若是不愿意参加科举,不愿意由此入仕,好啊,那就不考好了。你们从心底里不愿与朕这个女帝为官,不愿意的,朕不勉强,绝不勉强。自然,想要入仕者,参加科考者,朕说了不论出身,籍贯,自然也包括世族。岂不知,自诩揽尽天下英才的世族,是不是更怕考不过天下的寒门庶士?一身傲骨的世族们,让朕好好地看看,你们究竟凭什么觉得这自己依然能把持着天下,把持着朝局。”
这是宣战啊女帝,你这一压一挑,究竟是要做什么?
“陛下!”崔琰出声唤了一句,曹盼扬眉道:“崔公有什么话只管畅所欲言,朕听着。”
崔琰道:“不以出身,籍贯而论,那么人品,才德,也不拘?”
“武皇帝时曾几次下达求贤令,所要之人只要才,不论德。参加科考者,虽不论出身,然于其身,未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大过者,可取。规矩,不是一成不变的,将来,当以审势而变。”
所谓审势而变,如今曹盼最迫切要做的是将寒士提拔起来,不让世族把持朝堂,不叫他们掌控大魏。
“荀氏一门,不畏科考,臣请问陛下,开科考定于何时?”荀攸这个荀家的代表出列第一个表态,余下之世族全都瞪大眼睛地看向荀攸,无声地控诉荀攸为了奉承曹盼而舍了世族的风骨。
风骨?让族中的子弟参加科考就是舍了世族的风骨了?曹盼并没有对谁偏袒,而是让他们各凭真本事。从太学的招生考试就可以看出,曹盼心里有数,用人选才,并非饥不择食。
“秋后。即刻拟诏,昭告天下。凡天下之人,皆可于秋后入洛阳参加科考,大魏朝以才而取官。”曹盼将这日子道出,还有几个月准备时间,曹盼是给足了人准备的机会。
“另传朕之诏令,各州县中,朕另派礼部人员分赴各州县,负责考生赶赴洛阳赶考之事。科考之事由礼部主持。景倩,这是你出任礼部尚书后要办的第一件大事,给朕办好了。”被曹盼点了名的新任礼部尚书荀顗出列恭敬的应下了。
然后,世族们再次惊觉,三省六部,好像在不知不觉中全都换中了曹盼的人……
曹盼把三省六部的人换完了,接下来,就该州县的人了。荀攸看着上头坐着的曹盼,思量着他是不是也该致仕让位了?
有这样念头的何止荀攸一人,钟繇与荀攸是多年的好友,面对曹盼这样摆明要大干一场的女帝,一大把年纪的人,小心谨慎惯了,自然有些跟不上曹盼步伐,所以,他也在想是不是要给曹盼的人让位?
两个至交好友凑在了一块,什么都不用说,对视上一眼,钟繇道:“我意致仕。”
“我亦然。”荀攸也跟钟繇作一揖而道,钟繇一笑道:“还是文和先生聪明。”
荀攸道:“陛下初初登基,总要与陛下撑一撑,如今大局已定,陛下是要做大干一场的,我们年纪大了,有些跟不上陛下要做的事了,也是时候该退了。”
这么一想,两人就在政事堂议事之时提起,曹盼看了荀攸与钟繇一眼道:“军师与钟公这是?”
荀攸道:“陛下,臣年事已高,朝中大事层出,臣等恐是心有余而力不从了,故与陛下请辞。”
另一边的钟繇也跟着道:“臣已年迈,因着国事繁重,臣已经许久没有好好写写字了。”
能与曹盼说这句话的钟繇,曹盼笑了,看着荀攸与钟繇道:“两位为大魏做得够多了,朕心里有数。朕亦知两位今日因而提致仕,朕,谢两位。”
说谢,曹盼站了起来与他们作揖,两人赶紧岂敢受之,连忙避开了。
他们确实无甚精力了,今日所言,亦自肺腑。人贵自知,曹盼将要开创一个新的时代,他们并非都能认同曹盼的做法,因那其中,有损于世族之利,虽比天下大利而言,一族之利过于轻薄,但,总为世族之衰落而悲。
“臣还想回荀家,多教出几个好的弟子来。”荀攸这般说了一句,曹盼立刻顺口接上道:“军师若好为师,太学,武校,都是极好的去处。”
朝着荀攸一通挤眉弄眼的,本来还有些伤感的荀攸面对这样的曹盼,半天接不上话来。最后才道:“听闻陛下未定太学主事之人。”
曹盼什么人呐,闻弦而知雅意,立刻地道:“军师为长,太学的校长。”
荀攸点了点头,“也罢,与陛下教书育人,给大魏培养几个可用之人,不负陛下对臣的器重。”
朝事太耗人心力了,不如去当太学的校长,反正也能把荀氏的子弟弄进去。
曹盼一听那叫一个高兴,“多谢军师了。”
“既然公达去太学,臣也可以去太学教教太学的学生书法。”一听荀攸找好了退休后的去处,钟繇也赶紧的表示自己要插上一脚。
“那自然是极好。”曹盼巴不得去太学授课的人更多一点,故而钟繇要去,她是高兴都来不及。
然,一日之内,随着曹盼要推行科举之制而引得荀攸与钟繇致仕的消息传出,君臣坦荡,但于旁人看来,却是荀攸与钟繇被逼无奈而不得不辞官。也让人看明白了,曹盼对于开科举一事的态度,这,恰恰就是荀攸与钟繇一道致仕所要达到的目的。
为了开科举,曹盼竟然一口气让两个宰相致仕,如此强硬的态度,本来还打算进言一场,此时一个个都变得乖极了。
开科举之事,昭告天下,令天下寒门士子皆是一阵欢呼雀跃。早些年上过私塾的人,或是如今还有在私塾中读书的人,听闻这样的消息,似是看到了希望。
诸葛亮在听闻这样的消息时,面上露出了沉思,曹盼布局布得实在是早,如今曹盼要开始收获了。
私塾设了那么多,曹盼甚至还用免束脩的办法来引得寒门子弟去读书。
但是,经过了那么多年,一开始读书的人已经培养出来了,但却面临一个问题,若以先前的察举制而言,这些读书的人根本没有出头的机会。
故而,曹盼也是时候让天下的读书人看到出头的机会。科举之制,大魏虽未真正的实施,然曹盼早在多年前于所掌的州郡里,早已采取了科考取人的方式。
只是那只限于她带兵平定的各州,并没有在大魏全面的推广,而今,曹盼却是在推广。
这个时候准备实施科举制,不仅是因为天下的读书人都想要看到出头的机会,从而令更多的人愿意去读书,以此而打破世族之垄断,也是想将世族的注意力从曹盼腹中的孩子身上转移。
如果能够取曹盼的性命他们愿意,然而不能,最重要的,还是要保住世族的荣光。
洛阳的消息,诸葛亮一直都让人注意,也知道了曹盼如此用着血腥强势的手段把控整个洛阳。
诸葛亮眺望着洛阳的方向,久久没有动。
诸葛瑾在这个时候走来,“我听说曹盼有孕了?”
“是又如何?”诸葛亮沉着的回答,诸葛瑾看着诸葛亮道:“瞧瞧你还在坚持什么,她却要为了天下,为了大魏的江山,背弃了你。”
对此,诸葛亮没有说话,他与曹盼之间的事,哪怕是诸葛瑾,诸葛亮也不会与他提起半句。
“你为什么那么平静?”诸葛瑾一脸为诸葛亮不平,但面对诸葛亮那样的平静的神色,皱着眉头直问,诸葛亮道:“她只是做了她该做的事。我也只需要做我该做的事。”
诸葛瑾道:“你该做的是什么?你都做到了?”
“是。”诸葛亮坦荡地回答,“亮,此生只求无愧于心。”
无愧于心,四个字,人之一生想要做到无愧于心有多难,诸葛瑾满腹的话都被这四个字给堵了。
洛阳之内,随着曹盼要开科举,荀攸与钟繇致仕,曹盼依然给了他们太子太傅的头衔,肚子里孩子都没出生,曹盼已经给他找了三个先生了,一个个,都不由自主地看了曹盼那肚子,最终还是什么话都不说。毕竟,哪怕太子太傅没有实权了,那也是正一品的官位。
与之而来的是接替荀攸与钟繇的人选 ,荀攸给曹盼推了两个人,曹盼也同样给了他两个人,最后荀攸还是同意了曹盼所说的人选。
所有人都明白,三省六部的客吏,曹盼是一定会牢牢的捉住,人选只能是她定,而且必然是她的人。
然而在如今的六部尚书里,崔申,虽然也是姓崔,与崔琰算是同出一族,但关系有点远,勉强算他半个世族。他这刚为刑部尚书不久,哪怕一直以查案了得而闻名于朝,资历还是太少了点。
司马末就更甚了,作为一个被家族除名的人,若非有曹操的论才不论德在前,他是连当官的资格都没有的,更别说作为一部要吏。
他们两个的资历都不够,其他人就更不够了。照曹盼立周不疑和墨问的模样,她选的人必是要心腹口服的。眼下的人他们都过了一圈,然而却都想不到究竟曹盼会让谁进为相位。
没让他们等久,两道诏书下达,一道是给杨修的,一道是给毛玠的。两人皆入中门省为中书令,也就是接替荀攸与钟繇的位子。
杨修是最让人意外的,而说起毛玠此人,那是曹操在时就与崔琰一道担任选拔官吏的人了,曹盼后,虽不以之为相,也同样以礼相待。
此人与崔琰交好,为人严肃,敢于直谏,且不徇私情。原本是因崔琰之死而死,曹盼救下了崔琰,毛玠也就好好的。
收到曹盼封其为中门省中书令时,毛玠那惊叹的表情实在是说不出话了。
一片道贺之事不绝于耳,毛玠真心是傻住了啊,曹盼登基之后用人做事,虽然比之曹操要宽容,却也显得更强势。
她要做的事,桩桩件件,没有一样没有做到的。他本来只在朝上看着曹盼与底下的世族斗智斗勇,只做好份内的事,当然该提的意见也会提,但是吵架的事他从不参与。
荀攸与钟繇一道致仕,毛玠也以为那是给曹盼的人腾位,还在想曹盼过于心急了,实在是,若是居于相位之人,都是一群年轻人,着实的不好看。
没想到,他竟然有缘入中书省,这,实在是惊得他不轻。
崔琰与毛玠相交多年,即是同朝为官的好搭档,私下也是好友。今日前来道贺之,“你可知你这中书令是何人所提及的?”
“是何人?”毛玠也是好奇极了,谁会举荐他入中书省?
“是陛下自己。原本公达致仕前,陛下问他可有替补人选,公达提了两个人,却都叫陛下否了。最后是陛下亲定你与杨德祖。”崔琰这般地与毛玠提起,毛玠动了动唇,“咱们这位女帝陛下,着实是了不起。”
“可不是,有周元直与墨无知在前,任谁都会觉得此次公达与元常致仕,陛下一定会让她早先追随她的人接替他们,从而掌控三省六部。没想到,陛下竟然会让你与杨德祖进中书省。”崔琰听说这道诏令的时候也是满腹的吃惊。
“若只存私心,任人唯亲,她也当不了这个女帝。”毛玠这般地跟崔琰说。崔琰道:“无论如何,陛下越是公正,你我也能更尽心的为国办事,为民办事。”
“然也!”毛玠很是认同地说来。
至于杨修,对于这天下掉馅饼的事,那是几乎都懵了,但是,诏书在手,新官服也一并送来了,这事假不了。
等着周不疑他们几个都来杨府与之道贺时,杨修才相信,他,他真的成为了六相之一,中书省的中书令!
倒是杨彪对于做了宰相的杨修,却没有多少的喜色,阴着一张脸盯着杨修,杨修实在是忍不住了,“父亲是不是想要孩儿死?或者父亲觉得,儿子该随着汉亡而逝,而不该像这样,受陛下的器重,位极人臣?”
杨彪没有作声,杨修也实在是烦了杨彪了,这样一个一次又一次坑他的父亲,得亏他碰到的皇帝是曹盼,要是曹操,他早就不知道死了多少回了。
作者有话要说:隔壁新书开更了,从此,双开模式被逼上演,作者渣只能死扛,往死里码字……
那个,打个滚给新书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