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溜中文网 www.clzw.net,我的大明新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与程朱理学相反的是被誉为后五百年唯一圣人的王阳明。
对王阳明,朱瞻基是很崇拜的,因为他就是一个明朝的孔子。
但是不得不说,王阳明的学说,其实是海市蜃楼。
王阳明的心学凝成四句话:“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他认为格物便是立明本心,为善去恶,知行合一。
他也的确做到了这一点,所以说他是圣人。
但是,又有谁还能做到跟他一样呢?
一个也没有!
因为他的学说,他的思想,要求太高了。除了他这个圣人,其他人都做不到。
所以他的心学并不符合现实,他死之后也就直接没落了。
以人的思想作为根基,是没有现实基础的,因为一个人的思想永远在变化。
“但是……”
众人听了朱瞻基还在点头,一听但是立刻又觉得大事不妙,太孙要放炮了。
果然,朱瞻基又说道:“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仍然将格物的方向主要放在了人心上,学术上,而不是更重要的物上面。对学术的研究,真的就比研究水利更高尚吗?不,我不这么认为。明其学术之理,造福不过是一小部分人,但是治理水利之功,却能造福千万人。”
这话如果是在其他场合说,朱瞻基肯定会受到无数指责。
但是现在,他面对的是工部官员,所以大部分人只会感到感动。
那位一直在水利事业上贡献了自己大部分人生的宋礼,听到朱瞻基的如此评价,先是震动,再是感动。
虽然已经五十四岁了,但是他依旧激动地老泪纵横,双手长揖,躬身喊道:“臣得太孙如此之评,虽愧不敢当,但死而无憾!”
在这个人心淳朴,士为知己者死的年代。他一个五十多岁的二品大臣,以长揖相拜,虽然口头上话没有说出来,但是态度已经表明了一切。
对此,朱瞻基是格外满意的。
他知道自己的学术不足以改变世界,他最多也就能跟他的曾祖,跟他的祖父一样,利用武力征服这个世界。
想要改造世界,需要的是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前世他曾经捐助过多所大学,对大学的出现,他也做过一些研究。
东方的国子监也好,太学也罢,不过都是为皇帝服务的专门机构。在这些学校里面学习的知识,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皇帝服务。
这跟西方的大学是完全不同的。
西方跟东方一样,在开始的阶段,技术的发展虽然产生非常巨大的影响,但是科学在其中并没起什么作用。
以造船为例,船帆和索具不好用,就改进;炮舷窗不灵活,就尝试安装灵活机动的炮车。技术是逐步改进完善的,经验是实践积累的。技术和工业仍同古罗马时代一样,与科学没有联系,既没向科学贡献什么,也没从科学得到什么。
早期的大学没有把科学和技术作为追求目标,主要培养牧师、医生、律师。
自然科学设在文学院,主要课程是逻辑学。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和分析方法是研究任何问题的工具,这是跟东方有着根本性的区别的一点。
逻辑学的研究和应用,是促进整个欧洲科学发展的基础。他们的神学虽然对科学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压迫,但是他们的神权大于王权,也让整个社会的发展,不是以皇室的利益为主要目的。
最开始的科学当时仍属哲学范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充满了哲学意蕴,读过此书的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一个宇宙形象:一部神奇而完美有序机器,行星转动如同钟表的指针一样,由一些永恒而完美的定律支配,机器后面隐约可见上帝的身影。
牛顿证明了科学原理的真实性,证明了世界是按人类能够发现的机理运行的。把科学应用于社会的舆论开始出现,人们期待科学造福人类。
甚至牛顿在论述流体力学时也轻描淡写了一句“我想这个命题或许在造船时有用”。视科学为有用知识的弗朗西斯培根对此作了理论提升,提出“知识就是力量”。
但是科学在在科学革命的同时并未发生技术革命或工业革命,印刷机、大炮、炮舰一类的发明未借助科学。
>
与程朱理学相反的是被誉为后五百年唯一圣人的王阳明。
对王阳明,朱瞻基是很崇拜的,因为他就是一个明朝的孔子。
但是不得不说,王阳明的学说,其实是海市蜃楼。
王阳明的心学凝成四句话:“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他认为格物便是立明本心,为善去恶,知行合一。
他也的确做到了这一点,所以说他是圣人。
但是,又有谁还能做到跟他一样呢?
一个也没有!
因为他的学说,他的思想,要求太高了。除了他这个圣人,其他人都做不到。
所以他的心学并不符合现实,他死之后也就直接没落了。
以人的思想作为根基,是没有现实基础的,因为一个人的思想永远在变化。
“但是……”
众人听了朱瞻基还在点头,一听但是立刻又觉得大事不妙,太孙要放炮了。
果然,朱瞻基又说道:“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仍然将格物的方向主要放在了人心上,学术上,而不是更重要的物上面。对学术的研究,真的就比研究水利更高尚吗?不,我不这么认为。明其学术之理,造福不过是一小部分人,但是治理水利之功,却能造福千万人。”
这话如果是在其他场合说,朱瞻基肯定会受到无数指责。
但是现在,他面对的是工部官员,所以大部分人只会感到感动。
那位一直在水利事业上贡献了自己大部分人生的宋礼,听到朱瞻基的如此评价,先是震动,再是感动。
虽然已经五十四岁了,但是他依旧激动地老泪纵横,双手长揖,躬身喊道:“臣得太孙如此之评,虽愧不敢当,但死而无憾!”
在这个人心淳朴,士为知己者死的年代。他一个五十多岁的二品大臣,以长揖相拜,虽然口头上话没有说出来,但是态度已经表明了一切。
对此,朱瞻基是格外满意的。
他知道自己的学术不足以改变世界,他最多也就能跟他的曾祖,跟他的祖父一样,利用武力征服这个世界。
想要改造世界,需要的是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前世他曾经捐助过多所大学,对大学的出现,他也做过一些研究。
东方的国子监也好,太学也罢,不过都是为皇帝服务的专门机构。在这些学校里面学习的知识,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皇帝服务。
这跟西方的大学是完全不同的。
西方跟东方一样,在开始的阶段,技术的发展虽然产生非常巨大的影响,但是科学在其中并没起什么作用。
以造船为例,船帆和索具不好用,就改进;炮舷窗不灵活,就尝试安装灵活机动的炮车。技术是逐步改进完善的,经验是实践积累的。技术和工业仍同古罗马时代一样,与科学没有联系,既没向科学贡献什么,也没从科学得到什么。
早期的大学没有把科学和技术作为追求目标,主要培养牧师、医生、律师。
自然科学设在文学院,主要课程是逻辑学。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和分析方法是研究任何问题的工具,这是跟东方有着根本性的区别的一点。
逻辑学的研究和应用,是促进整个欧洲科学发展的基础。他们的神学虽然对科学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压迫,但是他们的神权大于王权,也让整个社会的发展,不是以皇室的利益为主要目的。
最开始的科学当时仍属哲学范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充满了哲学意蕴,读过此书的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一个宇宙形象:一部神奇而完美有序机器,行星转动如同钟表的指针一样,由一些永恒而完美的定律支配,机器后面隐约可见上帝的身影。
牛顿证明了科学原理的真实性,证明了世界是按人类能够发现的机理运行的。把科学应用于社会的舆论开始出现,人们期待科学造福人类。
甚至牛顿在论述流体力学时也轻描淡写了一句“我想这个命题或许在造船时有用”。视科学为有用知识的弗朗西斯培根对此作了理论提升,提出“知识就是力量”。
但是科学在在科学革命的同时并未发生技术革命或工业革命,印刷机、大炮、炮舰一类的发明未借助科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