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溜中文网 www.clzw.net,中华的另一种可能:魏晋风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
士族的家教与《颜氏家训》
读魏晋南北朝的历史,我们常常会惊讶于当时那些大士族能够出那么多人才,而且能够绵延那么多世代。例如山东琅邪王氏,几乎在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都是一等旺族,这个家族是秦朝名将王翦之后,在汉朝就已经人才辈出了,到了晋朝特别是东晋王导之后,真可说是权倾朝野盛极一时,被鲁迅称为“名士教科书”的《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士族活动最完备的一本书,里面写到的琅邪王氏一家的人物就有四十个,居所有士族之冠。根据苏绍兴《两晋南朝的士族》一书统计,在《世说新语》中出现人数最多的二十个士族,除了琅邪王氏以外,依次还有:太原王氏,二十人;颍川庾氏,十六人;陈郡谢氏,十五人;谯国桓氏,十四人;平阳羊氏,十一人;陈留阮氏,八人;高平郗氏,八人;长平殷氏,八人;太原孙氏,七人;陈郡袁氏,六人;沛国刘氏,六人;吴郡顾氏,六人;会稽孔氏,五人;汝南周氏,五人;陈留范氏,五人;河东裴氏,五人;河内山氏,四人;陈留江氏,四人;吴郡陆氏四人。
这些家族之所以能够人才辈出长盛不衰,原因当然不止一端,但注意对子弟的培养教育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世说新语·言语》第九十二则一段谢安和晚辈的对话,很有意思:谢太傅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车骑(谢玄)答曰: “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
“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这话很富于诗意,其实也就是民间说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所有的家长都会有这样的想法,而士族这样的想法尤其强烈,尤其自觉。魏晋时期,士族阶级是当时社会地位最高的阶级,也是文化程度最高的阶级,他们对子弟的教育抓得很紧。《世说新语·德行》第三十六则记载了一段谢安和夫人的对话:谢公夫人教儿,问太傅:“那得初不见君教儿?”答曰:“我常自教儿。”
谢安的夫人怪谢安没有教训儿子,谢安却说:“我常自教儿。”这是什么意思呢?谢安的意思是,我不是不教儿,相反,我非常重视对儿子的教育,我以我自己的言行随时随地在教我的儿子。谢安这话并不是强辩,他的确是一个非常注意子弟教育的长辈,他不仅对教育抓得紧,还非常注意教育的方法,《世说新语·假谲》有一则故事写他巧妙地纠正侄儿谢玄的纨绔习气:谢遏年少时,好着紫罗香囊,垂覆手。太傅患之,而不欲伤其意。乃谲与赌,得即烧之。
谢遏就是谢玄,遏是谢玄的小名。香囊是香包,覆手大概就是现在的手绢之类,一个男孩子身上吊着香包手里拿着手绢,实在不是好习惯,谢安决定加以纠正,但是又不想伤害谢玄的自尊心,便假装跟他打赌,赢了他的香包和手绢,得到之后立即烧掉,让聪明的谢玄从叔叔的行动中得到启发和教育。这个故事直到今天对我们做父母长辈的都有教育意义,那就是对子女晚辈既要严格要求,又要注意方法。
从以上谢安的故事,可以看到魏晋士族是如何注重教育子弟的,正因如此,士族才能养成优良的家风或说门风,这种家风或门风是世代相传的,是士族引以为傲的,也是他们区别于其他阶级的标志之一。如果家教不严,门风败坏,这个家族就会失去社会地位和他人的尊重。只有维持优良的门风不坠,才能代代都出优秀的人才,使芝兰玉树长生于阶庭,从而保证整个家族长盛不衰,维护他们已有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所以,如何把一个庞大的家族管理好、把子弟教育好,是士族阶级非常重视的事。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有关家庭管理与子弟教育的著作就出现了。中国第一本系统训导后人如何教育子弟、如何管理家族的书—《颜氏家训》就是这一时期出现的。
被称为“百代家训之祖”的《颜氏家训》,作者叫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的人,他所属的山东琅邪颜氏也是魏晋南朝著名的门阀士族。颜氏家族是孔子最喜欢的弟子颜回的后代,汉末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大士族。在曹魏时就出了几个两千石(就是今天的省、部级)的大官,东晋时的颜含做到侍中、国子祭酒,封西平县侯。此后代代都有太守级的大官,南朝刘宋时的著名诗人颜延之(官至金紫光禄大夫)也是这个家族的。颜之推是颜含的九世孙。这个家族一直很昌盛,直到唐宋。例如唐朝有名的学者颜师古,就是颜之推的孙子,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平原太守)以及颜真卿的堂兄—在安史之乱中壮烈牺牲的颜杲卿(常山太守),也都是颜之推的后代。
颜之推生于公元531年,卒年不能确定,大致在公元590年以后。他出生在南朝梁代的江陵,二十三岁时西魏军攻陷江陵,他那时已在梁朝为官,因而被俘,并被遣送西魏。两年后他举家冒险逃往北齐,想假道北齐返回江南,不料正好碰到陈霸先废梁自立,建立了陈朝,于是他只好留在北齐。二十年后北齐为北周所亡,他又入周,四年后隋代周,他又入隋。所以他一生经历了南梁、北齐、北周、隋四个朝代,在这四个朝代都做过官,在北齐做官的时候最长(二十年),官位也最清显,为黄门侍郎,所以对《颜氏家训》一书他自署“北齐黄门侍郎颜之推撰”。
《颜氏家训》共二十篇,第一篇《序致》是全书的序言,最后一篇《终制》则是颜之推的遗嘱,中间十八篇分别为:《教子》《兄弟》《后娶》《治家》《风操》《慕贤》《勉学》《文章》《名实》《涉务》《省事》《止足》《诫兵》《养生》《归心》《书证》《音辞》《杂艺》。里面讲到如何教育子女,如何处理兄弟、妯娌、后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如何治家,如何维持门风,并告诫子孙要努力读书,要务实,要知足,要注意养生,等等。
颜之推为什么要写这本家训呢?他在序言中说,对于修身齐家,古代圣贤已经讲得很多,也有很多著作传世,自己再写会不会像“屋上架屋,床上施床”一样重复啰嗦呢?他说因为关系不同,有些道理虽然圣贤都讲过,再经由自己身边的人讲出来,往往更有说服力。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阋,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所以他写了这本书,希望给自己的子孙一些有益的训诫。他尤其感慨,颜氏家族虽然素来“风教整密”,但是他自己因为九岁就遭到家难,父亲过世,没有受过严格的管教,长大后养成一些坏习惯,经过长久的磨炼才改掉。他说自己“每常心共口敌,性与情竞,夜觉晓非,今悔昨失,自怜无教,以至于斯(经常是心里跟嘴巴作对,理智与情感冲突,夜里觉察到白天的不对,今天追悔昨日的失误,自己哀怜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以致落到这种境地)”,所以他不希望自己的子孙再蹈覆辙:“故留此二十篇,以为汝曹后车耳(所以,我留下这二十篇文章,用来作为你们的后车之戒)。”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颜氏家训》的第二篇《教子》。颜之推在这一篇中提出了几个关于教育子女的重要见解,对我们今天做父母的仍然有参考价值。
颜之推在《教子》里首先提出了教育子女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教育必须从小开始,越早越好。
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常常有一种普遍的误解,以为教育要到孩子懂事以后才开始,至少到等小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父母才会开始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颜之推告诉我们,教育子女要越早越好,如果可能,在孩子没有出生时就应该开始。他提到古代“圣王有胎教之法”,王妃们“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妃嫔怀孕三个月时,就要迁居到别的宫室去,眼睛不乱看,耳朵不乱听,音乐、饮食都按照礼的要求加以节制)”。这里说到胎教的问题,即使以今天的科学知识看来也是有道理的。母亲在怀孕的时候,不仅吃什么东西对胎儿的成长有影响,而且喜怒哀乐的情绪也会影响胎儿,尤其会影响到孩子未来的心智与精神。所以怀孕的时候,尽量不服用不必要的药物,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听美妙的音乐,多看美丽的风景与图片,不生气,不悲伤,是每一个母亲应有的常识。有科学家做过实验,让奶牛听美好的音乐,牛奶的产量会增加、品质会提高。那么同样地,母亲在怀孕的时候保持端正而愉快的心情与情操,对胎儿的心智健康无疑会产生良好的影响。这样看来,古人所说的“胎教”并非神乎其词,完全是有科学依据的。
如果连胎教都要注意,那么孩子出生以后的教育就更应该注意了。不要以为孩子无知无识、不会说话,事实上孩子一出生,一接触到外部世界,就马上开始了他认识世界的历程,像海绵吸水一样,时时刻刻在吸收在学习。幼儿学习和吸收的速度跟成人比起来要快得多,简直可以用“贪婪”两个字来形容。请想想,我们一个成年人,长大一岁,能学到多少新东西?对大多数成年人而言,几乎毫无长进,但是一个婴孩,从零岁到一岁,从一岁到两岁,他能学到多少东西?一个聪慧的小孩,一岁的时候就开始牙牙学语,碰碰磕磕地学走路了,两岁的时候已经可以正常走路,会讲很多话了,这速度简直不可思议。尤其在语言学习能力上,大人与小孩完全不能相比。颜之推引用孔子的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这真是至理名言。好的品德一半是天赋,一半就靠少年养成;好的习惯更是需要在青少年时代加以培养... -->>
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
士族的家教与《颜氏家训》
读魏晋南北朝的历史,我们常常会惊讶于当时那些大士族能够出那么多人才,而且能够绵延那么多世代。例如山东琅邪王氏,几乎在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都是一等旺族,这个家族是秦朝名将王翦之后,在汉朝就已经人才辈出了,到了晋朝特别是东晋王导之后,真可说是权倾朝野盛极一时,被鲁迅称为“名士教科书”的《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士族活动最完备的一本书,里面写到的琅邪王氏一家的人物就有四十个,居所有士族之冠。根据苏绍兴《两晋南朝的士族》一书统计,在《世说新语》中出现人数最多的二十个士族,除了琅邪王氏以外,依次还有:太原王氏,二十人;颍川庾氏,十六人;陈郡谢氏,十五人;谯国桓氏,十四人;平阳羊氏,十一人;陈留阮氏,八人;高平郗氏,八人;长平殷氏,八人;太原孙氏,七人;陈郡袁氏,六人;沛国刘氏,六人;吴郡顾氏,六人;会稽孔氏,五人;汝南周氏,五人;陈留范氏,五人;河东裴氏,五人;河内山氏,四人;陈留江氏,四人;吴郡陆氏四人。
这些家族之所以能够人才辈出长盛不衰,原因当然不止一端,但注意对子弟的培养教育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世说新语·言语》第九十二则一段谢安和晚辈的对话,很有意思:谢太傅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车骑(谢玄)答曰: “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
“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这话很富于诗意,其实也就是民间说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所有的家长都会有这样的想法,而士族这样的想法尤其强烈,尤其自觉。魏晋时期,士族阶级是当时社会地位最高的阶级,也是文化程度最高的阶级,他们对子弟的教育抓得很紧。《世说新语·德行》第三十六则记载了一段谢安和夫人的对话:谢公夫人教儿,问太傅:“那得初不见君教儿?”答曰:“我常自教儿。”
谢安的夫人怪谢安没有教训儿子,谢安却说:“我常自教儿。”这是什么意思呢?谢安的意思是,我不是不教儿,相反,我非常重视对儿子的教育,我以我自己的言行随时随地在教我的儿子。谢安这话并不是强辩,他的确是一个非常注意子弟教育的长辈,他不仅对教育抓得紧,还非常注意教育的方法,《世说新语·假谲》有一则故事写他巧妙地纠正侄儿谢玄的纨绔习气:谢遏年少时,好着紫罗香囊,垂覆手。太傅患之,而不欲伤其意。乃谲与赌,得即烧之。
谢遏就是谢玄,遏是谢玄的小名。香囊是香包,覆手大概就是现在的手绢之类,一个男孩子身上吊着香包手里拿着手绢,实在不是好习惯,谢安决定加以纠正,但是又不想伤害谢玄的自尊心,便假装跟他打赌,赢了他的香包和手绢,得到之后立即烧掉,让聪明的谢玄从叔叔的行动中得到启发和教育。这个故事直到今天对我们做父母长辈的都有教育意义,那就是对子女晚辈既要严格要求,又要注意方法。
从以上谢安的故事,可以看到魏晋士族是如何注重教育子弟的,正因如此,士族才能养成优良的家风或说门风,这种家风或门风是世代相传的,是士族引以为傲的,也是他们区别于其他阶级的标志之一。如果家教不严,门风败坏,这个家族就会失去社会地位和他人的尊重。只有维持优良的门风不坠,才能代代都出优秀的人才,使芝兰玉树长生于阶庭,从而保证整个家族长盛不衰,维护他们已有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所以,如何把一个庞大的家族管理好、把子弟教育好,是士族阶级非常重视的事。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有关家庭管理与子弟教育的著作就出现了。中国第一本系统训导后人如何教育子弟、如何管理家族的书—《颜氏家训》就是这一时期出现的。
被称为“百代家训之祖”的《颜氏家训》,作者叫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的人,他所属的山东琅邪颜氏也是魏晋南朝著名的门阀士族。颜氏家族是孔子最喜欢的弟子颜回的后代,汉末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大士族。在曹魏时就出了几个两千石(就是今天的省、部级)的大官,东晋时的颜含做到侍中、国子祭酒,封西平县侯。此后代代都有太守级的大官,南朝刘宋时的著名诗人颜延之(官至金紫光禄大夫)也是这个家族的。颜之推是颜含的九世孙。这个家族一直很昌盛,直到唐宋。例如唐朝有名的学者颜师古,就是颜之推的孙子,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平原太守)以及颜真卿的堂兄—在安史之乱中壮烈牺牲的颜杲卿(常山太守),也都是颜之推的后代。
颜之推生于公元531年,卒年不能确定,大致在公元590年以后。他出生在南朝梁代的江陵,二十三岁时西魏军攻陷江陵,他那时已在梁朝为官,因而被俘,并被遣送西魏。两年后他举家冒险逃往北齐,想假道北齐返回江南,不料正好碰到陈霸先废梁自立,建立了陈朝,于是他只好留在北齐。二十年后北齐为北周所亡,他又入周,四年后隋代周,他又入隋。所以他一生经历了南梁、北齐、北周、隋四个朝代,在这四个朝代都做过官,在北齐做官的时候最长(二十年),官位也最清显,为黄门侍郎,所以对《颜氏家训》一书他自署“北齐黄门侍郎颜之推撰”。
《颜氏家训》共二十篇,第一篇《序致》是全书的序言,最后一篇《终制》则是颜之推的遗嘱,中间十八篇分别为:《教子》《兄弟》《后娶》《治家》《风操》《慕贤》《勉学》《文章》《名实》《涉务》《省事》《止足》《诫兵》《养生》《归心》《书证》《音辞》《杂艺》。里面讲到如何教育子女,如何处理兄弟、妯娌、后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如何治家,如何维持门风,并告诫子孙要努力读书,要务实,要知足,要注意养生,等等。
颜之推为什么要写这本家训呢?他在序言中说,对于修身齐家,古代圣贤已经讲得很多,也有很多著作传世,自己再写会不会像“屋上架屋,床上施床”一样重复啰嗦呢?他说因为关系不同,有些道理虽然圣贤都讲过,再经由自己身边的人讲出来,往往更有说服力。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阋,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所以他写了这本书,希望给自己的子孙一些有益的训诫。他尤其感慨,颜氏家族虽然素来“风教整密”,但是他自己因为九岁就遭到家难,父亲过世,没有受过严格的管教,长大后养成一些坏习惯,经过长久的磨炼才改掉。他说自己“每常心共口敌,性与情竞,夜觉晓非,今悔昨失,自怜无教,以至于斯(经常是心里跟嘴巴作对,理智与情感冲突,夜里觉察到白天的不对,今天追悔昨日的失误,自己哀怜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以致落到这种境地)”,所以他不希望自己的子孙再蹈覆辙:“故留此二十篇,以为汝曹后车耳(所以,我留下这二十篇文章,用来作为你们的后车之戒)。”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颜氏家训》的第二篇《教子》。颜之推在这一篇中提出了几个关于教育子女的重要见解,对我们今天做父母的仍然有参考价值。
颜之推在《教子》里首先提出了教育子女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教育必须从小开始,越早越好。
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常常有一种普遍的误解,以为教育要到孩子懂事以后才开始,至少到等小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父母才会开始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颜之推告诉我们,教育子女要越早越好,如果可能,在孩子没有出生时就应该开始。他提到古代“圣王有胎教之法”,王妃们“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妃嫔怀孕三个月时,就要迁居到别的宫室去,眼睛不乱看,耳朵不乱听,音乐、饮食都按照礼的要求加以节制)”。这里说到胎教的问题,即使以今天的科学知识看来也是有道理的。母亲在怀孕的时候,不仅吃什么东西对胎儿的成长有影响,而且喜怒哀乐的情绪也会影响胎儿,尤其会影响到孩子未来的心智与精神。所以怀孕的时候,尽量不服用不必要的药物,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听美妙的音乐,多看美丽的风景与图片,不生气,不悲伤,是每一个母亲应有的常识。有科学家做过实验,让奶牛听美好的音乐,牛奶的产量会增加、品质会提高。那么同样地,母亲在怀孕的时候保持端正而愉快的心情与情操,对胎儿的心智健康无疑会产生良好的影响。这样看来,古人所说的“胎教”并非神乎其词,完全是有科学依据的。
如果连胎教都要注意,那么孩子出生以后的教育就更应该注意了。不要以为孩子无知无识、不会说话,事实上孩子一出生,一接触到外部世界,就马上开始了他认识世界的历程,像海绵吸水一样,时时刻刻在吸收在学习。幼儿学习和吸收的速度跟成人比起来要快得多,简直可以用“贪婪”两个字来形容。请想想,我们一个成年人,长大一岁,能学到多少新东西?对大多数成年人而言,几乎毫无长进,但是一个婴孩,从零岁到一岁,从一岁到两岁,他能学到多少东西?一个聪慧的小孩,一岁的时候就开始牙牙学语,碰碰磕磕地学走路了,两岁的时候已经可以正常走路,会讲很多话了,这速度简直不可思议。尤其在语言学习能力上,大人与小孩完全不能相比。颜之推引用孔子的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这真是至理名言。好的品德一半是天赋,一半就靠少年养成;好的习惯更是需要在青少年时代加以培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