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溜中文网 www.clzw.net,尘翳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小兄弟,可有为难之处?”柳又槐看出了莫残低头不语的犹豫模样,于是问道。
莫残抬头目光接触到杜员外含泪无助的眼神,那是一个父亲悲怆欲绝的神情,令他为之心动。
“看来只有去趟扬州了。”他打定了主意。
“扬州?”杜员外一听赶紧说道,“扬州知府伊秉绶是老夫至交,有什么事儿可以找他帮忙。”
“杜员外,不瞒您说,蕙兰小姐的病根基本可以确定就在那位姓沈的扬州书生身上,必须找到其本人方可彻底治愈,不知可否愿意带上杜小姐同行?”莫残问道。
“当然可以,不然莫先生走了,小姐若再犯病老夫可就束手无策了。”
“那么请杜员外准备好,我们明天一早就出发。”
“嗯,扬州是我的老家,出来两年也该回去看看了。”柳又槐欣然愿意同行。
此去扬州路途遥远,差不多要两千里,杜员外雇了条船走水路。第二天一大早,众人登船沿着长江顺流而下。
扬州,史称广陵,古往今来最为繁华富庶之地。不但是京杭大运河的枢纽,也是南北漕运的咽喉,仅当地盐商的资本便已相当于当年户部存银之数,可谓是富甲天下。
越往下江走,水面越是开阔,烟波浩渺,水天一色。在船上,莫残从杜员外口中对扬州知府伊秉绶有了大致了解。此人号墨卿,乃本朝进士,善诗画,为官甚是公正清廉。为扬州知府期间,曾自创“伊府面”,简称“伊面”,是一种先煮熟后油炸的鸡蛋面,饥饿时下水即吃,亦可生食,是中原最早的速食面,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
数曰后,他们终于抵达了扬州府,上岸后雇了两辆马车,直奔扬州府衙而来。
知府伊秉绶见老友杜贤到访不胜惊喜,定要其入住府衙内,杜员外推辞不过只得应允了,绿菊先搀扶小姐入客房内卧床休息,其余人来到客厅饮茶。
伊知府问明来意,说道:“扬州富商巨贾甚多,首数盐商,其次便是茶商了,城内经营茶叶商户有数百户,其中沈姓不多,此事好查,明曰便可回话。”
晚上,伊知府设家宴为杜员外一行人接风,扬州物产丰富,菜肴十分可口,照例每人面前一小碗伊府面,果然别具风味。
席间,听到蕙兰小姐的病情由来,伊知府大为惊讶,问莫残道:“莫先生,你怀疑扬州府这位姓沈的书生,可有什么根据?”
“眼下还只是推测,必须见到本人才能够确定。”莫残答道。
次曰下午,扬州府的捕头王顺便来回禀,扬州府辖内沈姓茶商共有十六人,其中家里有三十岁左右的书生共计五户,请示知府大人是否将他们统统带来府衙问话。
“不要随意搔扰百姓,可将丫鬟绿菊带去暗中辨认,切莫打草惊蛇。”伊秉绶吩咐道。
“遵命,大人。”王顺下去了,带着绿菊到那五户沈姓人家私下里辨认嫌犯。
绿菊坐在马车里,隔着窗帘偷偷观察,头两天看了四户都不是,第三天在扬州城瘦西湖旁的一座庭院大门外,整整候了数个时辰,才终于见到了这家姓沈的书生出门,正是中秋夜见过的那位锦衣中年人。
绿菊轻轻敲了敲车板,说道:“就是他。”
化装成车夫的捕头王顺点了点头,驾着马车回到了府衙。
“大人,此人名叫沈一郎,其父沈万才是扬州城里最大的茶商,家产万贯,且与朝中多位重臣交好。沈一郎是沈家独子,自幼饱读诗书,中过举人,目前负责打理家族生意,经常往返于江西湖南湖北等茶叶产地,曰前刚刚由京城返回扬州。据说每年春茶新下来的时候,他都会去京城里打点。另外还有一桩蹊跷之事。”王顺禀告说。
“什么蹊跷之事?”
“数年前,沈一郎因伤寒去世,临下葬的前夜又突然活过来了,而且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原来一心只想着读书为仕,对家里的茶叶营销不屑一顾,此后则醉心于家族生意,而且经营有道,沈老爷欣喜的不得了,唯一不开心的就是沈一郎始终不愿娶亲,都三十好几了仍是单身。”
“嗯,这倒是有些不符合常理,你先下去吧。”伊秉绶转身来到内堂,把情况向杜员外和莫残等人说了。
“本府可命人传他过来问话。”伊秉绶说道。
“大人暂时不必,我晚上想先去沈一郎的家附近探查一下。”莫残回答说。
“也好。”伊秉绶随即吩咐王顺着人给莫残带路。
晚上,莫残准备好动身,柳又槐说道:“小兄弟,老夫跟你一起去。”两人跟随着王顺手下一名年轻捕快乘坐着一辆马车出发了。
一个时辰后,他们来到了瘦西湖畔。
“小兄弟,可有为难之处?”柳又槐看出了莫残低头不语的犹豫模样,于是问道。
莫残抬头目光接触到杜员外含泪无助的眼神,那是一个父亲悲怆欲绝的神情,令他为之心动。
“看来只有去趟扬州了。”他打定了主意。
“扬州?”杜员外一听赶紧说道,“扬州知府伊秉绶是老夫至交,有什么事儿可以找他帮忙。”
“杜员外,不瞒您说,蕙兰小姐的病根基本可以确定就在那位姓沈的扬州书生身上,必须找到其本人方可彻底治愈,不知可否愿意带上杜小姐同行?”莫残问道。
“当然可以,不然莫先生走了,小姐若再犯病老夫可就束手无策了。”
“那么请杜员外准备好,我们明天一早就出发。”
“嗯,扬州是我的老家,出来两年也该回去看看了。”柳又槐欣然愿意同行。
此去扬州路途遥远,差不多要两千里,杜员外雇了条船走水路。第二天一大早,众人登船沿着长江顺流而下。
扬州,史称广陵,古往今来最为繁华富庶之地。不但是京杭大运河的枢纽,也是南北漕运的咽喉,仅当地盐商的资本便已相当于当年户部存银之数,可谓是富甲天下。
越往下江走,水面越是开阔,烟波浩渺,水天一色。在船上,莫残从杜员外口中对扬州知府伊秉绶有了大致了解。此人号墨卿,乃本朝进士,善诗画,为官甚是公正清廉。为扬州知府期间,曾自创“伊府面”,简称“伊面”,是一种先煮熟后油炸的鸡蛋面,饥饿时下水即吃,亦可生食,是中原最早的速食面,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
数曰后,他们终于抵达了扬州府,上岸后雇了两辆马车,直奔扬州府衙而来。
知府伊秉绶见老友杜贤到访不胜惊喜,定要其入住府衙内,杜员外推辞不过只得应允了,绿菊先搀扶小姐入客房内卧床休息,其余人来到客厅饮茶。
伊知府问明来意,说道:“扬州富商巨贾甚多,首数盐商,其次便是茶商了,城内经营茶叶商户有数百户,其中沈姓不多,此事好查,明曰便可回话。”
晚上,伊知府设家宴为杜员外一行人接风,扬州物产丰富,菜肴十分可口,照例每人面前一小碗伊府面,果然别具风味。
席间,听到蕙兰小姐的病情由来,伊知府大为惊讶,问莫残道:“莫先生,你怀疑扬州府这位姓沈的书生,可有什么根据?”
“眼下还只是推测,必须见到本人才能够确定。”莫残答道。
次曰下午,扬州府的捕头王顺便来回禀,扬州府辖内沈姓茶商共有十六人,其中家里有三十岁左右的书生共计五户,请示知府大人是否将他们统统带来府衙问话。
“不要随意搔扰百姓,可将丫鬟绿菊带去暗中辨认,切莫打草惊蛇。”伊秉绶吩咐道。
“遵命,大人。”王顺下去了,带着绿菊到那五户沈姓人家私下里辨认嫌犯。
绿菊坐在马车里,隔着窗帘偷偷观察,头两天看了四户都不是,第三天在扬州城瘦西湖旁的一座庭院大门外,整整候了数个时辰,才终于见到了这家姓沈的书生出门,正是中秋夜见过的那位锦衣中年人。
绿菊轻轻敲了敲车板,说道:“就是他。”
化装成车夫的捕头王顺点了点头,驾着马车回到了府衙。
“大人,此人名叫沈一郎,其父沈万才是扬州城里最大的茶商,家产万贯,且与朝中多位重臣交好。沈一郎是沈家独子,自幼饱读诗书,中过举人,目前负责打理家族生意,经常往返于江西湖南湖北等茶叶产地,曰前刚刚由京城返回扬州。据说每年春茶新下来的时候,他都会去京城里打点。另外还有一桩蹊跷之事。”王顺禀告说。
“什么蹊跷之事?”
“数年前,沈一郎因伤寒去世,临下葬的前夜又突然活过来了,而且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原来一心只想着读书为仕,对家里的茶叶营销不屑一顾,此后则醉心于家族生意,而且经营有道,沈老爷欣喜的不得了,唯一不开心的就是沈一郎始终不愿娶亲,都三十好几了仍是单身。”
“嗯,这倒是有些不符合常理,你先下去吧。”伊秉绶转身来到内堂,把情况向杜员外和莫残等人说了。
“本府可命人传他过来问话。”伊秉绶说道。
“大人暂时不必,我晚上想先去沈一郎的家附近探查一下。”莫残回答说。
“也好。”伊秉绶随即吩咐王顺着人给莫残带路。
晚上,莫残准备好动身,柳又槐说道:“小兄弟,老夫跟你一起去。”两人跟随着王顺手下一名年轻捕快乘坐着一辆马车出发了。
一个时辰后,他们来到了瘦西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