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溜中文网 www.clzw.net,杨棒子和他的囚犯小分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石门(石家庄)地区。下辖:步兵第108旅团:步兵第139、140联队。步兵第133旅团:步兵第110、第163联队。骑兵第110大队、野炮兵第110联队、工兵第110联队、轻重兵第110联队、通信队、兵器勤务队、卫生队、野战医院、病马厂。
1944年春,110师团被调往豫北,日军将刚刚成立的63师团接替110师团防区,成为晋察冀军区新的对手。
但是日军的这一调动,跟晋察冀八路军在那两年的战斗力有所下降有很大关系。由于原本就非常贫瘠的抗日根据地人力和物产的进一步枯竭。农村的青壮男人已征召殆尽,42年以后的根据地春耕,都是些妇女老人们在干,看不见青壮男人的身影。
因为劳动力的严重匮乏,导致了根据地农业进一步减产。加上与富饶冀中地区的隔绝,粮食运不进山区,半饥状态的八路军一个个瘦弱不堪,营养不良,不仅无法长期空着肚子作战,也因产生出的大量夜盲症而失去夜间行动的能力。
原本缴获很多、物资储备雄厚的一分区,因为供应紧张、衣食艰难,在两年前那种衣装整齐兵强马壮的景象看不见了。供给部连一分区干部战士每年一个人一身军装的供给也保证不了了。因为一分区所在的山区出产棉花的地方极少,所以民间的纺纱织布也极为罕见。
为了优先保证战斗部队,政治部、供给部、卫生部的许多干部都穿上了老百姓的便衣。当时供给部为解决部队的军装问题,只能远去冀中搞布,而在冀中的乡间能搞到的最多的也只有本色的紫花粗布和黑色的粗布衣裤。
供给部的采买人员在本地的老乡那里看见什么布匹衣物就买进什么,还管它什么颜色呢?政治部的干部们因为要频繁走动,到基层和地方政府、百姓中去,所以许多干部平时也不扎绑腿了,衣装打扮得像老乡一样,只有一顶八路军帽子、一条腰上扎的皮带,以及腿上扎的绑腿还可以表明他们的八路军身份。
司令部系统的干部的着装要严格一些。因为在杨司令身边,还要跟着常下到各部队检查工作,所以司令部各职能科室的干部们还时刻保持着军人的严格风纪。迄今从当年的老照片上最常见到的,补丁摞补丁的二尺半灰布军装被皮带扎得紧贴在身上,绑腿扎得笔挺整齐,军帽戴得方方正正。只有那个黑瘦的身子板和面黄肌瘦而显得蜡黄的脸色,揭示出现在一分区的供粮也到了最紧要的艰难关头。
晋察冀山区八路军的冬季服装基本上是黑灰二色。夏季多了槐树豆染的黄绿色军装。当时延安的供给制生活待遇是“衣分三色,食分五等”。所谓“衣分三色”,就是高级干部的深蓝色斜纹布、中级干部的灰青色平布、基层干部的黑色土布之间的分别。
抗战最艰苦的时期,晋察冀一分区的狼牙山区找不到别的布,能找到老百姓家织的黑布已经很不错了。鬼子扫荡“跑反”的时候,与部队走散了,混到老百姓的人群中去,帽子一摘,你能看出他是个八路军的干部吗?不能,都一样黑黑的,面黄肌瘦,头上、脸上、身上满是灰土。
还有八路军的灰布军装,俗称“二尺半”。看抗战的老照片,一个个八路军干部战士,灰军装快拖到膝盖上面了,你不禁要问:“穿这么大号的军装,就不能领小一号的吗?”
后来得知,这种农村自家织的土布,布质粗厚且疏织。初穿上身很合身。但时间不长,一伸展,特别在下水洗过之后,很容易被下垂拉长。所以穿在身上之后,一个个军装都显得肥大,上面的肩膀处却很容易被磨破,尤其扛枪的人,要先打上补丁。
石门(石家庄)地区。下辖:步兵第108旅团:步兵第139、140联队。步兵第133旅团:步兵第110、第163联队。骑兵第110大队、野炮兵第110联队、工兵第110联队、轻重兵第110联队、通信队、兵器勤务队、卫生队、野战医院、病马厂。
1944年春,110师团被调往豫北,日军将刚刚成立的63师团接替110师团防区,成为晋察冀军区新的对手。
但是日军的这一调动,跟晋察冀八路军在那两年的战斗力有所下降有很大关系。由于原本就非常贫瘠的抗日根据地人力和物产的进一步枯竭。农村的青壮男人已征召殆尽,42年以后的根据地春耕,都是些妇女老人们在干,看不见青壮男人的身影。
因为劳动力的严重匮乏,导致了根据地农业进一步减产。加上与富饶冀中地区的隔绝,粮食运不进山区,半饥状态的八路军一个个瘦弱不堪,营养不良,不仅无法长期空着肚子作战,也因产生出的大量夜盲症而失去夜间行动的能力。
原本缴获很多、物资储备雄厚的一分区,因为供应紧张、衣食艰难,在两年前那种衣装整齐兵强马壮的景象看不见了。供给部连一分区干部战士每年一个人一身军装的供给也保证不了了。因为一分区所在的山区出产棉花的地方极少,所以民间的纺纱织布也极为罕见。
为了优先保证战斗部队,政治部、供给部、卫生部的许多干部都穿上了老百姓的便衣。当时供给部为解决部队的军装问题,只能远去冀中搞布,而在冀中的乡间能搞到的最多的也只有本色的紫花粗布和黑色的粗布衣裤。
供给部的采买人员在本地的老乡那里看见什么布匹衣物就买进什么,还管它什么颜色呢?政治部的干部们因为要频繁走动,到基层和地方政府、百姓中去,所以许多干部平时也不扎绑腿了,衣装打扮得像老乡一样,只有一顶八路军帽子、一条腰上扎的皮带,以及腿上扎的绑腿还可以表明他们的八路军身份。
司令部系统的干部的着装要严格一些。因为在杨司令身边,还要跟着常下到各部队检查工作,所以司令部各职能科室的干部们还时刻保持着军人的严格风纪。迄今从当年的老照片上最常见到的,补丁摞补丁的二尺半灰布军装被皮带扎得紧贴在身上,绑腿扎得笔挺整齐,军帽戴得方方正正。只有那个黑瘦的身子板和面黄肌瘦而显得蜡黄的脸色,揭示出现在一分区的供粮也到了最紧要的艰难关头。
晋察冀山区八路军的冬季服装基本上是黑灰二色。夏季多了槐树豆染的黄绿色军装。当时延安的供给制生活待遇是“衣分三色,食分五等”。所谓“衣分三色”,就是高级干部的深蓝色斜纹布、中级干部的灰青色平布、基层干部的黑色土布之间的分别。
抗战最艰苦的时期,晋察冀一分区的狼牙山区找不到别的布,能找到老百姓家织的黑布已经很不错了。鬼子扫荡“跑反”的时候,与部队走散了,混到老百姓的人群中去,帽子一摘,你能看出他是个八路军的干部吗?不能,都一样黑黑的,面黄肌瘦,头上、脸上、身上满是灰土。
还有八路军的灰布军装,俗称“二尺半”。看抗战的老照片,一个个八路军干部战士,灰军装快拖到膝盖上面了,你不禁要问:“穿这么大号的军装,就不能领小一号的吗?”
后来得知,这种农村自家织的土布,布质粗厚且疏织。初穿上身很合身。但时间不长,一伸展,特别在下水洗过之后,很容易被下垂拉长。所以穿在身上之后,一个个军装都显得肥大,上面的肩膀处却很容易被磨破,尤其扛枪的人,要先打上补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