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溜中文网 www.clzw.net,回到明朝当王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127章姑苏城外
自从唐代诗人张继举棹归里,夜泊枫桥,以一首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名传后世,寒山古刹闻名天下,到了苏州,又怎么能不去寒山寺一游呢?
苏州首富吴济渊恭请张天师至府上为老太爷祈福,张氏兄妹也是头一次来江南,久闻太湖风光,想去湖上一游,采菱泛舟,特意遣人往杭州邀请杨凌。江南三大镇守太监位高权重,杨凌既然住在莫府,吴济渊当然不会把这位镇守江南的莫公公撇在一边,于是便一并邀了莫公公夫妇一同前往。
官船沿着古运河而行,恰巧经过寒山寺,张天师兄妹和吴济渊便在枫桥边相候。杨凌今日换了一身轻衫,若不是身旁那一众背弓提刀的番子就是他的活招牌,以他的打扮相貌必然被人当成一个风度翩翩的斯文公子。
虽然早听说这位钦差年纪甚轻,乍然看到他的样貌,吴济渊仍然忍不住露出一丝讶色。这位苏州首富年约五旬,看其相貌温文尔雅,虽然吴家世代经商,但是在苏杭一带也有大片的土地,吴家子弟也多有功名在身,所以算得上是江南豪门、士族名流。
今日张天师是主,请的主客是钦差杨大人,但是要说到熟识,倒是莫清河和吴济渊彼此更熟稔一些,当下莫清河向吴济渊介绍了杨凌,吴济渊向莫清河介绍了张天师兄妹,一行人有说有笑地走进寒山寺内。
今日莫清河也换了一身便装,他身材高大、仪表堂堂,这一打扮还真看不出太监模样,与那风情万种、娇媚动人的莫夫人站在一起,还真有种郎才女貌的感觉。
寒山寺方丈听说今日京师里钦差大人和镇守太监莫公公要到寺里一游,丝毫不敢怠慢。早早儿地就迎出了门外。老和尚年逾八旬,须发皆白,满面红光,身板儿硬朗的很。
他披了大红袈裟,率着寺中长老、知客僧和十几个小沙弥恭恭敬敬地将杨凌等人迎进寺去。这寒山寺虽名声甚响,其实寺庙极小,要转上一圈儿用不了多少时光,一进寺门就见那口大铜鼎香火极旺。信众敬燃的两指粗的香插在鼎内,老远的就闻到一股呛人地烟火气。
寺中并未因钦差大人光临而将其他香客拒之门外,不过番子们抢先冲进寺去,四下一站,那股气势任谁见了也知道来了大人物,又有寺中轻易不见客的老方丈亲自陪同讲解,那些信众早已识趣地避到了一旁。
杨凌对这寒山寺,好奇胜于欣赏。虽说到了苏州,园林和寒山寺才是必须一游的地方,在杨凌心中,倒是那燕子坞才是第一向往之地。张天师是道家至尊,到了这佛家圣地。也觉得自已身份有些尴尬,至于莫清河、吴济渊又是本地游惯了的人,虽然老方丈十分殷勤,众人的游兴也都不甚浓。
这一来众人走马观花。本来不大的寺庙走起来更快,只不过小半个时辰,杨凌就转到了寺后,绕过前边阁内供奉的佛像,一转过去他就瞧见两名僧侣正双手合什,跪在蒲团上顶礼膜拜,杨凌初时还以为是寺内僧人参禅礼佛做功课,忙止住了脚步。不过他们为何在佛像后边施礼,却令他有些奇怪。
那位老方丈原来以为钦差大人不会这么快就逛到后院,所以并未及时叫这后院僧人回避,这时见影响了大人游兴,他忙摆手示意知客僧将那两个灰衣和尚赶开。
杨凌见那两个和尚一身僧衣与寺内僧侣有些不同,二人肩后又都背着一个斗笠,似是远道而来,瞧着总觉的有些怪异、又有些熟悉.他蹙着眉想了想。忽地想起一些东瀛漫画片中见到地僧侣就是这副打扮。不由奇怪地问道:“方丈大师,这两位高僧可是贵寺的僧人?”
方丈恭敬地道:“钦差大人。这两位僧侣来自东瀛拾得寺,是来本寺参拜并求取佛经、佛像等物的”。
吴济源一旁笑道:“大人,唐贞观年间此寺有两位得道高僧,名曰寒山、拾得,后来拾得和尚东渡东瀛,在东瀛建了一座“拾得寺”,传道授经,甚受当地人敬重。故此东瀛僧侣和信徒若来东土,大多要来这寒山寺参拜一番。”
“哦?”杨凌见寒山寺方丈和吴济渊谈及东瀛,神色从容,毫无不忿之色,心中先是有些诧异,随即便想到此时东瀛尚未对中国犯下滔天罪行,虽然沿海一带倭寇作恶多端,但那群海盗在东瀛同样属于不法歹徒,况且其中还夹杂着许多中国海盗,这时的百姓并未因此迁怒东瀛国人,不禁释然一笑。
他抬步走到那两个正欲退出殿去的东瀛和尚面前,先向二人参拜处看了一眼,见墙上浅浅一副画像,年代甚是久远,绘的是两个憨态可掬、甚至有些滑稽的和尚画像,方丈大师迎上来笑道:“大人,这便是寒山、拾得两位高僧的画像了。”
杨凌点了点头,瞧见画像左边有两行字,这两句对话实在有名,他早就听说过,只是一直不知出处,此时见了这晓得竟是出自寒山、拾得之口。
他顺口念道:“世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旁边立即有一人接道:“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杨凌诧然回头,瞧见正是两个年青地东瀛僧人之一,正合掌向他回答,杨凌不禁笑道:“你这和尚,倒记的清楚”。
那东瀛僧人得他夸奖,脸上不禁露出喜色,说道:“多谢大人夸奖,贫僧圆仁,是东瀛‘拾得寺’僧侣,贫僧还记得寒山大师曾问:还有甚诀可以躲得?拾得大师回答说:弥勒菩萨曾云: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它自干了,我也省气力,他也无烦恼......”。
那一段偈语足足有三百多字,这和尚记的清清楚楚,一一念来抑扬顿挫,方丈大师听罢欣欣然合掌道:“善哉。善哉”。
圆仁微微一笑,满面矜持的向方丈合什一礼,显然也有些自得,吴济渊在一旁呵呵笑道:“拾得大师东渡传经,果然信徒众多,真是功德无量”。
杨凌瞧着这口述高僧偈语,面带得色的和尚,想起后世他们举国化身强盗、到中土来烧杀抢掠地行为。不禁淡然一笑道:“拾得大师这段话确实蕴含玄妙佛理,大师记的果然纯熟,那么我来问你,你背地下来......可做得到么?”
圆仁怔了一怔,沉吟半晌才肃然回答:“我做不到”。
杨凌又问:“那么......贵国有信佛之国。又有多少人做的到呢?”
圆仁沉默半晌,额上渗出涔涔汗水,竟是始终说不出话来,杨凌晒然一笑道:“纵然将佛经一卷卷倒背如流。那佛也不过是挂在嘴上,你刚刚说......悟得真常理,日月为邻伴,这真常理便是这么悟出来地么?”
圆仁和尚沉默片刻,深深鞠了一个九十度的大礼,坦然道:“大人一语如当头棒喝,贫僧受教了,多谢大人指点”。
杨凌笑道:“不敢。说是随意说,悟却是你来悟。拾得大师这偈语最后一句倒真的有些禅机呢,‘悟得真常理,日月为邻伴’,呵呵,日月者,明也。若是贵国真的能与人为善,则这日月之明----我大明朝岂不正是你们的友邻良伴么?”
圆仁和尚听了抬头看了他一眼。有所警觉地道:“大人这么说......可是因为贵国海盗为患。故此迁怒我国人民么?”
杨凌笑道:“你敢否认那些‘海盗’之中,没有利欲熏心的大名派遣地军队冒充海盗为恶么?”
这些事已是公开的秘密。大明朝都有许多人知道,更遑论来自东瀛地圆仁了,圆仁听了脸上一红,不敢出言反驳,他想了一想却道:“但是......贵国何尝曾表示出善意?我国想与贵国友好相处,互通有无,可贵国却无理要求我国必须以臣子之礼晋见。
若依臣礼,贵国则不惜赏赐,而我国人想平等买卖,却不被贵国允许,就是为求这佛教经典,我国僧侣也要常常渡洋前来,随身携带回去一些,费尽周折,仍是不能满足信徒的需求,可是我们愿出重金购买,贵国却因我国不肯以臣礼事之而不行方便,若不是贵国这般苛严,我们......我们......”。
他说到这儿脸孔涨红,显然自已也觉得人家不愿意和他做买卖就动手来抢忒也无耻,这个理由太说不过去。
这些原因杨凌自然也是知道的,他昔年读历史发现中国古人实在‘蠢’的可以,宁要名不要利,如果他国肯自认为臣,哪怕送来一筐青草,也恨不得赐予十倍黄金来表达天朝上国的慷慨。可是如果对方不肯自认为臣,哪怕是对自已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买卖,也决不同对方交易,以此作为惩罚。
他见这位圆仁和尚虽说地愤愤不平,但是满面羞愧,显然以本国人的行为为耻,不觉对他有了几分好感,他绽颜一笑道:“你说地,本官也知道一些,这些事我会向皇上禀明,请求皇上允许开放通商口岸,加强彼此往来。不过......贵国那些海盗,不管出于什么理由,只要他们来了,我们就是要狠狠地打一打地”。
杨凌说罢,又深深望了那个若有所思的圆仁和尚一眼,然后和张天师、莫清河等人慢慢向回走,杨凌瞧见吴济渊一副若有所思地模样,忍不住问道:“吴先生还在想方才那位圆仁和尚的话么?”
... -->>
第127章姑苏城外
自从唐代诗人张继举棹归里,夜泊枫桥,以一首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名传后世,寒山古刹闻名天下,到了苏州,又怎么能不去寒山寺一游呢?
苏州首富吴济渊恭请张天师至府上为老太爷祈福,张氏兄妹也是头一次来江南,久闻太湖风光,想去湖上一游,采菱泛舟,特意遣人往杭州邀请杨凌。江南三大镇守太监位高权重,杨凌既然住在莫府,吴济渊当然不会把这位镇守江南的莫公公撇在一边,于是便一并邀了莫公公夫妇一同前往。
官船沿着古运河而行,恰巧经过寒山寺,张天师兄妹和吴济渊便在枫桥边相候。杨凌今日换了一身轻衫,若不是身旁那一众背弓提刀的番子就是他的活招牌,以他的打扮相貌必然被人当成一个风度翩翩的斯文公子。
虽然早听说这位钦差年纪甚轻,乍然看到他的样貌,吴济渊仍然忍不住露出一丝讶色。这位苏州首富年约五旬,看其相貌温文尔雅,虽然吴家世代经商,但是在苏杭一带也有大片的土地,吴家子弟也多有功名在身,所以算得上是江南豪门、士族名流。
今日张天师是主,请的主客是钦差杨大人,但是要说到熟识,倒是莫清河和吴济渊彼此更熟稔一些,当下莫清河向吴济渊介绍了杨凌,吴济渊向莫清河介绍了张天师兄妹,一行人有说有笑地走进寒山寺内。
今日莫清河也换了一身便装,他身材高大、仪表堂堂,这一打扮还真看不出太监模样,与那风情万种、娇媚动人的莫夫人站在一起,还真有种郎才女貌的感觉。
寒山寺方丈听说今日京师里钦差大人和镇守太监莫公公要到寺里一游,丝毫不敢怠慢。早早儿地就迎出了门外。老和尚年逾八旬,须发皆白,满面红光,身板儿硬朗的很。
他披了大红袈裟,率着寺中长老、知客僧和十几个小沙弥恭恭敬敬地将杨凌等人迎进寺去。这寒山寺虽名声甚响,其实寺庙极小,要转上一圈儿用不了多少时光,一进寺门就见那口大铜鼎香火极旺。信众敬燃的两指粗的香插在鼎内,老远的就闻到一股呛人地烟火气。
寺中并未因钦差大人光临而将其他香客拒之门外,不过番子们抢先冲进寺去,四下一站,那股气势任谁见了也知道来了大人物,又有寺中轻易不见客的老方丈亲自陪同讲解,那些信众早已识趣地避到了一旁。
杨凌对这寒山寺,好奇胜于欣赏。虽说到了苏州,园林和寒山寺才是必须一游的地方,在杨凌心中,倒是那燕子坞才是第一向往之地。张天师是道家至尊,到了这佛家圣地。也觉得自已身份有些尴尬,至于莫清河、吴济渊又是本地游惯了的人,虽然老方丈十分殷勤,众人的游兴也都不甚浓。
这一来众人走马观花。本来不大的寺庙走起来更快,只不过小半个时辰,杨凌就转到了寺后,绕过前边阁内供奉的佛像,一转过去他就瞧见两名僧侣正双手合什,跪在蒲团上顶礼膜拜,杨凌初时还以为是寺内僧人参禅礼佛做功课,忙止住了脚步。不过他们为何在佛像后边施礼,却令他有些奇怪。
那位老方丈原来以为钦差大人不会这么快就逛到后院,所以并未及时叫这后院僧人回避,这时见影响了大人游兴,他忙摆手示意知客僧将那两个灰衣和尚赶开。
杨凌见那两个和尚一身僧衣与寺内僧侣有些不同,二人肩后又都背着一个斗笠,似是远道而来,瞧着总觉的有些怪异、又有些熟悉.他蹙着眉想了想。忽地想起一些东瀛漫画片中见到地僧侣就是这副打扮。不由奇怪地问道:“方丈大师,这两位高僧可是贵寺的僧人?”
方丈恭敬地道:“钦差大人。这两位僧侣来自东瀛拾得寺,是来本寺参拜并求取佛经、佛像等物的”。
吴济源一旁笑道:“大人,唐贞观年间此寺有两位得道高僧,名曰寒山、拾得,后来拾得和尚东渡东瀛,在东瀛建了一座“拾得寺”,传道授经,甚受当地人敬重。故此东瀛僧侣和信徒若来东土,大多要来这寒山寺参拜一番。”
“哦?”杨凌见寒山寺方丈和吴济渊谈及东瀛,神色从容,毫无不忿之色,心中先是有些诧异,随即便想到此时东瀛尚未对中国犯下滔天罪行,虽然沿海一带倭寇作恶多端,但那群海盗在东瀛同样属于不法歹徒,况且其中还夹杂着许多中国海盗,这时的百姓并未因此迁怒东瀛国人,不禁释然一笑。
他抬步走到那两个正欲退出殿去的东瀛和尚面前,先向二人参拜处看了一眼,见墙上浅浅一副画像,年代甚是久远,绘的是两个憨态可掬、甚至有些滑稽的和尚画像,方丈大师迎上来笑道:“大人,这便是寒山、拾得两位高僧的画像了。”
杨凌点了点头,瞧见画像左边有两行字,这两句对话实在有名,他早就听说过,只是一直不知出处,此时见了这晓得竟是出自寒山、拾得之口。
他顺口念道:“世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旁边立即有一人接道:“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杨凌诧然回头,瞧见正是两个年青地东瀛僧人之一,正合掌向他回答,杨凌不禁笑道:“你这和尚,倒记的清楚”。
那东瀛僧人得他夸奖,脸上不禁露出喜色,说道:“多谢大人夸奖,贫僧圆仁,是东瀛‘拾得寺’僧侣,贫僧还记得寒山大师曾问:还有甚诀可以躲得?拾得大师回答说:弥勒菩萨曾云: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它自干了,我也省气力,他也无烦恼......”。
那一段偈语足足有三百多字,这和尚记的清清楚楚,一一念来抑扬顿挫,方丈大师听罢欣欣然合掌道:“善哉。善哉”。
圆仁微微一笑,满面矜持的向方丈合什一礼,显然也有些自得,吴济渊在一旁呵呵笑道:“拾得大师东渡传经,果然信徒众多,真是功德无量”。
杨凌瞧着这口述高僧偈语,面带得色的和尚,想起后世他们举国化身强盗、到中土来烧杀抢掠地行为。不禁淡然一笑道:“拾得大师这段话确实蕴含玄妙佛理,大师记的果然纯熟,那么我来问你,你背地下来......可做得到么?”
圆仁怔了一怔,沉吟半晌才肃然回答:“我做不到”。
杨凌又问:“那么......贵国有信佛之国。又有多少人做的到呢?”
圆仁沉默半晌,额上渗出涔涔汗水,竟是始终说不出话来,杨凌晒然一笑道:“纵然将佛经一卷卷倒背如流。那佛也不过是挂在嘴上,你刚刚说......悟得真常理,日月为邻伴,这真常理便是这么悟出来地么?”
圆仁和尚沉默片刻,深深鞠了一个九十度的大礼,坦然道:“大人一语如当头棒喝,贫僧受教了,多谢大人指点”。
杨凌笑道:“不敢。说是随意说,悟却是你来悟。拾得大师这偈语最后一句倒真的有些禅机呢,‘悟得真常理,日月为邻伴’,呵呵,日月者,明也。若是贵国真的能与人为善,则这日月之明----我大明朝岂不正是你们的友邻良伴么?”
圆仁和尚听了抬头看了他一眼。有所警觉地道:“大人这么说......可是因为贵国海盗为患。故此迁怒我国人民么?”
杨凌笑道:“你敢否认那些‘海盗’之中,没有利欲熏心的大名派遣地军队冒充海盗为恶么?”
这些事已是公开的秘密。大明朝都有许多人知道,更遑论来自东瀛地圆仁了,圆仁听了脸上一红,不敢出言反驳,他想了一想却道:“但是......贵国何尝曾表示出善意?我国想与贵国友好相处,互通有无,可贵国却无理要求我国必须以臣子之礼晋见。
若依臣礼,贵国则不惜赏赐,而我国人想平等买卖,却不被贵国允许,就是为求这佛教经典,我国僧侣也要常常渡洋前来,随身携带回去一些,费尽周折,仍是不能满足信徒的需求,可是我们愿出重金购买,贵国却因我国不肯以臣礼事之而不行方便,若不是贵国这般苛严,我们......我们......”。
他说到这儿脸孔涨红,显然自已也觉得人家不愿意和他做买卖就动手来抢忒也无耻,这个理由太说不过去。
这些原因杨凌自然也是知道的,他昔年读历史发现中国古人实在‘蠢’的可以,宁要名不要利,如果他国肯自认为臣,哪怕送来一筐青草,也恨不得赐予十倍黄金来表达天朝上国的慷慨。可是如果对方不肯自认为臣,哪怕是对自已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买卖,也决不同对方交易,以此作为惩罚。
他见这位圆仁和尚虽说地愤愤不平,但是满面羞愧,显然以本国人的行为为耻,不觉对他有了几分好感,他绽颜一笑道:“你说地,本官也知道一些,这些事我会向皇上禀明,请求皇上允许开放通商口岸,加强彼此往来。不过......贵国那些海盗,不管出于什么理由,只要他们来了,我们就是要狠狠地打一打地”。
杨凌说罢,又深深望了那个若有所思的圆仁和尚一眼,然后和张天师、莫清河等人慢慢向回走,杨凌瞧见吴济渊一副若有所思地模样,忍不住问道:“吴先生还在想方才那位圆仁和尚的话么?”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