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溜中文网 www.clzw.net,我的大明新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永乐二年大朝会,百官同贺。
大朝会上,朱棣明旨制文,册封朱高炽为太子,同时册封年仅七岁的朱瞻基为皇太孙。
与此同时,册封朱高煦为汉王,封地云南。册封朱高燧为赵王,封地北平。
朱高煦道:“我有何罪,要被赶到万里之外。”不肯前往藩国,朱棣也不忍逼他,任由他滞留金陵。
春暖花开之际,朱棣率大军和大半大臣随巡北平,留太子朱高炽监国。
朱瞻基也随驾前往北方,不过一路上还是继续陪伴徐皇后。
在北平,赵王朱高燧就藩,朱高煦极力请求与儿子朱瞻壑返回应天,得朱棣许可。
他回到应天之后,在淇国公丘福、驸马王宁的支持下,获得了天策卫为汉王护卫,并常以唐太宗自比。
这也代表了他正式开启了夺储之路。
不过朱瞻基一直冷眼旁观,并没有直接插手,甚至看到自己的父亲在他面前吃亏,还有一些高兴。
朱高煦不过就是一块磨刀石,在原本的历史中都没有泛起浪花,现在自己来到这个时代,他更不可能了。
暂且先让他蹦腾几年,只要自己荣宠不衰,他没有半点机会。
秋季回到应天,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准备工作已经开始了。
郑和如今是内宫监大太监,在如今整个太监体系里,他的地位还要高于司礼监大太监狗儿王彦。
司礼监之所以在后来超越了内宫监,一方面是因为掌握了皇帝大印,更主要的就是因为郑和下西洋,所以把统管所有太监的权力让给了司礼监。
在此之后,司礼监才成为了权力最大的部门,还管理其他所有太监。
郑和现在的全部精力已经都放在了第一次下西洋上,长期驻守苏州刘家河。
下西洋的几百艘船,两万多人,还要从各地采购各种物资,都在那里集中,他忙的根本没有时间回应天。
朱瞻基一直留意着郑和的行踪,一直到永乐二年的年底,才终于等到了郑和返回应天。
不过,还没有等他见到郑和,他又多了一个老师。
自永乐元年五月,他的身边多了两个道家老师,佛教就一直在寻找机会接近朱瞻基。
但是从明朝建国,朱元璋就一直在打压佛教。
他虽然当过和尚,但是正因为当过和尚,所以他更清楚佛教对民间的危害。
元朝以佛教为国教,导致了民间佛教兴起,几乎每个县城都有一座大寺庙。
这些佛教徒不事生产,还占据了大量的良田,更不缴纳税赋。
除此之外,他们还有大批的教徒在各地坑蒙拐骗,强行纳捐,作恶多端,导致民不聊生。
在元末,全国除了那些大贵族,最有钱的就是寺庙的和尚们。
大贵族才有几个,而全国到处都是寺庙,由此可见和尚比那些蒙古贵族造的孽更大。
从朱元璋打压佛教,一直到朱棣上台,清剿的力度才稍微松懈了一点,这里面,最关键的一个人就是朱棣身边最信任的道衍和尚姚广孝。
姚广孝策划了朱棣夺嫡的靖难之役,号称靖难大功第一人。朱棣登基之后,就被封为僧录司左善世。
朱高炽年初被封为太子,他又被加封太子少师。
虽然他极少出现在朝堂,平时客居鸡笼山积善寺,但是朱棣对他信任有加,让他在朝堂的影响力绝不逊色任何大臣。
就连朱棣平日见他,也以官职称呼他少师,礼敬有加。
因为喜穿黑色僧袍,他也被民间称之为黑衣宰相。
自胡惟庸之后,明朝取消丞相一职,他能被戏称宰相,也由此可见他的影响力之大。
作为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深知佛家俗世势力对民间的危害,所以从不干涉朝廷对佛教恶势力的清剿。
同时,他也同样痴迷于精深的佛法,在他看来,佛学与佛教不能混为一谈。
但是,太孙亲近道士,疏离和尚,这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在朱瞻基与两位道士相处的越来越紧密的时候,他也提出了为太孙师。
朱棣当然不会拒绝他的好意,所以在朱瞻基还不知道的时候,就又多了一个老师。
如今,他学文有解缙和胡广两位内阁,学武有玄真和一清子两位道士,现在又增加了一个黑衣宰相当老师。
不过,姚广孝却不知道,朱瞻基年纪虽然小,却有一个成熟的灵魂。
他学儒不是信儒,学武不是信道,至于佛,对他来说更不会信。
实际上,在蒙元以... -->>
永乐二年大朝会,百官同贺。
大朝会上,朱棣明旨制文,册封朱高炽为太子,同时册封年仅七岁的朱瞻基为皇太孙。
与此同时,册封朱高煦为汉王,封地云南。册封朱高燧为赵王,封地北平。
朱高煦道:“我有何罪,要被赶到万里之外。”不肯前往藩国,朱棣也不忍逼他,任由他滞留金陵。
春暖花开之际,朱棣率大军和大半大臣随巡北平,留太子朱高炽监国。
朱瞻基也随驾前往北方,不过一路上还是继续陪伴徐皇后。
在北平,赵王朱高燧就藩,朱高煦极力请求与儿子朱瞻壑返回应天,得朱棣许可。
他回到应天之后,在淇国公丘福、驸马王宁的支持下,获得了天策卫为汉王护卫,并常以唐太宗自比。
这也代表了他正式开启了夺储之路。
不过朱瞻基一直冷眼旁观,并没有直接插手,甚至看到自己的父亲在他面前吃亏,还有一些高兴。
朱高煦不过就是一块磨刀石,在原本的历史中都没有泛起浪花,现在自己来到这个时代,他更不可能了。
暂且先让他蹦腾几年,只要自己荣宠不衰,他没有半点机会。
秋季回到应天,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准备工作已经开始了。
郑和如今是内宫监大太监,在如今整个太监体系里,他的地位还要高于司礼监大太监狗儿王彦。
司礼监之所以在后来超越了内宫监,一方面是因为掌握了皇帝大印,更主要的就是因为郑和下西洋,所以把统管所有太监的权力让给了司礼监。
在此之后,司礼监才成为了权力最大的部门,还管理其他所有太监。
郑和现在的全部精力已经都放在了第一次下西洋上,长期驻守苏州刘家河。
下西洋的几百艘船,两万多人,还要从各地采购各种物资,都在那里集中,他忙的根本没有时间回应天。
朱瞻基一直留意着郑和的行踪,一直到永乐二年的年底,才终于等到了郑和返回应天。
不过,还没有等他见到郑和,他又多了一个老师。
自永乐元年五月,他的身边多了两个道家老师,佛教就一直在寻找机会接近朱瞻基。
但是从明朝建国,朱元璋就一直在打压佛教。
他虽然当过和尚,但是正因为当过和尚,所以他更清楚佛教对民间的危害。
元朝以佛教为国教,导致了民间佛教兴起,几乎每个县城都有一座大寺庙。
这些佛教徒不事生产,还占据了大量的良田,更不缴纳税赋。
除此之外,他们还有大批的教徒在各地坑蒙拐骗,强行纳捐,作恶多端,导致民不聊生。
在元末,全国除了那些大贵族,最有钱的就是寺庙的和尚们。
大贵族才有几个,而全国到处都是寺庙,由此可见和尚比那些蒙古贵族造的孽更大。
从朱元璋打压佛教,一直到朱棣上台,清剿的力度才稍微松懈了一点,这里面,最关键的一个人就是朱棣身边最信任的道衍和尚姚广孝。
姚广孝策划了朱棣夺嫡的靖难之役,号称靖难大功第一人。朱棣登基之后,就被封为僧录司左善世。
朱高炽年初被封为太子,他又被加封太子少师。
虽然他极少出现在朝堂,平时客居鸡笼山积善寺,但是朱棣对他信任有加,让他在朝堂的影响力绝不逊色任何大臣。
就连朱棣平日见他,也以官职称呼他少师,礼敬有加。
因为喜穿黑色僧袍,他也被民间称之为黑衣宰相。
自胡惟庸之后,明朝取消丞相一职,他能被戏称宰相,也由此可见他的影响力之大。
作为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深知佛家俗世势力对民间的危害,所以从不干涉朝廷对佛教恶势力的清剿。
同时,他也同样痴迷于精深的佛法,在他看来,佛学与佛教不能混为一谈。
但是,太孙亲近道士,疏离和尚,这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在朱瞻基与两位道士相处的越来越紧密的时候,他也提出了为太孙师。
朱棣当然不会拒绝他的好意,所以在朱瞻基还不知道的时候,就又多了一个老师。
如今,他学文有解缙和胡广两位内阁,学武有玄真和一清子两位道士,现在又增加了一个黑衣宰相当老师。
不过,姚广孝却不知道,朱瞻基年纪虽然小,却有一个成熟的灵魂。
他学儒不是信儒,学武不是信道,至于佛,对他来说更不会信。
实际上,在蒙元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